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苏锡常镇模拟)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初步走向示意图,回答1-3题。
1.二线管道与一线管道两线分界点地名和二线管道到达的最南城市分别是 ( )
A.兰州、上海 B.靖边、广州
C.鄯善、南宁 D.中卫、南宁
解析:由图中可以直接读出。
答案:D
2.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
( )
A.中亚 B.俄罗斯
C.西亚 D.乌克兰
解析: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利用的是中亚地区的气源。
答案:A
3.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 )
A.缓解能源紧缺 B.改善水体质量
C.促进减排降污 D.保证能源安全
解析: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
气质量,起到减排降污的作用。
答案:C
谁的错误?最后这个错误到底是什么呢?
明确:女子等待的那位游子,不是归人而是过客。
为什么说这个错误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呢?
明确:因为“我”这“达达的马蹄”打开了“你”“小小的寂寞的”心,打开了“你”“紧掩”的心扉,“你”一定误以为“我”回家了,于是,一阵惊喜,一片欢心,然而,“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当“你”一旦意识到这一点时,“你”也许更惆怅,更痛楚吧!“惊喜”是美丽的,但却是虚无的。马蹄本身是美好的,它能带给那位女子以希望。所以这个错误的美丽,是种痛苦的美丽。但这种错误毕竟能给女子带来希望,总比什么也等不到要好,所以也可以说是美丽的。
郑愁予写了许多爱情诗,题材也没有跳出古人的游子思妇的圈子,由于在当今这个科技相当发达的时代,很少有人有那份寂寞等待的耐心,因而,闺怨诗已经很长时间未进入现代人的视野。郑愁予以他女性般的细腻与柔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颇具东方风味的相思场景。给当代人日趋干涸的情感世界注入几许清纯的温泉。有基于此,我们就不难明白,郑愁予的诗为什么在台湾有那么高的知名度了。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4、大家注意到没有,作者在描写女子的心情的时候连用了两个“小小”,作者为什么会选用这样的形容词呢?
明确:两个“小小”,更写出了这种离情是缠绵迷离的特点。体现了这首诗含蓄、温柔敦厚的特点。这与古诗词写离情的诗歌一样,继承了古诗词传统的风格。具有东方风味。
总结:所以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作者从中国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形成了浓厚的民族风格,是这首诗的创作特色之一。同学在创作诗歌时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从古诗词中去寻找合适的诗歌意象,这样就能形成诗歌独特的意境。而且这些古典诗歌的意象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这样也能使你的诗歌有厚度。
3、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女子等待的心情的?(穿插讲解古诗词中古代文化民俗)
明确:作者并没有直接去描写人物的心情,而是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人真实可感。他把女子的思念第一个比成是三月的柳絮。
①春天还有中特别的景物就是柳絮,这柳絮也是和离别有关的。柳树在春天的时候就会结一种形似棉絮的东西。称为柳絮。当风一吹柳絮就会随风飘散。这种景象十分的凄美,让人伤怀。古典文学中“柳”跟离别、相思感情抒发的联系最为密切,或许是柳枝柔长的特征跟人们离别相思感情的缠绵有相通之处,而“柳”又有“留”(挽留)的谐音,故汉代人就已有“折柳赠别”的风俗习惯,古典诗词中用柳来表现离别相思之作更是不胜枚举:“春心自浩荡,春柳聊攀摘。笑此依依情,无奈年年别。”(江总《折杨柳》)“枝上子规催去旆,柳条偏系离情。”(李弥逊《临江仙》)等等。
②第二个是比成是寂寞的城。城的样子是四面封闭的。这也说明女子的心情是落寞,孤独的,没有人能走进她的心城,只有那位游子才可以打开她心中的城门。也可以说明女子对游子回来的失望的情绪。
③第三个是比成青石的街道。我们学过戴望舒的《雨巷》其中也有这样的意象出现。作者也是生活在铺满青石的小巷之中的。让人感到一丝的凄凉和冷意,就想那位苦苦等待的女子的心一样得冷。这个青石的街道也为后面的马蹄声的出现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对精彩的意象组合,构成伤感的意境。青石的冰冷,传来马蹄声,声声清晰,原本希望是能够等到归人,但是他却是一个过客。让原本冰冷的心更加地寒冷。原先的希望也被无情地粉碎。
④第四个是比成窗扉。我们可以想象那位女子为了等待游子的归来,曾经多少次靠在窗前眺望远方,多少次又是失望地把窗扉关上。所以在这里窗扉也成为女子相思之情的一个外在的表现景物。
2、我们知道要写离情不但要有景更需要有人的活动,这里的人物是哪几个?
明确:人物是:“我”和“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的人。
——这个人显而易见是个女子的形象。
——“我”在这里是个游子,从远方而来,经过江南。也正是那位女子要等待的人。而这个女子可能是这位游子的恋人,正在春季三月里苦苦地等待着。
思考:为什么把女子的容颜比做是莲花?
明确:因为在古诗词中莲花就是代表着思念。因为“莲”和“怜”谐音。“怜”就是“爱”的意思。在《西洲曲》中,就有写道:“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道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所以这里作者是借用了古诗的意象。一开始就展现了一位等待游子的女子的形象,为下面抒写她的离情做好了准备。
1、讨论: 诗歌所抒写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人物有哪几个?
明确:时间是在春季三月。地点是在江南。这个时节的特点是容易让人产生思念的情绪。人的情感也是在这个季节里特别会容易伤感,人的情感也最为丰富。
补充:特别是江南的春天,细雨和春天总是相伴,而春雨更容易使人陷入思念之中,人们对春雨也有中特别的伤感的情感。而且春天往往很短。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所以课文把诗歌的时间定在春天三月是为了写离情相思的需要。这个季节是为写情而服务的。
郑愁予,1933年生,河北人,现代诗人。少年随父至台湾。先后毕业于新竹中学及中兴大学,曾任职基隆港。60年代末赴美,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后任教于耶鲁大学。早期诗集包括《梦土上》《窗外的女奴》《衣钵》(三集合称《郑愁予诗集》)。后又有《燕人行》《雪的可能》。诗人思维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
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蒋维翰在《春女怨》一诗中写道:“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诗中写景状物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怨意。这些都是表示闺怨的作品,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虽与古人一样,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但我觉得比起古人来,他则更胜一筹。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体会这个美丽的错误。
2、《在一个地铁车站》有多人译过,下面是另外两种译文,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人丛中这些幽灵似的人脸,/潮湿的黑色树枝上的花瓣。
(2)幻影一般出现在人群中的这些面孔,/潮湿的黑色枝条上开放的花瓣。
板书设计:
看风景
点缀风景
断章 见明月装饰自己的窗子 哲理: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存
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
在一个 幽灵般的面孔 意象叠加
地铁车站 湿漉漉的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诗意无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