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8939  388947  388953  388957  388963  388965  388969  388975  388977  388983  388989  388993  388995  388999  389005  389007  389013  389017  389019  389023  389025  389029  389031  389033  389034  389035  389037  389038  389039  389041  389043  389047  389049  389053  389055  389059  389065  389067  389073  389077  389079  389083  389089  389095  389097  389103  389107  389109  389115  389119  389125  389133  447090 

20.2008年9月11日,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展厅举行“古希腊戏剧对歌剧的影响及京剧之美”的展览。古希腊戏剧和中国的京剧进行近距离“对话”。这种“对话”意义在于

①决定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有助于世界文化繁荣 

③有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    ④消除各国文化的差异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 ②③

试题详情

 “山寨”无疑是2008年以来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回答18-19题。

18. 社会各界对“山寨”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赤裸裸的侵权行为,也有人为其贴上“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标签。这表明

  A.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        B.认识是客观的

  C.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D.认识是有差异的

19.自从山寨手机粉墨登场以来,中国忽然刮起了一股山寨风。一时间,山寨电影、山寨电视剧、山寨春晚,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神州无处不山寨。山寨文化的涌现说明

①文化市场的滞后性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③传媒的商业性   ④传媒的创新性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17.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A.否定       B.抛弃      C.扬弃       D.肯定

试题详情

16.约瀚·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外部经验和内省的经验。他的观点否认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试题详情

15.从哲学角度看,漫画中人物的言行缺乏

   ①具体分析问题的灵活

②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③坚持客观真理的勇气

④投身社会变革的行动

A.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试题详情

14.“不折腾”三个字成为2008年这个当代中国历史上重要年份的岁末流行语。这个流行语的出现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试题详情

13.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有一次闪耀。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追求个性发挥,哪怕一次闪耀       B.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

C.发展自己才能,提高个人素质       D.舍弃个人利益,铸就永恒的人生 

试题详情

12.《 菜根谭》云:“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D.客观存在以意识为转移

试题详情

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一般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回答10-11题。

10.下图是人们常用来描述经济衰退后宏观经济几种可能的发展轨迹(纵坐标:经济增长率;横坐标:经济周期),据此判断,其中最佳的发展轨迹是

  

                                            

A.“V”型        B.“U”型     C.“L”型      D.“W”型

11.这种经济周期性波动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无能为力    ②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 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④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避免规律的起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9.某镇政府认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不惜财力建设“别墅式新农村”。这一认识和做法

A.是对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曲解       B.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C.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D.坚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理念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