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2009年镇江模拟)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中国古代的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解析:选项A、C、D都是选项B的表现,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12. (2010年滨州名校联考)《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题意中可以看出,该材料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思想。
答案:B
11. (2009年合肥模拟)从宋代开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其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
D.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
答案:B
10. (2009年宿迁模拟)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了徽商
A.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B.注重买田置地
C.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D.注重多样化经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十九在外”表明徽商90%的积蓄用于扩大投资。A、B、D三项结论与题干材料不符,应排除。
答案:C
9. “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解析: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最早是出现在宋代,从题目中可看出D正确。
答案:D
8. 在电视剧《贞观长歌》中,若出现下列镜头,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长安城内经常出现外商的身影
B.人们用纸币进行货物交易
C.东市和西市定时启闭
D.海上“陶瓷之路”逐渐发展兴盛
解析:纸币是在北宋时期出现的,在唐代不可能出现。
答案:B
7. 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出现独立的商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商业市镇和工场手工业出现是在明朝。宋代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答案:B
6.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解析:从题中传统观念的冲破,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的反映。
答案:A
5. (2010年安徽两地三校联考)山东聊城市的山陕会馆(见右图)坐落于京杭大运河西岸,于1743年由旅居山东的山西、陕西客商集资创建。这一建筑有利于研究
①瓦子发展史 ②清代外贸史
③运河文化史 ④清代商帮发展史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题中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在山东创建的,题干揭示了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形成,商帮形成于明清时期。
答案:B
4.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三”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出现
③松江地区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④
解析: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丝织业部门而不是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出现,故②不正确,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后,松江地区到明代已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故C项正确。
答案: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