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0060  390068  390074  390078  390084  390086  390090  390096  390098  390104  390110  390114  390116  390120  390126  390128  390134  390138  390140  390144  390146  390150  390152  390154  390155  390156  390158  390159  390160  390162  390164  390168  390170  390174  390176  390180  390186  390188  390194  390198  390200  390204  390210  390216  390218  390224  390228  390230  390236  390240  390246  390254  447090 

2、江苏省阜中20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

已知O为坐标原点, 集合,且      .46

试题详情

3. 已知,,,

  (1)求

  (2)设∠BAC=θ,且已知cos(θ+x)=,求sinx

解:(1)由已知

  ∴

  ∵  ∴CD⊥AB,在Rt△BCD中BC2=BD2+CD2,   

   又CD2=AC2-AD2, 所以BC2=BD2+AC2-AD2=49,     ……4分

所以               ……6分

(2)在△ABC中,   ∴        ……8分

     

   而   如果

   ∴      ……10分

                   

点评:对于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要学会技巧性应用,解决好实际问题.

题型3:向量的模

例5.(1)已知向量的夹角为等于(  )

  A.5  B.4  C.3  D.1

(2)(2009辽宁卷文)平面向量a与b的夹角为,a=(2,0), | b |=1,则 | a+2b |等于                                                     (   )

A.               B.2          C.4           D.12

解析  由已知|a|=2,|a+2b|2=a2+4a·b+4b2=4+4×2×1×cos60°+4=12

解析:(1)B;(2)B

点评:掌握向量数量积的逆运算,以及

例6.已知=(3,4),=(4,3),求x,y的值使(x+y)⊥,且|x+y|=1。

解析:由=(3,4),=(4,3),有x+y=(3x+4y,4x+3y);

又(x+y)⊥(x+y=03(3x+4y)+4(4x+3y)=0;

即25x+24y=0            ①;

又|x+y|=1x+y2=1;

(3x+4y)2+(4x+3y)2=1;

整理得25x2+48xy+25y2=1即x(25x+24y)+24xy+25y2=1   ②;

由①②有24xy+25y2=1        ③;

将①变形代入③可得:y

再代回①得:

点评:这里两个条件互相制约,注意体现方程组思想。

题型4:向量垂直、平行的判定

例7.已知向量,且,则   

解析:∵,∴,∴,∴

例8.已知,按下列条件求实数的值。(1);(2)

解析:

(1)

(2)

点评:此例展示了向量在坐标形式下的平行、垂直、模的基本运算.

题型5:平面向量在代数中的应用

例9.已知

   分析:,可以看作向量的模的平方,而则是的数量积,从而运用数量积的性质证出该不等式。

   证明:设

   则

点评:在向量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了不少含不等式结构的式子,如等。

例10.已知,其中

   (1)求证:互相垂直;

   (2)若()的长度相等,求

解析:(1)因为

  

   所以互相垂直。

   (2)

  

   所以

  

   因为

   所以

   有

   因为,故

   又因为

所以

点评: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在“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的交汇处设计考题,其形式多样,解法灵活,极富思维性和挑战性。若根据所给的三角式的结构及向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处理。可使解题过程得到简化,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

题型6:平面向量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例12.用向量法证明: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点P是⊙O上任一点(不与A、B重合),求证:∠APB=90°。

证明:联结OP,设向量,则

,即∠APB=90°。

点评:平面向量是一个解决数学问题的很好工具,它具有良好的运算和清晰的几何意义。在数学的各个分支和相关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题型7:平面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例13.如图所示,正六边形PABCDE的边长为b,有五个力作用于同一点P,求五个力的合力.

解析:所求五个力的合力为,如图3所示,以PA、PE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AOE,则,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且O点在PC上,以PB、PD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BFD,则,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且F点在PC的延长线上。

由正六边形的性质还可求得

故由向量的加法可知所求五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方向与的方向相同。

课后训练:

(2009北京卷理)已知向量ab不共线,cabR),dab,如果cd,那么 (  )

  A.cd同向            B.cd反向

   C.cd同向           D.cd反向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共线(平行)、向量的加减法. 属于基础知识、基本运算的考

查.

  取ab,若,则cabdab

  显然,ab不平行,排除A、B.

