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9553  389561  389567  389571  389577  389579  389583  389589  389591  389597  389603  389607  389609  389613  389619  389621  389627  389631  389633  389637  389639  389643  389645  389647  389648  389649  389651  389652  389653  389655  389657  389661  389663  389667  389669  389673  389679  389681  389687  389691  389693  389697  389703  389709  389711  389717  389721  389723  389729  389733  389739  389747  447090 

(2)①原因:客观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物质决定意识),不同的人或群体由于受到各自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实践的深、广度的制约,因而认识会产生差异。主观方面,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或用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说明亦可)。

[归纳拓展]表格题必须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看表格的标题、注解以及表格的内容。同时要把握表格与其它表格或材料的内在关系。表格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往往是涉及到解决下面问题的方法。

[练习105]

(1)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趋势图

 

图2
   

注:数据由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发布。

图1、2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并据此说明要促进我国当前经济平稳发展应实行怎样的财政政策。

(2)众说纷纭话“山寨文化”:

   有40.8%的人认为山寨文化就是一种创新,他们对山寨文化是一种褒扬的态度。还有39.9%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DIY的文化。

   某网友认为:山寨版的明星,肯定是供大家娱乐了,自己看到的话也觉得挺逗的,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我个人觉得只要无伤大雅,跟道德、跟法律不冲突,这些都是可以的。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认为:山寨文化总是被大众以“非正统”、“无知识产权”、“占据山头自立为王”、“小作坊”等词语相联系,其实,虽然这个概念刚刚诞生,但是它的含义在民间早已有之,几乎所有主流的文化最初都有“山寨”的影子。

从哲学角度,对“山寨文化”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看法?

试题详情

3.要熟悉地壳物质循环的各种变式图,尝试进行多种训练。

易错点16  不会分析岩层的新老关系

[易错分析]   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理解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二是读图不细心,没有注意岩层之间的切割关系。

复习中要重点掌握岩层新老的判断: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易错点17  不能正确理解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易错分析]  出错的原因:(1)不能正确判断图中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2)对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理解不清,不知道在一些特殊的区域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补给的关系。

有关陆地水体补给的相互关系的知识可以帮你攻克难关:

(1)陆地各种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如我国季风区的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2)冰川积雪(永久性积雪和季节性积雪)融水对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如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的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东北地区的河流,春季受积雪消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春汛。

(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水位高的水体可补给水位较低的水体。如黄河下游地上河段,河流水位高于两侧地下水位,河流水单向补给地下水。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拦蓄洪水、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的作用。

另外,要掌握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及特点等知识。 

易错点18  不会判读等潜水位线

[易错分析] 出错的原因:(1)不知道在等潜水位线和等高线地形图中如何判断地下水的流速,其实只要迁移地表水流速的影响因素即可;(2)立体感不强,对排水沟的位置判断错误;(3)不能分清图中潜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

学习中要重点掌握等潜水位线的判读技巧,以下知识可以帮你提升技能。等潜水位线类似于等高线,它是潜水位相等的点连成的线,一般绘在地形图上,绘制方法与等高线类似。潜水位高低和地势起伏相一致,所以等潜水位线数值可以反映地势高低起伏。

(1)潜水的流向及流速

潜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高处向低处做下降运动,所以潜水的流向与等潜水位线垂直且由潜水位高处指向潜水位低处。潜水的流速与地表水流速类似,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的流速越快。

(2)潜水的埋藏深度

埋藏深度=某点地面标高-潜水位,即某点对应的等高线数值(地表高度)与其潜水位数值之差。一般来说,地势越高,潜水埋藏越深,。

(3)水井位置的选择

水源地应尽可能选择在可以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接近补给水源,如水源地尽量靠近补给地下水的河流岸边、区域地下径流的排泄区附近等。

(4)排水沟位置的选择

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排水沟应布局在潜水汇流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排水沟应布局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为了尽可能让更多的水进入排水沟,排水沟要尽量与等潜水位线平行(因为地下水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方向流动的)。

