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Will you please _______ drop your shoes?
A. not to B. don’t C. not D. to not
2. Is the boy ________ Li Lei in Class 3 your brother?
A. call B. called C. to call D. calls
1. The man __________ me though he promised to.
A. failed in help B. failed to help
C. fails in helping D. fails to helping
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
如: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精要得当、平实深刻、言简意丰
4、结构示意图:
3、本文把游山和治学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1)“有碑仆道,其文漫灭……”→→“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思路: 碑→→→→→→→→→→→→古书
↓ ↓
仆道、其文漫灭→→→→→→→→→不存→→→→→→(治学)要深思而慎取
↓ ↓ (似乎用“类比”的方法)
“花山”本名谬传→→→→→→→后世之谬其传
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本文第3段中谈到要达到目的的三个条件:自身志向、自身力量、外物辅助。
从作者游洞来说,“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说明“自身力量、外物辅助两个条件已经具备,但作者一行四人仍然“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究其原因是“非有志者不能至”,这样就紧扣第二段的游洞经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而这个观点虽然从具体的游山游洞过程中得出的,但它具有深刻而广泛的意义,当然也适合于“治学”。
2、本文把游山和治学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游山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尽吾志”和“深思”的道理。
1、本文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后照应。
列表示意如下页:
记叙部分 照应 议论部分
第1段 第4段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结论:要深思而慎取
第2段 第3段
(前洞)“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后洞)“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中途随怠者出,“方是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启下) (承上)于是余有叹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结论:要有志
3、讲解课文练习及“课堂氧吧”
[教学过程]
2、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