0  388791  388799  388805  388809  388815  388817  388821  388827  388829  388835  388841  388845  388847  388851  388857  388859  388865  388869  388871  388875  388877  388881  388883  388885  388886  388887  388889  388890  388891  388893  388895  388899  388901  388905  388907  388911  388917  388919  388925  388929  388931  388935  388941  388947  388949  388955  388959  388961  388967  388971  388977  388985  447090 

20.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受到了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使环境向有利于提高人们生产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而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城市问题。

解决措施: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试题详情

19.城市化的几个有关概念的区别

⑴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⑵郊区城市化:指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后的绝对分散阶段,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

⑶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的现象。

⑷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

试题详情

18.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因素的方法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之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又称之为动态因素。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之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又称之为微观因素。

下面以武汉市例, 分析评价武汉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①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②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③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①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发展起钢铁工业,便利的交通运输也是钢铁工业选址在武汉而不在大冶的主要原因;②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时京广铁路穿过,带动了武汉的发展;③武汉市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④近年来,武汉市发展高科技,拟建成我国的“光谷”之一,武汉市的旅游业日趋发达,为武汉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评价要用综合思维方式,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新的区位因素。除科技、 旅游等因素,还有如可持续发展等。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因素之一,那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将得到治理,城市的经济结构也会随着改革。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区位因素也在发展变化,有些因素的影响减弱,有些因素的影响增强。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城市区位产生较大的影响。

试题详情

17.什么是人口问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不同,同时, 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也会带来的不同的人口问题(如下表所示)。

类型
问题
影响
措施
传统型
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增速快
加大了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 的压力,限制经济发展速度,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增长率
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
现代型
人口增长慢
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试题详情

16.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民的数量(人/km 2 ).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等,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人口密度差异的基本思路:地形--气候(气温、降水等)--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发展。(3)人口分布状况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稠密区
亚洲东部、60°N 以南的欧洲、北美洲东部
北半球中纬度的近海地带
平原广、气候温湿,农业发展早,工业、交通、城市发达
稀疏区
苔原、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高纬度地区
严寒
热带雨林带
赤道地区
湿热
沙漠带
干旱地区
干燥
高原、山区
高山地区
寒冷

需要注意: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 11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亚洲);俄罗斯(欧洲);美国(北美洲);巴西(南美洲);尼日利亚(非洲);墨西哥(北美洲)。

(4)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地区差异
主要原因分析
世界人口分布
密集区
东南亚、南亚
古老文化中心,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西欧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贸活动频繁,重要工业地带
北美洲东北
工业、金融、贸易最发达
 
稀疏区
高山寒冷区、干旱沙漠区、湿热地区
自然条件恶劣,或开发较晚
中国人口分布
东部沿海地区密集;西部高原稀少;平原多,山区多。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试题详情

15.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⑴对迁出地的影响: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②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

⑵对迁入地的影响:①合理的人口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不合理的人口迁移, 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②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既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我国民工流动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民工进城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促进了城市商业和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盲目无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压力。

⑶人口迁移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 可调整人口分布, 对民族和种族的融合起重要作用;改变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 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试题详情

1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有关。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在全球范围内对人口数量变化没有影响,考查范围越大,其影响越小。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内,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例如,海湾战争导致大量战争难民迁移;撒哈拉沙漠的扩张导致环境难民迁移;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吸引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等。但就全球范围看,影响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试题详情

13.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综合性原则: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影响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自然区位因素和人文区位因素中的各因素,以寻求最佳区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2)可持续原则: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三效益(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是具体布置运作、 综合评价的基本出发点。 生态的可持续是基础, 它强调工农发展要与资源、环境协调;经济的可持续是条件,工农业生产布置后既要生存发展,有增长数量,更要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效益、节能节料,清洁生产;社会的可持续是目的,工农业发展要促进就业,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

(3)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是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如装配工业区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主导是廉价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主导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是水源;南疆长绒棉花主导是昼夜温差大。

(4)因地制宜原则: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区区位,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布置的基本方法。如“珠三角”区位具有中国南方“门户”的位置--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区位具有中国中部“中心”的位置--“九省通衢” ,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区位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宜。

(5)因时制宜原则: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弱等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引起的。又如,钢铁工业分布的历史演变为:早期趋于煤矿产地,因能源的利用率低;晚期趋向于铁矿产地,因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现代趋向于市场、临海分布。即前期为煤铁复合型,后期为临海型;现代高科技自动化生产工艺的运用,使其对工人的技术素质要求大大提高。再如,劳动密集型工业来,大约每十年“飞”一下,在“二战”期间主要在美国,20 世纪 50-60 年代主要在日本,70 年代主要在亚洲“四小龙” ,80年代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90 年代主要在中国沿海省份,21 世纪初主要在中国的中部省份(即中部的崛起)。

试题详情

12.世界上典型农业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⑴我国牧区发展可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借鉴:①建设人工草场,以减轻天然草场压力;②加强牧区交通运输建设和畜产品的加工工业,扩大市场范围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③加大科技投入,集约经营。

⑵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可借鉴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①扩大生产规模;②发展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③加大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⑶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借鉴意义:①大力建设生态农业体系,如在南方建立林业-农田农业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②发展多样化经济,如南方丘陵山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济;③发展多种经营, 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农业。

⑷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农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①我国的一些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应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 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②建立较大面积人工橡胶林生态系统,增加森林的覆盖率,可以起到调节小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生物自肥的作用,不仅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达到永续利用资源的目的。

⑸世界乳畜业对我国的乳畜生产的借鉴意义:①中国大城周围的乳畜业生产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完善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试题详情

11.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各有哪些特色?

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的灌溉农业;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西南地区云贵高原的坝子农业; 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或立体农业; 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或高寒农业;城市,矿区周围的乳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南方季风区的水稻种植业;黄淮海中低产田的鱼塘-台田模式;内蒙古高原为草原牧场;新疆天山为山地牧场;青藏高原为高寒牧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