(5)潜水与地表水(如河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若等潜水位线图上的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水位低于潜水位,潜水补给河水;相反,河水位高于潜水位时,河水补给潜水。也可以通过确定地表水附近潜水的流向来确定彼此的补给关系,方法是在图上按潜水位数值由大到小作等潜水位线的垂线,若垂线指向河流,说明潜水补给河水;若垂线偏离河流,则说明河水补给潜水。

易错点19  不能正确判断山地垂直自然带和雪线

[易错分析]出错的原因:(1)不能根据地图判断山地所处基带的自然带;(2)对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考虑不全面。

在学习中要重点掌握有关垂直自然带分布的相关知识:

(1)基带:基带是指与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称为垂直自然带基带,也就是垂直带下部的起始带。即山地自然带的基带应该和其所在水平位置具有的自然带类型相一致。一般来说,山地所处纬度愈低、气候愈湿润、相对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带表现愈完整。山地垂直自然带具有所在地大气候类型的特征。例如,赤道处山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都具有全年季节变化不明显的特征,珠穆朗玛峰和长白山自然带则具有季风气候特色。

(2)自然带的排列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但由于山地坡向不同、水热条件不同,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一般来说,湿润气候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主要以热量条件为基础;而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与热量和湿润状况都有密切关系,水分条件的作用相对较大。

(3)自然带的数量: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就愈复杂,数量愈多。  对同一山体而言,由于坡向带来的条件的变化,自然带数目也有变化。以喜马拉雅山为例,其南坡纬度偏低,是阳坡和夏季风的迎风坡,热量和降水条件都比北坡好,因此自然带数目比北坡多。而我国的天山,由于其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受水分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其北坡由于受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影响,相对湿润,自然带数目比南坡多。

易错点20  不能灵活掌握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易错分析]出错原因:因不知道不同海域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而出错;认为暖流流经海区的海水盐度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而忽视了该规律的前提是“同纬度海区相比”。

学习本知识点应重点掌握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以及不同海域海水盐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1)气候因素:影响海水的气候因素主要是降水量与蒸发量。因为降水使海水稀释,而蒸发使海水浓缩,所以在外海和大洋,影响海水盐度最主要的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

(2)洋流:同一纬度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盐度偏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盐度偏低。

(3)入海径流:大量来自陆地的淡水汇入,对海水起稀释作用。因此,陆地河流淡水汇入也是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之一。由于许多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因此雨水的季节变化会造成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而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造成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

(4)高纬度海区由于海水有结冰与融冰现象,同一海区会呈现冬夏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冬季温度低,海水结冰,盐度偏高;春季以后海水融冰,盐度偏低。

(5)海域封闭程度可以影响该海区与外界的水体交换,海域越封闭,其海水与外界海水的沟通越少,则其盐度就越高或越低,如波罗的海和红海。

易错点21  不理解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易错分析]该易错点出错的原因:一是对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不理解;二是对影响海水等温线弯曲的因素理解不清,判断不出寒暖流;三是对洋流的分布记忆不清。

学习中应重点了解海水等温线与洋流的关系等相关知识:

(1)“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度海区。

(2)“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为洋流的流向。

(3)“低来寒、高来暖”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易错点22  不能正确认识自然灾害

[易错分析]出错原因:不清楚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具体特征及成因,如易混淆了震级和烈度的含义而受材料误导错选。

下面仅教你正确区分震级和烈度,类似的知识可以自己总结归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的两个含义不同却又相关的概念。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的能量大小,而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各处不同。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①震级:烈度与震级呈正相关。②震中距:若其他条件一致,则烈度与震中距呈负相关。③震源深浅:烈度与震源深浅呈负相关。④地质构造: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大。⑤其他:如地面建筑构造、人口密度等。

易错点23  对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再生产类型分析不清

[易错分析]出错原因:一些学生误认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口的增长仅取决于出生率,出生率高的地区,人口增长必然较快。其实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取决于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影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不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差异吧!

