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知全集,集合,则等于( )
A. B. C. D.
28.(10分)A-N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分,其中A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单质M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金属,常温下B、E、F为气体,G为无色液体,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图示的转化关系,其中有些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经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D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用A制取N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与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可溶于足量的氢碘酸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7分)科学家提出酸度新概念 ― AG,用AG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能克服pH表示溶液酸碱度的缺点,AG = lg{c(H+)/c(OH-)}。25℃时,现有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的HX溶液与0.2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总体积近似等于两种溶液体积之和)。
(1)若HX为HNO3,则混合溶液的AG = ______________。
(2)若HX为HCN,且溶液中c(Na+) > c(CN-),则溶液显___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HX为CH3COOH,且混合溶液的AG > 0,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_。
A.c(Na+) = c(CH3COOH) + c(CH3COO-) B.c(CH3COO-) > c(Na+)
C.c(Na+)+c(H+) = c(CH3COO-)+c(CH3COOH) D.c(H+) + c(CH3COOH) = c(Na+) + c(OH-)
(4)通过上述讨论知,混合溶液的酸碱性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25.(9分)A、B、C、D、E、F六种元素(前20号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C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能与E、F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F元素是化学肥料中一种重要元素,其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与倒数第三层的电子数相等;A与F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B元素的某种单质常作为干电池中的电极材料。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由A、B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之比为1∶1组成的某种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0,请写出实验室制备该物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常温呈气态 ②硬度高 ③能导电 ④能溶于水
(3)由A、C、D、E、F五种元素组成的某盐晶体,可用作净水剂。该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盐具有净水作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B元素的单质、D元素的单质以及A、C、F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可组成原电池,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7分)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x mol N2和y mol H2发生如下反应:
N2 + 3H2 2NH3
达平衡后,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4 kJ,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3.6 mol,容器内的压强变为原来的90%。又知N2和H2的转化率相同。
(1)通过计算说明起始充入N2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 _________,y = 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起始加入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c mol,达平衡时各物质的含量与上述平衡完全相同。
①若c = 2,在相同的条件下达平衡时,该反应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kJ。
②若维持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起始时c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3分)I.回答下列问题:
(1)欲量取20.00 mL KMnO4酸性溶液,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2)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要进行__________次。
II.氢氧化铜是一种常用试剂。例如,利用新制氢氧化铜验证醛类物质的还原性。
(1)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配制。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铜悬浊液的操作方法:在试管里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2 mL,滴入2%的硫酸铜溶液4-6滴,振荡即成。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从不同层面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2)研究性学习小组甲:对教材实验结论“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沉淀是Cu2O”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红色沉淀不一定是氧化亚铜。为了确定红色沉淀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研究,提出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氧化亚铜属于碱性氧化物;②+1价的铜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易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2价的铜离子和单质铜;③在空气中灼烧氧化亚铜生成氧化铜。
设计方案:
方案1: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2: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是否有残渣。
方案3:称取红色沉淀a 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完全变黑,并在干燥器里冷却,再称量,反复多次至固体恒重,称得质量为b g,比较a、b关系。
方案4:取该红色固体沉淀装入试管里,加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银白色银析出。
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性学习小组乙针对甲的质疑,设计新的探究方案,装置如下图所示。
你认为要测定上述红色沉淀成分必须测定下列哪些物理量(只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
①通入氢气体积;②反应前,红色沉淀 + 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③完全反应后红色固体 + 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④实验前,干燥管质量;⑤硬质玻璃管质量;⑥锌粒质量;⑦稀硫酸中含溶质的量;⑧实验后,干燥管质量。
(4)研究性学习小组丙上网查阅新闻得知:“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绿色化学的科学家”。绿色化学强调对环境友好,实现零排放。“变废为宝”符合绿色化学要求。他们收集上述红色沉淀制备化学试剂:蓝矾。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两种短周期元素A、B,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分别为a、b,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m、n。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a = b =3,8 > m > n > 5,则元素的非金属性:A > B
B.若8 > m > 3,n = 1,则A与B可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若a < b < m = n = 4,则晶体类型相同时,由A、B形成的单质的熔点:B > A
D.若B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BHn且n = 4,则该氢化物为非极性分子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6分)
21.下列各组溶液中的各种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
①H2S溶液;②KHS溶液;③K2S溶液;④H2S和KHS混合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pH从大到小的顺序是:③ > ② > ① > ④
B.在KHS溶液中有:c(H+) + c(K+) = c(OH-) + c(HS-) + c(S2-)
C.c(H2S)从大到小的顺序是:① > ④ > ③ > ②
D.在H2S和KHS混合溶液中有:c(H2S) + c(HS-) + c(S2-) = 2c(K+)
20.X、Y、Z、W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反应热:
△H = △H1 + △H2,则X、Y可能是
①C、CO; ②AlCl3、Al(OH)3;
③Fe、Fe(NO3)2; ④Na2CO3、NaHCO3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