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0128  390136  390142  390146  390152  390154  390158  390164  390166  390172  390178  390182  390184  390188  390194  390196  390202  390206  390208  390212  390214  390218  390220  390222  390223  390224  390226  390227  390228  390230  390232  390236  390238  390242  390244  390248  390254  390256  390262  390266  390268  390272  390278  390284  390286  390292  390296  390298  390304  390308  390314  390322  447090 

5. (2009年浙江模拟)2008年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北京峰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盟国家在峰会上敦促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为稳定世界经济负起应尽的责任”,着手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这需要各国“前所未有的合作”。他认为各国已别无选择,“要么一起游泳,要么一起淹死”。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B.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迫使亚欧联合起来共同应对

C.只有依靠中国、印度参与才能建立“全新的全球金融秩序”

D.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经济体需紧密合作

解析:选项C显然夸大了中国和印度的作用,与事实不符。

答案:C

试题详情

4. 20世纪90年代,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200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2003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些组织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B.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C.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D.有利于形成世界多极化格局

解析: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可以加强各国间的更好合作,使世界贸易更快更好的发展,而不会促进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选项B的说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正好相反。

答案:B

试题详情

3. 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A.使世界经济走向体系化和制度化

B.使美元通行于资本主义世界

C.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D.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自由贸易环境

解析: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势力膨胀,企图按照自己的实力来称霸世界,战后极力主导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其目的是满足其对外扩张的需要,C正确。

答案:C

试题详情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解决温饱需要130亿美元,而欧美每年饲养宠物的支出为17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妇女正常生育需要120亿美元,相当于欧美妇女每年购买香水的费用;1975~1997年发明治疗热带传染病新药仅有13种,而同期却发明了1223种减肥新药。”上述这些材料表明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巨大 ②全球经济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③只要发达国家实行节约就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④加快发展中国家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材料体现了两类国家之间的差距,而这类差距是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寄希望于发达国家固然可以解决一部分,但关键在于废除旧的体制,再加上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努力。所以答案为A。

答案:A

试题详情

1. (2010年盐城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下列各项与此无关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C.世界银行的运行

D.亚太经合组织的问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识记与理解。题干材料中“努力”主要指二战后初期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A、B、C三项都是这一体系的重要内容,而D项与之无关。

答案:D

试题详情

15.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2块马铃薯进行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如下:

时间(h)
马铃薯块在蒸
馏水中质量改变
百分比(%)
温度(℃)
0
0.5
1.0
1.5
2.0
2.5
3.0
20
0
+5
+7
+9
+12
+14
+16
40
0
+0. 03
0
-2
-3
-3.5
-4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2)在20℃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主要与细胞具有  (细胞器)有关。

(3)在40℃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实验原理: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温度均会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滤纸、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4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50 mL蒸馏水,编号为A、B、C,D;

第二步:取2块质量为50克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入A、B两烧杯中,C、D两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                                  

                                       

第四步:1.5小时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使烧杯中的溶液各保持或恢复至20℃。

第五步:                                  

结果预测:                                  

  讨论:实验步骤中设计C、D两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2)马铃薯渗透吸水,则质量增加。渗透作用与液泡有关。

(3)由第一、二步可知,A、B是实验组,C、D是对照组,以排除空气中CO2等对电导度的影响。实验中A、C置于一种温度下,B、D置于另一组温度下,通过比较两组的差值予以确定。

答案:(1)温度 (2)液泡 (3)第三步:将A和C两烧杯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B和D两烧杯置于50℃的恒温水浴中(只要答案合理均可) 第五步:用电导仪分别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预测:B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减去D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的值大于A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减去C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的值 讨论:排除空气中的CO2等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试题详情

14.(2009·广东高考)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  ,尿素含量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  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  ;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  作用,为细胞提供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   的特性。

解析:(1)由题干和图示知: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而尿素含量则增加,因原培养液中无尿素,根据葡萄糖、氨基酸和尿素的化学元素组成特点可知:尿素为氨基酸的代谢产物。(2)氨基酸在细胞内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葡萄糖则主要作为能源物质,通过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3)正常情况下,因肝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正常,所以转氨酶不会排出胞外,若肝细胞发生病变,其细胞膜通透功能异常时,转氨酶就会排出胞外。(4)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1)降低 增加 细胞代谢(代谢)

(2)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 呼吸(分解) 能量(ATP)

(3)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

(4)选择透过(选择通透)

试题详情

13.下图1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

装置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MA、Ma表示;图2表示一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过程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且开始时Ma>MA,则达到平衡后MA  Ma(填大于、等于、小于),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中的  ,由  (填数字)组成。

(2)图2中,如果B、b分别表示蔗糖溶液和细胞液,且起始浓度分别为MB、Mb,则达到平衡后MB  Mb(填大于、等于、小于)。

(3)若将图2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能观察到染色体吗?  原因是              

解析:(1)由于开始时Ma>MA,达到平衡后,由于水柱的压力,使水分子从漏斗进入水槽,所以,MA依然小于Ma,这样才能使进出半透膜的水分子数达到动态平衡。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中的原生质层。(2)由于开始时蔗糖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当蔗糖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3)图2细胞有大液泡,已高度分化,不能分裂,所以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染色体。

答案:(1)小于 原生质层 1、3、5 (2)等于 (3)不能 鳞片叶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

试题详情

12.(2010·泉州质检)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组
5分钟的
现象
再过5
分钟
滴加清
水5分钟

0.3 g·mL1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质壁分
离复原

0.5 g·mL1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y
无变化

1 mol·L1KNO3溶液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
复原
z

1 mol·L1醋酸溶液
无变化
细胞大小
无变化
细胞大小
无变化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正确的是(双选)                 (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深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解析:洋葱表皮细胞在0.3 g/mL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而在0.5 g/mL蔗糖溶液中会因质壁分离失水过多而死亡。在1 mol/L的KNO3溶液中,由于K+和NO能穿膜,故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由于K+和NO进入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增大,因此滴加清水后,体积稍增大。放入1 mol/L醋酸中会杀死细胞。

答案:CD

试题详情

11.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

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

所示

该实验的结果能说明(双选)                    ( )

A.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是等比例吸收的

B.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C.植物对离子的吸收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D.水稻吸收Si的载体多

解析:图中显示与实验前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相比,经植物吸收后,有些离子相对浓度有所升高,表明细胞吸水速度高于吸收这些离子的速度。同时水稻与番茄对离子的吸收表现出较大差异,如水稻吸Si多吸Ca少,而番茄吸Ca多吸Si少等。故该实验结果可显示A、B、D所述是正确的,但不能证明C选项所述的正确性。

答案:A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