(1)原始型与传统型的差异:原始型人口再生产类型中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极高,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极低;传统型人口再生产类型中的出生率较高,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并且自然增长率较高。

(2)传统型与过渡型的差异:传统型人口再生产类型中的出生率较高,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因此自然增长率较高,而且呈上升趋势;而过渡型人口再生产类型中的出生率呈下降趋势,并且死亡率较低,因此自然增长率呈“高中有降”的趋势。 

(3)人口再生产类型中的“高低”含义:如传统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主要特征是死亡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则居高不下,自然增长率在1.5%-3.0%之间,促使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过渡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主要特征是死亡率已降至较低水平,出生率也呈下降趋势,自然增长率在0.5%-1.5%之间,前期高后期低,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方向发展;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主要特征是自然增长率趋于零,甚至降至负数。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判断是常规的考查方式,需要提醒同学们两点:首先,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没有统一的规定,但一般可以把2%、1.5%、1%分别作为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高、低的参考数值;其次,判断人口再生产类型时一方面要看“三率”数值的高低,另一方面要看“三率”的变化趋势,二者结合判断人口再生产类型最为准确。

易错点24  不能正确判读人口金字塔图

[易错分析]出错原因:一些学生不去详细分析题中所给人口金字塔图的构成,不去分析人口的性别比重、年龄结构,只凭印象中的典型人口金字塔图的形状来解题。

同学们需要掌握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塔图的判读方法和正确判断人口增长模。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子与妇女人数(或百分比)按"男左女右"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顺序"下小上老"排列。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高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易错点25  不清楚农作物空间分布

[易错分析] 农作物对自然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中掌握部分农作物的分布地区及其要求的条件很有必要,在学习中要做个有心人,学会总结归纳相关知识。

例如,天然橡胶多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棉花多分布在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椰子多分布在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苹果、梨、桃多分布在暖温带气候区;

柑橘多分布在亚热带气候区;

甘蔗多分布在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多分布在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茶叶多分布在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亚麻一般生长在阴冷潮湿的气候条件下;

黄麻一般生长在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

水稻喜热、要求水分充足。

易错点26  不能正确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不能进行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

[易错分析]  学生做题过程中易因不能正确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不能进行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而出错。做好此类试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区位条件和区位选择的原则等基础知识。

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其农业成本越高,因此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

(2)单位面积产值:从单位面积产值来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和粮棉。

(3)生产需水量的多少:花卉生产需水量大,应靠近河、湖分布。

(4)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粮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大,花卉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小。

(5)产品对交通运输需求的迫切性:乳牛、花卉等对运输需求的迫切性强,应靠近城市或交通干线分布。

易错点27  不能正确区分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生产特点

[易错分析] 学习中要重点掌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形成的区位条件等。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几种特殊地域的农业类型的差异。

(1)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黄河谷地、湟水谷地和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最典型。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此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

(2)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主要分布于新疆内陆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在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或山麓地带与冲积扇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因有灌溉水源而成为荒漠地区发展农业的理想场所。绿洲农业多呈孤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于荒漠地区。

(3)灌溉农业:是在天然降水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设施发展起来的农业,主要分布于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地区。灌溉农业通过各种水利灌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以实现稳产高产,有时还可以培育肥力和冲洗盐碱。因此,灌溉农业是一种能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的农业。

(4)坝子农业: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石灰岩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在那些被当地人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

(5)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类型,它是把低洼的地方挖深为塘,饲养淡水鱼;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筑成塘基,在塘基上栽果树、桑树、甘蔗,这种生产结构称为“果基鱼塘”“桑基鱼塘”“蔗基鱼塘”。这种生产方式使农业各环节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易错点28   工业主导区位条件分析不清

[易错分析]学生易因对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掌握不牢,对主导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不清而出错。下面我们系统学习一下工业区位条件相关的知识及解题思路。

(1)分析思路:

经济因素有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力、技术;

社会因素有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

环境因素主要考虑与盛行风向、水源地的关系;

自然因素有土地、水源等。

(2)区位因素对工业的影响:

①与农业生产相比,工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某些资源密集型(如采掘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如制糖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②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工业区位选择主要考虑减少运输等中间环节费用。与此较密切的区位因素有:原料、市场、动力、交通、技术、劳动力等。

③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两种情况:一是政府考虑社会整体利益,选择工业区位,如巩固国防、解决就业、缩小经济差距、工业惯性等;二是投资者根据个人偏好,选择工业区位。

