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9276  389284  389290  389294  389300  389302  389306  389312  389314  389320  389326  389330  389332  389336  389342  389344  389350  389354  389356  389360  389362  389366  389368  389370  389371  389372  389374  389375  389376  389378  389380  389384  389386  389390  389392  389396  389402  389404  389410  389414  389416  389420  389426  389432  389434  389440  389444  389446  389452  389456  389462  389470  447090 

23、对诗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题中的“书”是书写的意思,“书愤”即抒发内心的郁愤之情。

  B  “中原北望气如山”意谓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

C  “塞上长城”比喻能捍卫国家安全的人物。“空自许”意即不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人物。’

  D  “出师”指诸葛亮的《出师表》,“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指可以相比。

试题详情

21、对这两副对联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两副对联活化书典,源于《梅花岭记》和《〈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抒情达意自然亲切,令人深思。

  B  两副对联都是由景及情,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由衷地表达了对烈士的仰慕之请,指出了烈士牺牲的意义和影响。’

  C  第一副对联语意双关,以“劲草”和“梅花”喻史可法的崇高精神和凛然正气,读后使人油然而生正气。

  D  第二副对联上联写烈士牺牲“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下联勉励国人不仅为烈士悲,更要为国运忧,勇于正视现实。

试题详情

20、对这两副对联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只”作“只有”讲,更好地突出了“风中劲草”。“孤城”和“残水剩山”均指河山的破碎,即国家破败的情景。

B “抔土”极言其小和卑微,以夸张的手法写葬史可法衣冠的坟墓,衬托了史可法精神的伟大。“冰心铁骨”写梅花,更是写人。

  C  “春云”指“战斗”“战云”,即惨烈的广州起义。

  D  “愁看秋雨湿黄花”以写实手法,指出七十二烈士“有名不可考”,如今墓前秋雨打湿菊花,令人愁怅不已。’

试题详情

18、下面是对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的分析,其中分析不当的是: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①消金兽②。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③,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注: ①瑞脑:一种香料名。②金兽:一种兽形的铜香炉。③纱厨:轻纱帐。

  A.这首词上阙的第一句明写秋季的天气,暗点作者的愁情,一个“永”字表明作者的愁情难消,日子难熬。

  B.上阙后一句写清凉的秋夜。“又”字表明时间过得很快,也暗示了作者的思念之深。“凉”字,主要是说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C.下阙第一句的“东篱把酒”明写作者重阳节里的活动,暗写作者的寂寞、扫兴,是以酒消愁。

  D.全词用词含蓄,融情于景,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多情妇女的形象。

试题详情

17、对下面《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5分)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A  诗人首先从哪里发现秋的痕迹?从岸边露出的水渍的印痕,春去秋来,水落石出,印痕明显。“参差”,印痕高低不一。

  B  岸边疏林,枝干斜倚,叶少枝动,而水落后,虬根更显盘曲,一个“霜”字,既表示老树久经风霜,又点明季节正有霜露。“欹”,倾斜貌。

  C  第三句是写扁舟似乎在缓缓驶向前方,使全诗静中生动,清新幽远,给人以丰富想象的余地。“棹”,桨一类的东西。

D  末句是舟子的回答,坐实了小船归去的目的地是叫“黄叶村”的地方。村叫黄叶,而黄叶又是秋景特色,进一步点明画的主题。’

试题详情

16、关于这两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李诗写诗人于黄鹤楼畔送友人放舟东游,先写看不尽、看不透的的繁花春景,继写孤舟渐远,帆影遥没。全诗不言情而情盈于诗。

 B、范诗从描写横塘古渡春色又至,古迹依然不变入笔,隐含天地永恒,人生短暂之意。

 C、两首诗的前两句都写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的景物,都含有对风景依旧而时光易逝的慨叹。’

 D、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恋之情,李诗是以目送友人上船远去的细节来借景抒情,而范诗则是侧重于托物抒情。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