  若,则cabdab

cdcd反向,排除C,故选D.

试题详情

题型1:数量积的概念

例1.判断下列各命题正确与否:

(1)

(2)

(3)若,则

(4)若,则当且仅当时成立;

(5)对任意向量都成立;

(6)对任意向量,有

解析:(1)错;(2)对;(3)错;(4)错;(5)错;(6)对。

点评:通过该题我们清楚了向量的数乘与数量积之间的区别于联系,重点清楚为零向量,而为零.

例2.  已知△中,过重心的直线交边,交边,设△的面积为,△的面积为,则(ⅰ)    (ⅱ)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设,因为是△的重心,故

,又,因为共线,所以,即,又不共线,所以,消去,得.

(ⅰ),故

(ⅱ),那么        

,当重合时,,当位于中点时,

,故,故但因为不能重合,故

(2)设是任意的非零平面向量,且相互不共线,则

①(·)-(·)=  ②||-||<||  ③(·)-(·)不与垂直

④(3+2)(3-2)=9||2-4||2中,是真命题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1)答案:D;因为,而;而方向与方向不一定同向.

(2)答案:D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故①假;②由向量的减法运算可知||、||、||恰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由“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②真;③因为[(·)-(·)]·=(·)·-(·)·=0,所以垂直.故③假;④(3+2)(3-2)=9··-4·=9||2-4||2成立。故④真。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不满足结合律。

题型2:向量的夹角

例3.(1)过△ABC的重心任作一直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若,则的值为(   )

(A)4   (B)3  (C)2   (D)1

解析:取△ABC为正三角形易得=3.选B.

评析:本题考查向量的有关知识,如果按常规方法就比较难处理,但是用特殊值的思想就比较容易处理,考查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2)已知向量=(cos,sin),=(cos,sin),且,那么的夹角的大小是           

(3)已知两单位向量的夹角为,若,试求的夹角。

(4)| |=1,|  |=2,= + ,且,则向量的夹角为         (   )

    A.30°          B.60°          C.120°         D.150°

解析:(2)

(3)由题意,,且的夹角为

所以,

同理可得

的夹角,

(4)C;设所求两向量的夹角为

      

     即:

所以

点评:解决向量的夹角问题时要借助于公式,要掌握向量坐标形式的运算。向量的模的求法和向量间的乘法计算可见一斑。对于这个公式的变形应用应该做到熟练,另外向量垂直(平行)的充要条件必需掌握.

例4.(1)设平面向量的和。如果向量,满足,且顺时针旋转后与同向,其中,则(   )

A.-++=           B.-+=

C.+-=            D.++=

(2)(2009广东卷理)已知向量互相垂直,其中

(1)求的值;

(2)若,求的值.      

解  (1)∵互相垂直,则,即,代入,又

.

(2)∵,∴

2、(山东临沂2009年模拟)如图,已知△ABC中,|AC|=1,∠ABC=,∠BAC=θ,记

(1)    求关于θ的表达式;

(2)    求的值域。

解:(1)由正弦定理,得

 

   

   

(2)由,得

   

,即的值域为.

试题详情

2.向量的应用

(1)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2)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试题详情

1.向量的数量积

(1)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

已知非零向量aa,作,则∠AOAθ(0≤θπ)叫的夹角;

说明:(1)当θ=0时,同向;

(2)当θπ时,反向;

(3)当θ时,垂直,记

(4)注意在两向量的夹角定义,两向量必须是同起点的,范围0°≤q≤180°。

C
 

(2)数量积的概念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它们的夹角为,则·=︱︱·︱︱cos叫做的数量积(或内积)。规定

向量的投影:︱︱cos=∈R,称为向量方向上的投影。投影的绝对值称为射影;

(3)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等于的长度与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

(4)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①向量的模与平方的关系:

②乘法公式成立

③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交换律成立:

对实数的结合律成立:

分配律成立:

④向量的夹角:cos==

当且仅当两个非零向量同方向时,θ=00,当且仅当反方向时θ=1800,同时与其它任何非零向量之间不谈夹角这一问题.

