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答下列句式的特点:
⑴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⑵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⑶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明确: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判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1、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
⑴而卒葬之(古:死;今:士兵;完毕。)
⑵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数字11;国庆节。)
⑶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不平常;今: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
⑷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的人;今: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 其:“其”在文中有二十多处,每个同学迅速找一处,指出它的意义,同学更正。
⑴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距其院东五里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⑸其文漫灭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
⑺其下平旷 ⑻问其深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⑾而其见愈奇 ⑿然视其左右
⒀盖其又深 ⒁则其至又加少矣
⒂既其出 ⒃则或咎其欲出者
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⒅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⒆其孰能讥之乎 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教师总结点拨:文中的“其”字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⑴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
⑵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
⑶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的”讲;
⑷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自己”;
⑸语气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表估计时,译为“大概”“可能”。
1、 以: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由于) ②无物以相之(用来)
③险以远(相当于“而”,表并列) ④由山以上(相当于“而”,表承接)
⑤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相当于“而”,表修饰)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以”字的用法:
⑴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由于)
⑵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用来)
⑶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由于)
⑷夷以近(相当于“而”,表并列)
⑸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相当于“而”,表承接)
⑹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因,由于)
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归纳文言知识
教学步骤:
结合课后练习一,体会本文因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
2、 提示:本段是补叙,交代了同游者及写作时间并署名。注意“父”的用法,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1、 全体齐读。
5、集体背诵本段。
4、 问:本段表达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发出来的?
明确:作者认为治学不应当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深思慎取”,也就是要经过自己的头脑认真辨析思考,然后谨慎地吸取其中有真理的部分,扬弃那些有谬误的东西。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作者用“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的双重否定句,强调突出“深思而慎取”(深刻的思考、谨慎的采用)对于治学的重要。这种治学态度作者本人是躬身实践的。
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前面提到的“仆碑”,为后面的议论提供了具体的资料。前面是伏笔,后面是照应。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