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08·广东地理)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 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材料二 见图甲。
图甲 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
材料三 见图乙。
图乙 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分析原因。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读图甲可以得出结论。第(2)题,从材料一可知,“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气溶胶粒子主要来源于工厂和交通工具排放的烟尘,而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增强污染的程度。降雨天气能减少空气中的气溶胶颗粒。第(3)题,据图乙描述出该市SO2的空间分布特点。SO2主要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第(4)题,治理措施首先是加强环境管理,其次是节能减排。
答案:(1)12 7 (2)ABD (3)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 (4)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我国一条自西向东的外流河的某处发生石油泄漏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5题。
13.在四个断面处观测到的污染水面分布状态如下图,其中最东部的断面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河流自西向东流,离污染源越远,污染越轻。
答案:C
14.这种污染通过环境自身净化最快的时间是 ( )
A.2月 B.12月 C.8月 D.11月
解析:我国夏季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自净能力最强。
答案:C
15.下图海域能测得这次污染最先到达的点和浓度最低的点分别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我国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均处中低纬大洋西岸,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可得出结论。
答案:D
(2010·北京崇文统考)2009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上游到下游,湿地连接你和我”。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据此完成11-12题。
11.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围湖造田 ②森林破坏 ③滥捕乱杀 ④兴修水利 ⑤环境污染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解析:围湖造田、森林破坏、环境污染是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
答案:C
12.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 )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解析:湿地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所以不能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答案:A
(2010·陕西西安统考)读“中国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丁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红色荒漠 B.盐碱化 C.酸雨 D.冻雨
解析:丁区域有色金属冶炼广布,降水多,主要环境问题是酸雨。
答案:C
10.结合环境因素考虑,图示的四个区域开发中,乙属于 ( )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解析:乙区域为我国长三角,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现应属于优化开发区域。
答案:A
完成7-8题。
2004年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
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
7.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
A.广东省以煤炭最小 B.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解析:读图可知,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二氧化硫污染的贡献率,广东以煤炭最小,
福建以薪柴最大,江苏以秸秆最大,北京以薪柴最小。
答案:AB
8.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 )
A.发展沼气 B.开采小煤窑
C.利用太阳能 D.种植薪柴林
解析:发展清洁能源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
答案:AC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被广泛视为是人类遏制全球变暖行动最后的一次机会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巴西等110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会议,大会讨论《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协议。结合相关知识,完成5-6题。
5.造成全球变暖的原因是 ( )
①SO2、NO2排放 ②CO2排放 ③水土流失 ④酸雨 ⑤化石燃料大量燃烧
⑥森林遭破坏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
答案:B
6.由于CO2的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到那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1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一淮河以南 B.东北山区河流的春季水量比现在大
C.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 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小
答案:D
(2009·广东地理)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
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解析: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资源导致的资源短缺。
答案:A
4.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解析:人类对资源的无节制地开发,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素质较低,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答案:C
(2009·北京文综)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下图,回答1-2题。
1.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
解析:用排除法选择,读图可知:1964-1976年时段至1985-1989年时段臭氧总量最大值向北移,排除A项;自30°S-50°S臭氧总量随纬度升高而递增,排除B项; 60°S-80°S臭氧总量减少得快,即递减明显,C项正确;CO2浓度与臭氧总量无关。
答案:C
2.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解析:臭氧主要存在于平流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臭氧总量减少会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多,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导致平流层气温降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导致地面升温,从而使地面辐射增强;酸雨与空气中的酸性气体有关,与臭氧含量无关。
答案: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