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9559  389567  389573  389577  389583  389585  389589  389595  389597  389603  389609  389613  389615  389619  389625  389627  389633  389637  389639  389643  389645  389649  389651  389653  389654  389655  389657  389658  389659  389661  389663  389667  389669  389673  389675  389679  389685  389687  389693  389697  389699  389703  389709  389715  389717  389723  389727  389729  389735  389739  389745  389753  447090 

3、区域经济一体化

   (1)世界经济区域化

特点: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内向的保护性和外向的竞争性,在集团内部实行关税互惠,实现互补合作

      地理位置靠近,经济联系密切,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形成原因  大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实现竞争优的

      发展中国家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抗发达国家

   (2)主要区域经济集团

欧盟:1948年“荷比卢经济联盟”;1952年“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33年“欧洲联盟”,是世界最早的区域化集团,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经济货币联盟、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共同的司法和警务合作是欧洲联盟的三大支柱,目前有15个成员国,2004年5月1日又有10个国家加入。

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开始运转,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成为和欧盟抗衡的共同市场。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我国在1991加入,是一个比较松散的非正式集团,开始向投资和贸易自由化迈进。

试题详情

2、世界经济全球化

   (1)经济活动的扩散

发达国家:即所谓的北方:主要是一些欧美国家和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它们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产品、资本和技术。

发展中国家:即所谓南方,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主要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从全球看,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西欧、通过对外掠夺和殖民进行扩散,使核心地区扩散到北美、日、澳等地,拉美、非洲和亚洲变成边缘地区。

   (2)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科技进步(缩短世界距离,加强了全球联系)。跨国公司(推动经济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

发达国家具有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科学技术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等优势,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具有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需要引进资金和技术。加上政局动荡,南北差距扩大。

拉美地区发展较快;东亚、东南亚吸引外资较多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南亚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纺织品的供应地;撒哈拉以南非洲基础薄弱、吸引外资条件差、北非和西亚困难较多,发展中国家差距将扩大。

试题详情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①政治地图

含义: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内容: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变化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及其影响

大战原因:重新瓜分世界。

结果:协约国胜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英法衰落;美国兴起。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德日意结成轴心国集团;苏、美、中、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获得胜利。

战后:英法严重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

   (2)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阵营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20世纪60年代末解体。

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减弱。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苏联解体。

除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外,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

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试题详情

3.解析:注意本题反应方程式未配平,而工业生产要求成本低、原料利用率高、反应条件相对比较温和。答案:(C)

附2:我国合成氨工业的发展情况:解放前我国只有两家规模不大的合成氨厂,解放后合成氨工业有了迅速发展。1949年全国氮肥产量仅0.6万吨,而1982年达到1021.9万吨,成为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一批年产30万吨氮肥的大型化肥厂设备。17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上海吴泾化工厂也是年产30万吨氮肥的大型化肥厂。这些化肥厂以天然气、石油、炼油气等为原料,生产中能量损耗低,产量高,技术和设备都很先进。

试题详情

2.(1)加快反应速率(2)提高催化剂活性(3)温度过高不利于SO3生成常压下SO2转化率已经很高通入过量空气

试题详情

1.解析:因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合成氨是放热反应,降温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答案:(B)、(C)

试题详情

★教学体会

试题详情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试题详情

5.不确定关系的物理意义和微观本质

(1)物理意义:

微观粒子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越小,动量的不确定量就越大,反之亦然。

(2) 微观本质:

是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粒子空间分布遵从统计规律的必然结果。

不确定关系式表明:

① 微观粒子的坐标测得愈准确() ,动量就愈不准确()

微观粒子的动量测得愈准确() ,坐标就愈不准确()

但这里要注意,不确定关系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测不准;也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动量测不准;更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都测不准;而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

② 为什么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

这是因为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本来就不同时具有确定量。这本质上是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必然反映。

由以上讨论可知,不确定关系是自然界的一条客观规律,不是测量技术和主观能力的问题。

③ 不确定关系提供了一个判据:

当不确定关系施加的限制可以忽略时,则可以用经典理论来研究粒子的运动。

当不确定关系施加的限制不可以忽略时,那只能用量子力学理论来处理问题。

试题详情

4.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的特性对比

宏观物体
微观粒子
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可用牛顿力学描述。
没有确定的坐标和动量,需用量子力学描述。
有连续可测的运动轨道,可追踪各个物体的运动轨迹。
有概率分布特性,不可能分辨出各个粒子的轨迹。
体系能量可以为任意的、连续变化的数值。
能量量子化 。
不确定度关系无实际意义
遵循不确定度关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