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道:“武王所肈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六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郡县制 B 皇帝继承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2)诗歌的后两句塑造了海棠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答案](1)(3分)①指自然的风寒--二月的巴陵,春寒未尽,日日有风,料峭刺骨(1分)。②更主要的是指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朝廷风雨飘摇。这尤令躲避战乱,漂泊异乡的作者难以忍受(2分)!
(2)(5分)通过描写海棠“不惜”污损“胭脂色”,傲然“独立”于“春寒未了”的“蒙蒙细雨”之中,塑造出海棠美艳绝伦的姿容,表现了海棠与“风”“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精神(3分)。其中寄托了作者孤高拔俗的人格自许(2分)。
6.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三个“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大众需求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把国情同世情结合起来,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既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民族性,又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三是把科学认识同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在理论创新中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必须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
(2)上述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特征?
解析:第(1)问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上来回答。
第(2)问一定要注意结合材料反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不能与材料脱节。
答案:(1)①真正的哲学必须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才能真正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①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既立足国情,又把握世界潮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坚持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和世情,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特征。
2. What could happen to the north magnetic pole by the middle of the 21 century? (回答词数不超过8个)
1. Find in the passage a word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underlined word “angling”.
4. By asking a series of questions in Para 5, the author mainly intends to indicate that ________.
A. memory of the past is very important to people
B. found photographs allow people to think freely
C. the back-story of found photographs is puzzling
D. the real value of found photographs is questionable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