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孙中山一生的三次转变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的三次伟大转变--与时俱进
三次转变 |
时代背景 |
革命思想 |
时代影响 |
弃医从政 |
晚清腐败、 民族灾难 |
|
|
转而革命 |
幻想破灭、 甲午惨败 |
三民主义 |
推翻满清、 结束帝制 |
联俄联共 |
共和屡败、 十月革命 |
新三民主义 |
国共合作、 反帝反封。 |
(由依靠军阀到反对军阀)
5、逝世:1925年3月12日
中山遗愿:签署了三份遗嘱--《国事遗嘱》《家事遗嘱》《致苏俄遗书》。
弥留之际,他用微弱的声音继继续续地说道:“和平--奋斗--救中国
孙中山《遗嘱》的全文是: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在病危之中,仍念念不忘拯救中国、拯救民众。当时的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混战四分五裂状态,段祺瑞坚持召开“善后会议”,实行军阀间的重新分赃,使中国继续处于军阀割据的分裂局面。孙中山则极力谋求和平统一主张召开有各界民众代表参加的国民会议,决定国家的统一和建设大计,并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摆脱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束缚,从而建设一个新的中国。孙中山在遗嘱中谆谆以此为嘱,把希望寄托于“唤起民众”,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心。
孙中山先生一生奔走革命,真正做到鞠躬尽瘁,他临终时遗留下的私产,除了衣物书籍外,只有一幢南美华侨赠送给他的上海住宅(即今上海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他的《家事遗嘱》写道: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衣物书籍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成长,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孙中山先生晚年得到苏联的帮助,俄国革命的成功给他很大的鼓舞,他亲自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强调“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中山先生的转变,顺应了什么样的时代潮流?他的革命遗志是由谁继承发扬广大的?现在的我们还有哪些事要继续遵循先生“遗志”
提示: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以《纪念孙中山先生》为题发表文章自豪地写道:“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思维拓展:孙中山与祖国统一
[重难点突破]
孙中山的一生
第1阶段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之前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
大事记 ①1894年上书李鸿章,力倡改革,无果而终
②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③1895-1911年策划或参与多起反清的武装起义,如广州黄花岗起义
④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将同盟会16字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三民主义
认识①从对清政府幻想,和平改革救中国→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②革命指导思想形成
第2阶段1911年武昌起义--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开始从建立民国到捍卫民主共和
大事记 ①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③为使清帝退位,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上台
④1913-1919年组织策划多起反袁与反段独裁统治,捍卫民主共和的武装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认识①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②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屡败屡战
第3阶段 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大事记 ①遭遇多次失败的苦闷与彷徨
②接受过苏俄(1924年后称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与帮助
③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④1924年5月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军事干部
认识①超越党派界线,与时俱进,实现人生跨越②促成国共首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达高潮
4、实践
(1) 建立黄埔军校:组建了黄埔军校和新式革命武装,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
(2)北上参加国民会议
3、实现:
(1)召开: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内容:新三民主义--------政治基础
①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②民权主义主张民主自由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
③民生主义的重要原则,“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
旧三民主义 |
新三民主义 |
新发展 |
民族主义 |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
“新”在反帝 |
民权主义 |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
“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 |
民生主义 |
平均地权。 (较为空洞) |
平均地权(后来提出耕者有其田) 节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 |
“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
(3)意义
2、准备
(1)确定国共合作的方式
①概况:中共三大
②意义:
(2)加快改组国民党的步伐
①1923年初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
②1923年初苏联政府
③筹备工作
1、条件
必要性①三民主主义指导下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屡遭失败,需要寻求新道路。
可能性②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启发。③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2.维护共和的斗争:
1)、二次革命
①原因:a、袁世凯加紧建立其专制独裁统治。他肆意破坏《临时约法》,
B、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赢得参众两院大多数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C、宋教仁遇刺
②过程:他迅速结束在日本的考察访问,回到上海,奔波于沪、奥之间,发动兴师讨袁的“二次革命”。
③结果:失败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和国民党力量涣散。---------1914年6月 中华革命党
2)、护国运动
①原因:1916年元旦,袁世凯悍然称帝,登上皇帝宝座,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改年号为洪宪。袁世凯的倒行逆施,立即激起全国各界的声讨浪潮。
②过程: 孙中山立即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
孙中山开展讨袁护国斗争。
云南部监督蔡锷与李烈钧、唐继尧等首举义旗,
③结果: 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3)护法运动
①第一次护法运动
原因:段祺瑞政府的所作所为
皖系军阀段祺瑞,出专卖国家主权,废弃《临时约法》,拒绝召开国会,破坏共和制度。他公开叫嚣: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
经过:他南下广东,欲图借助西南军阀的军事实力,开展护法斗争
结果: 1918年5月,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离开广州转赴上海。护法运动无果而终。
认识: 孙中山很快意识到,“南与北(军阀)如一丘之貉”,护法目标是不可能依靠军阀来实现的。 -----------------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②第二次护法运动
过程:1920年粤军从福建兵分三路,向广州推进。桂系陆荣廷、莫荣新等败逃广西。
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后,致力于出师北上、讨伐北洋军阀的时候,陈炯明大广州发动武装叛乱,公然炮击总统府。
认识:陈炯明的叛变对孙中山的打击极为沉重,孙中山深受震动,也深感困惑
问: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大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 ①政党:革命党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 ②纲领:三民主义有重大缺陷。 ③军队:利用军阀打军阀,没有自己的武装。④群众:脱离工农,缺乏群众基础。 (2)客观: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力量强大。 (3)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说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走到了尽头。 |
思考: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是什么精神在支撑这他,使他“愈挫愈勇”?体现了他的那些精神品质?
提示:他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鲁迅
答: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探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实现了民族和民权”是否正确?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主义”,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2)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国,通过了宪法,但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有名无实,所以,“民权主义”并没有完成。
1.原因--------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条件:
①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有政治和军事全权
②袁世凯大耍两面派手,
③西方列强支持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
④南方革命陈营中的一些人也力主让给袁世凯
(2)过程:
①逼迫清帝退位
②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
③孙中山正式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引退”
④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二临时大总统。
3.孙中山为创立民主共和的贡献(练习册P46)
(1)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被迫下诏退位。从此,延续了两百多年的清王朝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2)创建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和伟大事业。在他就任临时大总统的短短三个多月中,颁布了三十多项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革文化教育的法令。
2.措施:颁布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的法令
《临时约法》
内容: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三权分立(基本精神:西方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 ③责任内阁
评价(影响):对与防止专制与独裁有进步意义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民主共和的观念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中国进步的闸门被打开了,求新求变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思考:辛亥革命有那些重要的历史功绩?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②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直接的结果)。 ③制定《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最伟大的功绩)。 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的意义)。⑤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