(5)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运算

已知两个向量,则·=

(6)垂直:如果的夹角为900则称垂直,记作

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O,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7)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则

如果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分别为,那么(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试题详情

本讲以选择题、填空题考察本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重点考察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及应用。重点体会向量为代数几何的结合体,此类题难度不大,分值5~9分。

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是“新热点”题型,其形式为与直线、圆锥曲线、三角函数等联系,解决角度、垂直、共线等问题,以解答题为主.

预测2010年高考:

(1)一道选择题和填空题,重点考察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或夹角、长度问题;属于中档题目.

(2)一道解答题,可能以三角、数列、解析几何为载体,考察向量的运算和性质;

试题详情

2.向量的应用

经历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处理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等的工具,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详情

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①通过物理中"功"等实例,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②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③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④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试题详情

在复习过程中抓住以下几点:

(1)坚持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以考纲为纲的原则。高考命题的依据是《高考说明》.并明确考点及对知识点与能力的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其实质是精通课本,而本章考题大多数是课本的变式题,即源于课本,因此掌握双基、精通课本是关键;

(2)在注重解题方法、数学思想的应用的同时注意一些解题技巧,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揭示了各自存在的条件、性质及几何特征与圆锥曲线的焦点、焦半径、准线、离心率有关量的关系问题,若能用定义法,可避免繁琐的推理与运算;

(3)焦半径公式:抛物线上一点P(x1,y1),F为抛物线的焦点,对于四种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分别为(p>0):

试题详情

题型1:椭圆的概念及标准方程

例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距离的和等于

(2)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并且椭圆经过点

(3)焦点在轴上,

(4)焦点在轴上,,且过点

(5)焦距为

(6)椭圆经过两点

解析:(1)∵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故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椭圆焦点在轴上,故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由椭圆的定义知,

,又∵,∴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3)∵,∴,①

又由代入①得

,∴,又∵焦点在轴上,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4)设椭圆方程为

 ∴,∴

 又∵,∴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5)∵焦距为,∴

 ∴,又∵,∴

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6)设椭圆方程为(),

 由

所以,椭圆方程为

点评:求椭圆的方程首先清楚椭圆的定义,还要知道椭圆中一些几何要素与椭圆方程间的关系.

例2.(1)(06山东)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F(-2,0),且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则该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2)(06天津理,8)椭圆的中心为点,它的一个焦点为,相应于焦点的准线方程为,则这个椭圆的方程是( )

A.              B.

C.                D.

解析:(1)已知为所求;

(2)椭圆的中心为点它的一个焦点为

∴  半焦距,相应于焦点F的准线方程为

,则这个椭圆的方程是,选D。

点评:求椭圆方程的题目属于中低档题目,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以。

题型2:椭圆的性质

例3.(1)(06山东理,7)在给定椭圆中,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长为,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为1,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2)(2009全国卷Ⅰ理)设双曲线(a>0,b>0)的渐近线与抛物线y=x2 +1相切,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

A.      B.2        C.       D.    

[解析]设切点,则切线的斜率为.

由题意有

解得: .      

[答案]C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椭圆和双曲线的基本性质。

例4.(1)((2009全国卷Ⅰ理)已知椭圆的右焦点为,右准线为,点,线段于点,若,则=(   )

A.        B. 2      C.      D. 3    

[解析]过点B作于M,并设右准线与x轴的交点为N,易知FN=1.由题意,故.又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得.故选A    

[答案]A

(2)(2009浙江理)过双曲线的右顶点作斜率为的直线,该直线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若,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   

A.        B.        C.        D.

[解析]对于,则直线方程为,直线与两渐近线的交点为BC则有

,因

[答案]C

题型3:双曲线的方程

例5.(1)已知焦点,双曲线上的一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求与椭圆共焦点且过点的双曲线的方程;

(3)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轴上,并且双曲线上两点坐标分别为,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解析:(1)因为双曲线的焦点在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

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

(2)椭圆的焦点为,可以设双曲线的方程为,则

又∵过点,∴

综上得,,所以

点评:双曲线的定义;方程确定焦点的方法;基本量之间的关系。

(3)因为双曲线的焦点在轴上,所以设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①;

∵点在双曲线上,∴点的坐标适合方程①。

分别代入方程①中,得方程组:

看着整体,解得

即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点评:本题只要解得即可得到双曲线的方程,没有必要求出的值;在求解的过程中也可以用换元思想,可能会看的更清楚.

