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0998  391006  391012  391016  391022  391024  391028  391034  391036  391042  391048  391052  391054  391058  391064  391066  391072  391076  391078  391082  391084  391088  391090  391092  391093  391094  391096  391097  391098  391100  391102  391106  391108  391112  391114  391118  391124  391126  391132  391136  391138  391142  391148  391154  391156  391162  391166  391168  391174  391178  391184  391192  447090 

1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然而,1972年后的26年间黄河有21年出现过断流现象。断流严重影响了黄河两岸的生态系统和人民的生产生活。

据有关方面研究,黄河断流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气候趋于干旱、中上游过度用水、管理不善等因素有关。

长期以来,黄河管理以防洪治理为主,水资源“自由取用”,优先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而忽视生态系统的需要。随着“生态水”理念的提出,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为主旨的新的分水方案,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199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变以往的“以需定供”为“以供定需”,根据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优化配置水资源。

2000年以来,在气候条件大体不变的情况下,黄河已经连续9年未断流。黄河已逐步重现往日奔腾不息的风采。

结合材料,分析黄河水资源利用的实践与观念创新的辩证关系。

[单元测试]

试题详情

11、维生索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采弥补食物撮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索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回答下题。

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①入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10、中国改革开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由理论派生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

试题详情

9、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试题详情

8、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对此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抗生素的滥用使一些病菌逐渐适应了环境,导致耐药性越来越强的各种病菌相继出现。人们一方面努力研制战胜耐药病菌的新一代抗生素,另一方面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试图用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耐药病菌的侵害。由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到研制新一代抗生素的探索,同时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人类为战胜病菌引起的疾病所作的努力表明

①实践为认识创造出崭新的工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②实践不断地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认识发展  ③认识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发展过程  ④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7、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少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编自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回答下题。

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于

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             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

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             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

试题详情

6、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国家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业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实践提供认识的工具和手段  ③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④认识的获得都必须亲身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5、(08上海1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试题详情

4、(08广东16)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

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标的和归宿

试题详情

3、(08海南19)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2007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回答下题。

“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