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0647  390655  390661  390665  390671  390673  390677  390683  390685  390691  390697  390701  390703  390707  390713  390715  390721  390725  390727  390731  390733  390737  390739  390741  390742  390743  390745  390746  390747  390749  390751  390755  390757  390761  390763  390767  390773  390775  390781  390785  390787  390791  390797  390803  390805  390811  390815  390817  390823  390827  390833  390841  447090 

3.温室效应

(1)污染物:CO2、CH4(为CO2的20倍左右)等。

(2)危害:全球变暖使大气、海洋环流规律变化,加剧“厄而尔尼诺”现象的危害;全球变暖还使极地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引发风暴潮、盐水倒灌。

试题详情

2.酸雨(pH小于5.6)

(1)污染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

(2)酸雨的危害: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破坏土壤、植被、森林;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渗入地下,使水中铝、铜、锌、镉的含量比中性地下水中高很多倍。

(3)酸雨的治理

① 钙基固硫:S+O2SO2、SO2+CaOCaSO3、2CaSO3+O22CaSO4(变废为宝)。

② 尾气处理

a.氨水吸收法:2NH3+SO2+H2O(NH4)2SO3

(NH4)2SO3+H2SO4SO2↑+H2O+(NH4)2SO4(作化肥)

b.石灰乳吸收法:SO2+Ca(OH)2CaSO3+H2O

2CaSO3+O2+4H2O2CaSO4·2H2O(石膏,变废为宝)

c.饱和Na2SO3溶液吸收法:Na2SO3+SO2+H2O2NaHSO3

2NaHSO3Na2SO3+SO2↑+H2O(Na2SO3可循环使用)

试题详情

1.臭氧空洞

(1)污染物:CF2Cl2、NOx

(2)机理:CF2Cl2在高空紫外线作用下产生氯原子,作O3分解的催化剂。NOx直接作O3分解的催化剂。

(3)危害:紫外辐射增强使患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人增加;受到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还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强烈的紫外辐射促使皮肤老化;使城市内的烟雾加剧,使橡胶、塑料等有机材料加速老化,使油漆褪色等。

试题详情

3.晶体结构与性质--物理性质

(1)晶体类型及其性质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组成微粒
阴、阳离子
分子
原子
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离子键
分子间作用力
共价键
金属键
是否存在单个分子
不存在
存在
不存在
不存在
熔、沸点
较高

很高
高低悬殊
硬度
较大

很大
大小悬殊
导电情况
晶体不导电,
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导电
晶体或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溶于水时部分晶体能导电
晶体为半导体或绝缘体
晶体导电

(2)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② 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例如:F2<Cl2<Br2<I2

此外,当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时,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升高。

例如:NH3、H2O、HF的熔、沸点均比同主族下一周期的氢化物来的高。

③ 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键越牢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例如:金刚石>二氧化硅>金刚砂>晶体硅。

试题详情

2.分子结构与性质

(1)化学键--化学性质(决定分子的稳定性)

 
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成键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
微粒间相互作用
静电作用
共用电子对
静电作用
成键原因
活泼金属(如ⅠA、ⅡA)和活泼非金属(如ⅥA、ⅦA)
成键原子具有未成对电子
金属

④ 等电子原理

b.常见等电子体:N2、CO、(电子总数为14e,存在叁键);

CO2、CS2、(价电子数为16e,均为直线型);

① 与键的极性有关;② 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

类型
实例
键角
键的极性
空间构型
分子的极性
A2
H2、N2、Cl2

非极性键
直线形
非极性分子
AB
HCl、NO、CO等
­―
极性键
直线形
极性分子
AB2
CO2、CS2
180°
极性键
直线形
非极性分子
H2O、H2S等
<180°
极性键
“V”形
极性分子
SO2分子
120°
极性键
三角形
极性分子
AB3
 
 
 
 
 
AB4
NH3、PCl3等分子
<109.5°
极性键
三角锥形
极性分子
CH4、CCl4等分子
109.5°
极性键
正四面体形
非极性分子
 
 
 
 
 
 

(4)相似相溶原理:极性相似,相互溶解,极性相差越大,则溶解度越小。

如:水为强极性分子,强极性的HX、NH3等易溶于水;

有机物均为弱极性或非极性分子,有机物间可相互溶解。

(5)共价键的类型

① 电子对是否偏移: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6)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物理性质

①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

对于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例如:沸点 F2<Cl2<Br2<I2

② 氢键

a.形成氢键的因素:含N、O、F,且含有与N、O、F直接相连的H。

b.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使物质在熔化或汽化的过程中,还需克服分子间的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可促进能形成氢键的物质之间的相互溶解。

试题详情

1.原子结构与性质

原子核:同位素、原子量--物理性质

(1)原子(AZX)

核外电子--化学性质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半径决定。

例如: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半径不等(同主族元素),性质出现递变性;

Li和Mg、Be和A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等,半径相近,性质相似。

试题详情

5.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离子
检验方法
主要现象

 

H+
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Zn;碳酸盐等
变色,产生氢气,产生CO2气体

 

Na+、K+
焰色反应
钠“黄”钾“紫”

 

Al3+
OH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Fe3+
KSCN溶液,NaOH溶液
溶液变红色,生成红褐色沉淀

 

NH4+
NaOH溶液、加热
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OH
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Cl
AgNO3、稀硝酸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
稀HCl、BaCl2溶液
生成不溶于HCl的白色沉淀

 

CO32–
盐酸、澄清石灰水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试题详情

4.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举例
过滤
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
粗盐提纯时,将粗盐溶于水,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结晶
分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大的固体混合物
分离KNO3和NaCl的混合物
蒸发
除去溶液中的挥发性溶剂
从食盐水中提取食盐
蒸馏
分离沸点差别大的液体混合物
由普通酒精制取无水酒精
萃取
提取易溶于某种溶剂的物质
用CCl4提取I2水中的I2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分离水和苯的混合物

(2)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化学方法

①溶解法:利用特殊的溶剂(或试剂)把杂质溶解而除去,或提取出被提纯物质的一种方法。

②沉淀法:利用沉淀反应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而除去,或将被提纯物质转化为沉淀而分离出来。

③转化法:将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而除去的一种方法。

④加热分解法:通过加热将杂质转化成气体而除去的一种方法。

⑤酸碱法:通过加酸、碱调节溶液的pH,从而使杂质转化为沉淀而除去。

⑥氧化还原法:通过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将杂质转化为气体、沉淀或其它物质而除去。

⑦离子交换法: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溶液中的特定离子。

试题详情

3.常见实验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固(液)、液加热型。

         

(2)各种防倒吸装置--用于防止液体的倒吸。

(3)常见的净化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

① 常见的净化装置--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

② 常见的尾气吸收装置--用于吸收尾气。

(4)常见的量气装置--通过排液法测量气体的体积。

(5)过滤、蒸馏、分液装置

     

试题详情

2.中学化学实验中的温度计

(1)测液体的温度:如测物质溶解度;实验室制乙烯等。

(2)测蒸气的温度:如实验室蒸馏石油;测定乙醇的沸点等。

(3)测水浴温度:如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苯的硝化反应;苯的磺化反应;制酚醛树脂;银镜反应;酯的水解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