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9487  389495  389501  389505  389511  389513  389517  389523  389525  389531  389537  389541  389543  389547  389553  389555  389561  389565  389567  389571  389573  389577  389579  389581  389582  389583  389585  389586  389587  389589  389591  389595  389597  389601  389603  389607  389613  389615  389621  389625  389627  389631  389637  389643  389645  389651  389655  389657  389663  389667  389673  389681  447090 

3.某生分析下图,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① 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 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 农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④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试题详情

2.学完“百家争鸣”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科任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乙: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A.甲        B.乙       C.丙        D.丁

试题详情

1.去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了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让人浮想联翩。下列联想中正确的是:

 

A.左图展现的是隋唐时期的活字印刷术

B.东汉宦官蔡伦废物利用,发明了造纸术

C.“画中有诗”是诸多中国画杰作的共同特点

D.唐宋以来,浙江的景德镇窑、龙泉窑等瓷窑闻名天下

试题详情

25.(9分)(2010·河源模拟)入侵物种会对当地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灾难性影响。某

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一块荒地中,对某种入侵植物和几种本地植物的种群密度进

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 (单位:株/m2)。

 年份
植物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A
10.0
9.2
8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
E
3.2
2.8
1.7
1.3
0.5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所调查的A-E五种植物中,你认为入侵物种是  ,请绘出该物种的种群

密度变化曲线。

(2)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入侵种群在原产地时,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侵入

该地区后,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则该物种在入侵后的基因频

  。(填增大、减小、不变)

(3)如果要全面了解所调查地块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

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      的调查。

(4)该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实验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

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大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成熟后,统计数

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号
区域植株数
荚果数/植株数
每个荚果中种子数
1
20
8.3
6.0
2
40
6.8
5.9
3
60
3.9
6.2
4
80
2.7
5.9
5
100
2.1
6.0

①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大豆随植株数增多而荚果数减少的原因 

                                                         

②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1)物种入侵初期由于环境资源充足,数量增加很快,呈“J”型曲线。(2)由于环境资源充足,而又没有天敌等,所以自然选择对入侵种群没有作用,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3)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地面上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4)大豆所能利用的资源一定,种群数目越多,平均利用资源就越少。分析题表信息,还可以发现随大豆的种植密度增加,所结的种子总数减少,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种子数目基本没有影响。

答案:(1)C 如图(要求体现描点连线)

(2)不变 (3)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合理即可)

(4)①种植密度大,种内斗争激烈,平均每株大豆占有的资源(如水分、光、矿质养料等)少,所结荚果就少 ②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种子数目基本没有影响(或随大豆的种植密度增加,所结的种子总数减少)

试题详情

24.(8分)生物个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据此回答下列

问题。

(1)生命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其稳定性的维持主要是通过  (正、负)反馈

来实现的。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

模型。

①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              

②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生态系统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水稻田中

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

                                    

(2)某大型湖泊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质迅速恶化,呈  (正、负)反馈状态。为

减缓其污染,应该控制哪些污染源?(至少2点)               

解析:(1)生物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来实现的,如:血

糖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不同营养级之间的生物数量

调节等。(2)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是一种恶性循环的正反馈调节过程。

答案:(1)负

  (2)正 控制含N、P等污染物的排放,如处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对

农药、化肥进行合理减量使用

试题详情

23.(10分)请回答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2008年奥运吉祥物福娃“迎迎”原型来自我国青藏高原特有

的动物藏羚羊,其分布在可可西里的自然保护区。人们保护

藏羚羊的目的是  

A.保护可可西里的植被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D.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来看,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是       的结果。

(3)从整个生物界来看,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这反映了  

水平的多样性。

(4)从红豆杉的树皮和针叶中分离纯化出的紫杉醇,是一种对子宫癌、乳腺癌、白血

病等有特殊疗效的药物。从生物多样性价值角度说明,红豆杉此作用属

       

(5)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

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如图所

示,图中的横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

列问题:

①放牧量应控制在图中b点和c点之间,为什么?

                                   

②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的放牧量长期在图中c点以上,会对生物多样性造

成什么样的影响?        

③生态学家建议在此草原中引入鼠类的天敌和草食性昆虫的天敌,从能量流动的角

度看,其目的是                           

④草原生态系统如果发生大火后,随着时间推移,该地方的群落结构重新趋于稳

定,这个变化称为  ;其需要的时间相对于森林生态系统  ,说明草

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点是 。

解析:生物性状多样性是由于多样环境的选择使具有多种变异的生物种群出现差异而形成的。草原放牧应控制放牧量,才能做到既保护草原,又能获得畜牧收益,实现可 持续发展。草原失火,牧草的宿根、种子的存在,土壤条件的存在,故演替为次生演替。

答案:(1)D (2)多样的环境对生物种群进行不同方向的自然选择 (3)生态系统 (4)直接价值 (5)①既能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多的畜产品产量 ②草原退化、沙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③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④次生演替 短 恢复力稳定性高

试题详情

22.(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

的“猪-沼-鱼-肥-粮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粮蔬”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                        

(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若要生产3 kg鸡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豆共  

kg。

(3)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      

(4)若农田内有虫害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 

                                   

(5)水稻、大豆的秸秆除了图中所示的用途外,还有哪些用途?(写出2个)

                                   

解析:农业生态系统依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原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因为系统内生物所需物质和能量均由生产者固定并输入。在害虫防治时,采用生物防治可减轻农药污染。

答案:(1)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2)水稻和大豆 15 (3)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4)科学引入害虫天敌防治、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害虫农作物等 (5)①作为饲料养猪;②作为工业原料,广泛用于造纸、制造建材、酒精和一次性包装盒等

试题详情

21.(5分)(2010·龙岩质检)请据图回答几个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左上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填字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2)在右上图的食物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  (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③

和④分别属于    (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在右上图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

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草、兔、狼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通过  调节机制

来实现的。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主要成分。能量传递效率为后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与前一营养级的比值。信息在种间可起调节作用,从而使生物之间数量相互制约。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通过负反馈机制实现系统稳定。

答案:(1)A (2)兔→狼 草 兔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负反馈

试题详情

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只能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实现反馈调节的前提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循环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循环利用

解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还可以来自自养型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能量不能循

环流动。

答案:B

试题详情

19.(2010·汕头模拟)小李同学做了一个测定光照强度与生态系统稳定关系的实验。将若干小球藻、水草及小鱼各一份(完全相同)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盛有河水的玻璃缸内,使之处于气密状态,并对乙缸进行遮光处理。实验在温度适宜的暗室中进行,在距玻璃缸0.3 m处用不同功率的灯泡分别给予光照1 h,期间用仪器记录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单位是g/m3,“+”表示增加的量,“-”表示减少的量),结果如下表。

实验结果记录表

 
15 W
20 W
25 W
30 W
35 W
40 W
45 W
甲缸
-6
-4
-2
0
+2
+5
+10
乙缸
-10
-10
-10
-10
-10
-10
-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缸和乙缸中都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实验中乙缸是用来测定该生态系统的呼吸作用耗氧量

C.光照强度至少大于30 W时才能维持甲缸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D.甲缸在45 W 时氧气的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

解析:甲缸和乙缸中都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河水中的微生物)。在30 W时,

甲缸氧气的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