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①光:阳光对生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A、光的强与弱对植物:如松、杉、柳、小麦、玉米等在强光下生长好;人参、三七在弱光下生长。浅海与深海,海平面200M以下无植物生存。b、光照时间的长短:菊花秋季短日照下开花;菠菜、鸢尾在长日照下开花。c、阳光影响动物的体色:鱼的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d、光照长短与动物的生殖: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可使家鸡多产蛋。e、光线影响动物习性:白天活动与夜晚活动。②温度:a、不同地带的差异:(寒冷地方针叶林较多:温暖地带地方阔叶林较多b、对植物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苹果小梨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c、对动物形态的影响:同一种类的哺乳动物生长在寒冷地带,体形大;d、对动物习性的影响:冬眠--蛇、蛙等变温动物;③水分: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3、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① 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如:群聚生活的某些生物,聚集成群,对捕食和御敌是有利的。②种内斗争: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是存在的。 (如:某些水体中,鲈鱼,无其它鱼类、食物不足时,成鱼就以本种小鱼为食。)4、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例如: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共生体,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 ②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现象叫做-。(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种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③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做-。 (例如: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④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语句: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
9、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①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例如,从某种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A基因频率:(2×30+60)÷200×100%=60%,a基因频率=1-60%=40%。②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例如:AA基因型频率为:30/100=0.3,Aa基因型频率为60/100=0.6;aa基因型频率为l0/100=0.1;则A基因频率:0.3+1/2×0.6=60%。③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生态因素
名词:
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进化的基本单拉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7、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4种地雀的形成过程,就是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6、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a、从宏观上看:19世纪中期桦尺蠖的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属于保护色,较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不能适应环境,易被捕食者捕食,因此,突变产生后,后代的个体数受到限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由于地衣死亡,桦尺蠖栖息的树干裸露并被烟熏黑,使得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而大量生存,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易倍捕食者捕食而大量被淘汰。表现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b、从微观来看:19世纪中期以前,由于黑色基因(S)为不利变异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受到限制,因此,当时种群中浅色基因(s)的频率为95%,黑色基因(S)的频率为5%。到20世纪中期由于黑色基因(S)控制的性状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并繁殖后代,浅色基因(s)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大量被淘汰,使后代数量大量减少。浅色基因(s)的频率下降为5%,黑色基因(S)的频率上升为95%结果是淘汰了不利变异的基因并保留了有利变异基因,通过遗传逐渐积累。)
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4、种群基因频律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