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质量就等于物质的式量 B.摩尔质量就物质式量的6.02×1023倍
C.HNO3的摩尔质量是63g D.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
1.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A.试管 B.坩埚 C.蒸发皿 D.烧杯
17.(PK重点线)甲、乙两图分别为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示意图回答问题的能力。 乙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明显表现出了人地之间已经不协调,人类大力开发环境资源,环境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出现了明显的对抗,所以应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丘陵地区修梯田会导致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由于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农业活动都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放火烧山,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以及人口数量的多少都是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因素。
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16.下图为某省某地农村土壤污染因果联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恰当的位置。
A.饮用水 B.水生生物 C.食品 D.灌溉污水
E.农作物 F.水体 G.固体废弃物
(2)据图分析,为使土壤避免受污染和破坏,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本题以农村土壤污染因果联系图为依托,考查土壤污染源及其产生的影响。第(1)题,农药、化肥、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源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从而引起农作物、食品受污染和使用污水灌溉造成饮用水、水生生物受污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第(2)题,从上题的关联图中可得知,从防治污染源入手,防止土壤污染。
答案:(1)自上而下,左边是F、G,中间的为E、D,右边是C、A、B
(2)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发展节水农业。(言之有理即可)
15.(2010年宜昌模拟)有关数据统计表明,江苏经济发展中出现了“生态曲线拐点”,即环境随经济增长而恶化,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继续增长,而环境开始好转。这个环境开始好转的“转折点”就是“生态曲线拐点”。从江苏发展的经验上来看,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先发展经济,等经济发展到高度发达后再保护环境
②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保护环境
③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④要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使之有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读材料可知,江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经济结构优化,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环境的好转。符合要求的为③④。
下图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13-14题。
13.“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
14.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解析:我国的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13.B 14.C
下图中的左图为某地区地形图,右图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凌汛 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 D.泥石流频发
解析:选B。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受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差以及多暴雨的影响,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12.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度超过土地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解析:选A。读图可知,本区的人口合理承载力为每平方千米30人,而目前A、B地区的人口密度已分别高达64人、47人,说明该地的人口密度已超过该地区的承载力,从而导致人为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我国一条自西向东流的外流河的某处发生石油泄漏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10题。
8.在四个断面处观测到的污染水面分布状态如下图,其中最东部的断面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9.这种污染通过环境自身净化最快的时间是( )
A.2月 B.4月
C.8月 D.11月
答案:C
10.下图海域能测得这次污染最先到达的点和浓度最低的点分别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D
7.下列有关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即自然环境决定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年代
C.地理环境决定论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力
D.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答案:C
6.下列做法或说法符合人定胜天论思想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答案: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