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9241  389249  389255  389259  389265  389267  389271  389277  389279  389285  389291  389295  389297  389301  389307  389309  389315  389319  389321  389325  389327  389331  389333  389335  389336  389337  389339  389340  389341  389343  389345  389349  389351  389355  389357  389361  389367  389369  389375  389379  389381  389385  389391  389397  389399  389405  389409  389411  389417  389421  389427  389435  447090 

1.已知集合,则S∩T等于 (   )

   A.S        B.T        C.    D.

试题详情

28.(18分)(2010·浙江五校联考)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环太湖和环杭州湾地区丝绸纺织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盛绸、苏缎、杭纺、湖绉享誉海内外。如今,这两大纺织业集聚区的核心分别是江苏盛泽、浙江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图1为盛泽与绍兴产业集群的价值链示意图,图2则表示全球价值链下纺织业集群的空间等级体系。

材料2:2008年以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加剧,我国纺织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美元持续贬值;出口订单直线下滑,市场大幅萎缩;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这些都导致企业赢利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亏损,一批中小纺织企业倒闭,众多纺织企业的资金链受到了重创。

(1)试分析绍兴、盛泽发展纺织产业集群的主要原因。(5分)

(2)据材料1回答:与盛泽相比,绍兴产业集群在纺织服装产业价值链中的优势明显,

其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5分)

(3)[多选]从上述材料可知,绍兴、盛泽纺织业集群均处于全球纺织业价值链的低端。

下列哪些措施能有利于提升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正确的是(2分)( )

A.加强与国际资本、技术、营销网络的交流与合作

B.减少产业集群内部的分工

C.消灭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

D.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4)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绍兴、盛泽纺织业集群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必须采取哪些

措施?(6分)

解析:本题以纺织工业为例考查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相关知识。第(1)题,纺织工

业集群的原因包含着产业发展的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和集群的原因(相互协作的集聚

效应)两个方面。

第(2)题,通过图2可以读出正确的内容(附加值高的)。第(3)题,提升产业附加值主要

从设计端和营销端(品牌)着手,这就要求提高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同时加强与国际优秀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方法和经验。第(4)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面临出口市场的萎缩,扩大内需,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是有效缓解订单减少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品牌建造对于企业的长期生长极为有利。

答案:(1)此地发展纺织工业的区位条件优越,如靠近棉花和桑蚕产地,原料丰富,纺织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大等;产业集群可以取得规模效应,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减少运输费用和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①在设计阶段,绍兴产业集群主要从事价值含量高的纺机、高档面料的研发。

②在生产阶段,绍兴产业集群主要从事价值含量高的染整和服装生产。

③在营销阶段,绍兴产业集群主要从事价值含量高的品牌的市场开拓。

(3)AD

(4)加强研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走品牌化路线等。

试题详情

27.(13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中国最早选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其考虑的主要

区位因素是      。(2分)

(2)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依靠    推动工业化从而带动城市化,长江三角

洲的城市化则主要是依靠  来推进。(2分)

(3)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特区”,共同的区位因素有哪些?(4分)

(4)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可能会给这些地区带来哪些不

利影响?(5分)

解析:城市是一个地区的发展中心、服务中心、管理中心,城市区位因素包括地 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也包括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的发展,能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答案:(1)靠近港澳台地区,是著名的侨乡

(2)外资企业的发展 大城市的辐射

(3)便利的水运条件;先进的科技;广阔的市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4)可能会使这些地区环境污染加重、耕地面积减少等。

试题详情

26.(19分)读下面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   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    。乙为我国  

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  。(2分)

(2)比较甲、乙两地的土地利用,完成下表:(3分)

地区
土地资源
类型
土地类型
是否稳定
不同类型间
转化关系
甲地
 
 
 
乙地
 
 
 

(3)从上面比较分析看出,乙地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什么?(4分)

(4)甲、乙两地应如何开发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4分)

(5)综合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分析,甲地的发展方向应是什么?为什么?(6分)

解析:首先通过轮廓图判断甲地区为东北地区,乙地区为南方丘陵地区,从地形上分析甲地区以平原为主,乙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二者农业发展的类型不同。甲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具体表现为黑土、湿地、林业的开发方面,注意的问题也由此来组织答案。乙地区山地丘陵分布广,应注意立体农业发展。综合甲地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分析,甲地的发展方向也应针对其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优势农业以及存在的问题组织相关答案。

答案:(1)东北 平原 南方丘陵 山地丘陵

(2)甲:耕地、林地、沼泽地 较稳定 可相互转化

乙:山地、坡地、耕地 不稳定 难以转化

(3)类型多样。

(4)甲地要保护利用,耕地要施肥和防止冲刷;沼泽地开发要有计划,保护生态环境;林地应综合开发森林资源,以营林为主。乙地应综合利用地形、气候条件,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5)方向:建设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原因:①当地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人均耕地在全国比重最高;可垦荒地多,可有计划地整治开发利用。②这里是我国最大的林区,但森林资源要综合开发,变过去以采运原木为主的皆伐生产为综合开发利用。

