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0912  390920  390926  390930  390936  390938  390942  390948  390950  390956  390962  390966  390968  390972  390978  390980  390986  390990  390992  390996  390998  391002  391004  391006  391007  391008  391010  391011  391012  391014  391016  391020  391022  391026  391028  391032  391038  391040  391046  391050  391052  391056  391062  391068  391070  391076  391080  391082  391088  391092  391098  391106  447090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详情

1、知识目标

    (1)说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2)说出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及原因

    (3)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试题详情

听一遍录音范读,督促学生在课后要对课文反复品读,感受其中的感情和语言的精辟。

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内容是较深的,要通过反复诵读来加深领会。刘和珍等烈士牺牲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有多少有志的青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血战前行、前仆后继,他们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他们的精神应该扩大到我们这一代,这也是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希望所在。

试题详情

5、结尾“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

 “此”的内容包括:

  ⑴对爱国者的崇敬;

  ⑵对执政府的愤怒;

  ⑶对反动文人的憎恨;

  ⑷对麻木民众的失望;

  ⑸对社会现状的忧愤;

  ⑹作者奋然前行的决心和歉疚之情;

  ⑺对社会未来寄予希望……

试题详情

3、“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明确:抓关键词“尤”“出离”“浓黑的悲凉”“快意”“奉献”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示更深人地体会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记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意;三是警告反动派,血债是一定要用血偿还的。

⒊“惨象,……就在沉默中灭亡。”

——明确:抓关键词“已”“尤”,足见反动派的凶残;更突出走狗文人“流言”的下劣无耻。“不在……就在……”这一选择关系的复句,既对反动派发出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和激励。

⒋“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明确:抓“依稀”“微茫”“更”这个并列复句,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他们也将从烈士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地去斗争、前进!

试题详情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文章结尾,哀痛到了极点。

综观全文,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也就是哀痛的、悲愤的、激昂的、仇恨的、失望的复杂感情,但表达时处于要说又说不出话来之间。他说不出话来,也许是因为太痛苦、太愤怒,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说出来的话只能表达这种心情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最终还是要说的,责任感、正义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者心胸,情不自禁要张口说出。所以“不说”是假,“说”是真。

2、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中的“哀痛者”“幸福者”如何理解?

——明确:哀痛者,“以……为哀痛”的人,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幸福者”,“以……为幸福”的人,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是对烈士热情讴歌。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

试题详情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紧接着上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作者还是忍不住说话了,接下来是揭露事实真相。由不说到说,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这话表达了作者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

试题详情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一部分描述了惨案发生的经过,面对惨案过后的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表达作者的愤懑之情。

试题详情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在“庸人”世界里,时间会冲淡烈士流血的印迹,而作者觉得有必要撰文纪念烈士,以抗拒遗忘,警醒“庸人”世界保持记性,这话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感和责任感。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话重复上一句“必要”的话,同义反复,表达同样的心情,感情似乎更加重了。

试题详情

1、  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

——明确:第一部分: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开篇提及程君劝鲁迅为刘和珍写文章,接着提及刘和珍爱读鲁迅的文章,并订阅《莽原》杂志,因此说了这话,表现出作者对刘和珍这样的进步青年的爱护。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第3段以这话为引子,述说反动派制造流血惨案、流言家在惨案后制造“阴险的论调”,给作者带来的哀痛和愤怒,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心意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