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89968  389976  389982  389986  389992  389994  389998  390004  390006  390012  390018  390022  390024  390028  390034  390036  390042  390046  390048  390052  390054  390058  390060  390062  390063  390064  390066  390067  390068  390070  390072  390076  390078  390082  390084  390088  390094  390096  390102  390106  390108  390112  390118  390124  390126  390132  390136  390138  390144  390148  390154  390162  447090 

2.不等式<0的解集是                                         (   )

    A.{x|x}                      B.{x|x=    

    C. {x|x<1=                                D.{x|x>1或x

试题详情

1.某学校共有教师200名,其中老年教师25名,中年教师75名,青年教师100名,若采用分层是抽样的方法从这200名教师中抽取40名教师进行座谈,则在青年教师中英抽取的人数为                       (   )

    A.15人          B.20人          C.25人         D.30人

试题详情

24.除了幸福指数,我国还将推出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现阶段各方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方面的需求,这蕴含的哲理是           (   )

   ①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②遵循客观条件,人们可以创造亲的具体联系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立足整体,坚持统筹兼顾

④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材料一

表1:三十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变化

 
改革开放初
2007年
人均寿命
68.2岁
73岁
千人口医院床位数
1.94张
2.63张
全国医疗机构诊疗总人次及人均诊疗次数
10.1亿,人均1.1次
28.4亿,人均2.2次
政府和个人卫生医疗支出占卫生医疗总支出百分比
36%,21%
18%,49%

   注:人均寿命是反映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医院床位数反映医疗供给。人均诊疗次数反映医疗需求。

表2:三十年医疗卫生改革探索

阶段
主调
内容
第一阶段
20世纪90年代
谁为主导
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两种路线激烈争论。
第二阶段
2000年-2004年
看好市场化
“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医疗效率和水平提高,但公平性日益失衡。
第三阶段
2005年-2007年
医改变奏
面对医疗公益性不足,指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医改定基调;政府将承担基本公共医疗。
第四阶段
2008年至今
新医改启动
2008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2009年1月,国务院通过新医改方案,规划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材料二  新医改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1)根据材料一中表1反映的主要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当前我国政府进行新医疗改革的必要性。(8分)

  (3)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我国三十年医疗改革探索过程。(6分)

  (4)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说明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8分)

试题详情

22.墨子认为,衡量人们的言论与认识的是非必须有客观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三表”(三条标准),即“有事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强调以历史事件为判断言论是非,以人们的直接感性经验为非依据,以言论和认识的实际效果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墨子的这一思想                                      (   )

    A.反映出唯物主义认识论倾向

    B.具有明显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C.全面否定了推理论证的作用

    D.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右图中的幸福指数,是用来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的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的,即人们的幸福感。回答23~24题。

  23.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再

高一点,晚上少加班;某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

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某学者认为,幸福感可以

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这说明(   )

    A.正确的价值判断更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C.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价值判断也不同

    D.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试题详情

21.子曰:“学而进习之,不亦说乎?”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上述引文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   )

   ①要把学习与实践统一起来,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②学习旨在通过实践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不断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④虚心学习他人间接经验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20.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的20时30分至21时30分,统一熄灯一小时,已成为一项倡导环保生活的标志性仪式。“地球一小时”活动倡导每个公民都为低碳环保尽自己的一份力。从哲学角度看,公民应该          (   )

   ①树立生态价值观。积极参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活动

②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自觉牺牲个人利益维护整体利益

③正确处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④学会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9.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走进低碳经济时代,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地球的未来取决于人们生产与消费行为选择。这表明             (   )

   ①地球和人类社会的未来取决于人们的共同意志

②把握事物因果联系可以提高人们行为的自觉性

③承认事物客观联系是人们选择正确行为的前提

④人类生产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形式更加多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18.“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恰当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要抓住时机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