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解析:对应如下:秦朝军功授爵制--功绩;汉代察举制--品行才学;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声望;隋唐科举制--考试成绩。
答案:D
9.(2009上海黄浦高考模拟)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 世袭制 B. 军功爵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解析:汉代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有“举秀才”“举孝廉”,由地方向上面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以作官员候选。举秀才,重的是才,举孝廉,重的是德;而此句古文的意思是选出来的秀才,却不认识字,选出来的孝廉(就是孝敬老人的榜样),却让自己的老父亲一个人居住。尖刻地讽刺了中国选拔、任用人才的尴尬一面。
答案:C
8.(2009天津河西区高三质检)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
A.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B.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
C.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D.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
解析:本题的重点是对三省六部制作用的理解。三省中的尚书、中书、门下省分别行使政令的执行、草拟和审批权,其长官都是宰相,而六部只是尚书的下属机构,各自负责一方面的事务,它们相互制约,最终完全听命于皇帝,A正确,B、C错误,D也与史实不符,取消宰相是在明朝。
答案:A
7.(2009福州高三质检)《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为
A.采纳董仲舒建议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颁行推恩令 D.设立刺史官职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推恩令”。 “推恩令”不是选项A中人物提出的。该书是贾谊写的,处在汉武帝时期,是汉朝的强盛时期,而选项B是在汉初,选项D是监察官,故A、B、D均与题意不符。“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材料中指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国小……”,结合题意,只有C符合要求。
答案:C
6.(2009海南儋州一中统测)2008年湖南大学抢救性回购2000余枚流落海外的秦简,保护研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批秦简成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可能涉及的政治制度有
①皇帝制度 ②差额选举法 ③郡县制度 ④三省六部制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秦简是秦朝遗留下的简牍。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差额选举法是古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答案: A
5.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从“海内皆臣”的信息中,不难判断其已扫六合,定天下,实现了统一,秦始皇称帝。
答案:C
4.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解析: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以后历朝历代虽有修改,但始终没有突破其基本框架。
答案:C
3.(2009山东烟台高三诊断)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解析:题中的“封建时代”,是地方行政组织,应该为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即封邦建国。
答案:A
2.(2010年江苏模拟)在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
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下列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历数殷周鼎革的“剧变”的有
①封邦建国 ②加强中央集权 ③嫡长子继承制 ④百家争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009广东韶关高三一模)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内外朝制
解析:从上述甲骨文中可看出当时已出现诸侯,封国,由此判断应是分封制。
答案: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