例6.已知双曲线中心在原点,一个顶点的坐标为,且焦距与虚轴长之比为,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双曲线中心在原点,一个顶点的坐标为,则焦点在x轴上,且a=3,焦距与虚轴长之比为,即,解得,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双曲线几何性质,数形结合,更为直观简捷.

题型4:双曲线的性质

例7.(1)(2009安徽卷理)下列曲线中离心率为的是

A.    B.   C.   D.

[解析]由,选B.

[答案]B

(2)(2009江西卷文)设为双曲线()的两个焦点, 若是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3

[解析]由,则,故选B.

[答案]B

(3)(2009天津卷文)设双曲线的虚轴长为2,焦距为,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B .     C .    D.

[解析]由已知得到,因为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故渐近线方程为

[答案]C

[考点定位]本试题主要考查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和运用。考察了同学们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例8.(1)(2009湖北卷理)已知双曲线的准线过椭圆的焦点,则直线与椭圆至多有一个交点的充要条件是(   )

A.            B.      

C.          D.

[解析]易得准线方程是

所以所以方程是

联立可得可解得A.

[答案]A

(2)(2009四川卷文、理)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是,其一条渐近线方程为,点在双曲线上.则·=(  )

  A. -12       B.  -2       C.  0      D. 4

[解析]由渐近线方程为知双曲线是等轴双曲线,∴双曲线方程是,于是两焦点坐标分别是(-2,0)和(2,0),且.不妨去,则.

·

[答案]C

(3)(2009全国卷Ⅱ理)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过且斜率为的直线交两点,若,则的离心率为  (   )

  A.         B.        C.       D.

[解析]设双曲线的右准线为,过分 别作,, ,由直线AB的斜率为,知直线AB的倾斜角,

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有

.

.

[答案]A

题型5:抛物线方程

例9.(1))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2;

(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F(0,2),求它的标准方程.

解析:(1)y=4x,y=4x,x=4y,x=4y;

方程是x=8y。

点评:由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四种形式,且每一种形式中都只含一个系数p,因此只要给出确定p的一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当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或准线方程给定以后,它的标准方程就唯一确定了;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或准线方程没有给定,则所求的标准方程就会有多解。

题型6:抛物线的性质

例10.(1)若抛物线的焦点与椭圆的右焦点重合,则的值为(   )

A.         B.   C.       D.

(2)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

 (A)     (B)     (C)       (D)

(3)(2009湖南卷文)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  )

A.(2,0)    B.(- 2,0)     C.(4,0)      D.(- 4,0)

解析:(1)椭圆的右焦点为(2,0),所以抛物线的焦点为(2,0),则,故选D;

(2)2p=8,p=4,故准线方程为x=-2,选A;

(3)[解析]由,易知焦点坐标是,故选B.

 [答案]B

点评:考察抛物线几何要素如焦点坐标、准线方程的题目根据定义直接计算机即可。

例11.(1)(全国卷I)抛物线上的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2)对于顶点在原点的抛物线,给出下列条件:

①焦点在y轴上;

②焦点在x轴上;

③抛物线上横坐标为1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6;

④抛物线的通径的长为5;

⑤由原点向过焦点的某条直线作垂线,垂足坐标为(2,1)。

(3)对于抛物线y2=4x上任意一点Q,点P(a,0)都满足|PQ|≥|a|,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          B.(-∞,2    C.[0,2]          D.(0,2)

能使这抛物线方程为y2=10x的条件是     .(要求填写合适条件的序号)

解析:(1)设抛物线上一点为(m,-m2),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当m=时,取得最小值为,选A;

(2)答案:②,⑤

解析:从抛物线方程易得②,分别按条件③、④、⑤计算求抛物线方程,从而确定⑤。

(3)答案:B

解析:设点Q的坐标为(y0),

由 |PQ|≥|a|,得y02+(a)2a2.

整理,得:y02(y02+16-8a)≥0,

y02≥0,∴y02+16-8a≥0.

a≤2+恒成立.而2+的最小值为2.

a≤2.选B。

点评:抛物线问题多考察一些距离、最值及范围问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