试题详情

广东省的全球电子、轻工产品与通讯设备完善,加上钢铁、装备与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现广东省汽车出口量正式跃居全国第一。随着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的进驻(如广州本田、广州丰田等),加上近百家的汽车零部件厂商聚集,使得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境内逐渐形成了“汽车产业集群”。据此回答23-25题。

23.广东省汽车产业的过人表现乃基于                   ( )

①政府扶持 ②拥有了极佳的制造业基础与外围配套条件 ③“珠三角”大量廉价

的劳动力资源 ④广东省汽车生产基地拥有先进的管理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广东省将成为                           ( )

①中国地区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 ②中国地区最大的汽车进口地区 ③中国地区最

大的钢铁制造基地 ④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广东省汽车产业的缺点是                       ( )

①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生产方式,缺少自主品牌 ②没有大量世界名牌汽车出口 ③

出口的汽车以自主研发品牌为主 ④没有充分利用广东省技术和劳动力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拥有极佳的制造业基础与外围配套条件,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广东汽车产业表现过人。第24题,从“现广东省汽车出口量正式跃居全国第一”和“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境内逐渐形成了‘汽车产业集群’”可以得出答案为D。第25题,从图中可以得出珠江三角洲的汽车出口量是以外贸企业为主,主要利用外贸企业的技术和资金,缺少自己的品牌,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劳动力资源。

答案:23.A 24.D 25.D

试题详情

(2010·广东模拟)如图所示,“双转移”指的是珠三角的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第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读图回答21-22题。

21.造成图中箭头①转移的主要原因有                   ( )

A.珠三角劳动力成本下降

B.珠三角建设用地宽松,土地成本下降

C.珠三角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推动

D.珠三角资源、能源供应不再紧张

解析:由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同时为了承接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珠江三

角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

答案:C

22.下列对于图中箭头①和箭头③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减少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B.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发展资金和更高的技术

C.对珠三角的企业来说弊大于利

D.导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劳动力的短缺

解析:箭头①是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向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转移,这有利于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为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资金和更高的技术;箭头③是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劳动力向当地的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这样可以增加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答案:B

试题详情

台北“中央社”2008年11月6日报道,中国千万民工返乡拉响经济警报,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据此回答19-20题。

19.下列工业部门受这次危机影响最明显的是                 ( )

A.钢铁、机械、石化等大型工业

B.制糖厂、水果罐头厂等农产品加工业

C.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等工业

D.服装、制鞋、玩具等中小型工业部门

解析: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较大比重,金融危机对其影响最

大。

答案:D

20.下列可以作为我国珠三角应对这次危机的措施有             ( )

①国家政策的支持 ②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 ③调整产业

结构,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④完善交通网,加大产品的出口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通过国家的优惠政策降低生产成

本,是上述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

答案:A

试题详情

经国务院批准,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于2009年2月7日正式在广东深圳开工建设,标志着这个总投资超过1 400 亿元的世界最大管道工程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线路走向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关于该工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工程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B.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C.线路途经地区能源十分短缺

D.促进工程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解析:天然气管道工程具有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线路的建设能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改善东部环境质量,同时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线路途经的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十分丰富。

答案:C

18.该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可以减少四川省的酸雨发生

B.干线主要经过东部经济地带

C.对沿线地区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

D.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

解析:该工程没有经过四川省;干线主要经过西部和中部经济地带;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沿线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但不是极大的破坏;该工程能提高珠江三角洲的天然气消费比重,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D

试题详情

读2001-2008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走势图,回答15-16题。

15.有关于2001-2008年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2006-2007年天然气产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

②2004-2005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

③总体上天然气生产量增速较快

④总体上天然气消费量增速较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根据两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2006-2007年天然气产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2003-2004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和增幅都最大;总体上天然气消费量增速较天然气生产量增速快。

答案:B

16.有关于2001-2008年间我国天然气供求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始终供大于求

B.始终供不应求

C.由供不应求变为供大于求

D.由供大于求变为供不应求

解析: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2001-2003、2006-2007年,天然气的产量大于消费量(供大于求),而2004-2005、2008年天然气的产量小于消费量(供不应求),从整体而言,消费量增长较快。

答案:D

试题详情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①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荒漠化、水土流失            B.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

C.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D.水土流失、空气污染

解析:①资源调出区为靖边石油区,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③资源调出区为云

南、贵州和广西的高原、丘陵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答案:A

14.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改善了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③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资源的调配应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

善调出区与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