④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影响有两种情况:一是污染严重工业要考虑减少对城区的负面影响,如严重污染水源的印染厂、皮革厂等,其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二是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要尽量设置在环境洁净地区,如对水源质量要求较高的自来水厂,取水点应选在居民区的上游方向,电子工业应布局在环境洁净的新工业区。

易错点29   不会利用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分析工业化、城市化

[易错分析]出错原因:不能掌握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不知道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工业化程度高低的主要判断依据。

三大产业的构成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常用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来反映。判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时,需要把握几个关键:其一,因为是构成现象,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其二,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而不可能大于或小于100%;其三,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其四,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方向一致;其五,判读图中某点某一要素的构成比重时,从该点出发向该要素坐标轴趋近原点(或低值)方向引斜线的平行线,平行线所对应的数值即为该要素的构成比重,当某点处在斜线交点位置时,平行线与斜线重合。

易错点30   不理解工业地域联系与工业分散

[易错分析]  学生往往因对工业地域联系与工业分散的相关知识理解不深刻而出错。

学习中要掌握工业地域联系与工业分散方面的知识。以跨国公司为例,跨国公司的形成既是工业分散的结果、国际和区际劳动分工的结果,也是工业联系全球化的具体体现。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等,其最终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获取高额利润。有相互联系的工业的分散导致了工业地域联系,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的流动。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及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进一步加强了工业地域联系。

试题详情

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注:岩浆岩和沉积岩在转化为岩浆的过程中,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必然经历变质的过程,因而有的资料强调只有变质岩才可形成岩浆。这个变质过程很短,在转化过程中仅仅是一个短暂的过渡,因而也有的教辅资料把变质作用忽略掉,认为各类岩石都可直接形成岩浆。 2.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可以总结如下: 

岩浆喷出或者侵入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转化为沉积岩,各类岩石受地壳运动影响,经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在地壳深处经高温熔融作用又可以重新转化为岩浆。

试题详情

4.分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述因素中,纬度位置决定了北美主体部分在北温带,并处在西风控制范围内,南北纵列的高大地形阻碍了太平洋湿润气流的进入。这反映了北美纬度、西风和地形之间的紧密联系。

易错15  不能理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易错分析  部分学生在做题时面对复杂的循环过程,不知从何入手;且在判断岩石时不清楚其转化顺序。

正确解答该类题要弄清楚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实际上是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关系,要想正确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

试题详情

3.分析各因素的特点,看它们在构成地理事物中起了什么作用。纬度、西风和地形等都对北美气候产生了影响。

试题详情

2.根据事物的组成分解成部分。如分析气候成因,就要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气压带及风带等方面去考虑。

试题详情

1.指出北美的位置及范围,即搞清楚“在哪里”的问题。

试题详情

5.山脉与气候

高大山脉不仅本身具有特别的气候特征,而且还影响邻近地区的气候。如我国有些山脉可以阻挡或改变气流的运动情况,使北来的寒潮不易南下,南来的暖气流滞缓北上,又可使湿润气团的水分在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背风坡则变得异常干燥,[JP3]所以山脉两侧的气候出现极大的差异,山脉往往成为气候区域的分界线。总之,大致与纬线平行的山脉以南北气温悬殊为主,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以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旱为主,高耸绵延的山脉则是不同气候区域的分界线。

易错14   不能正确分析和描述气候特征

易错分析  学生易错的地方:(1)容易忽视题中两个关键信息点,从而出现漏答现象;(2)不知道气候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

一般来说,我们描述或分析一个区域的气候特征,基本上从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来考虑。气温主要考虑气温高低及温差大小,降水主要考虑降水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另外还要考虑水热组合状况,如果是特殊情况还要考虑光照或者大风等。 

这里以北美为例,说明如何分析其气候特征,并介绍综合学习法的一般步骤:

试题详情

4.地形与降水

首先,受地形抬升的作用,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其次,在迎风坡,由山脚向上降水量起初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增,到一定海拔降水量达最大值,此后,降水量又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减。

试题详情

3.地形与风

首先,高大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如青藏高原由于它和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其次,局部小范围山脉可形成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近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近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再次,在山脉背风坡常形成焚风。最后,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从而形成“狭管效应”,造成风力加大。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