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1417  391425  391431  391435  391441  391443  391447  391453  391455  391461  391467  391471  391473  391477  391483  391485  391491  391495  391497  391501  391503  391507  391509  391511  391512  391513  391515  391516  391517  391519  391521  391525  391527  391531  391533  391537  391543  391545  391551  391555  391557  391561  391567  391573  391575  391581  391585  391587  391593  391597  391603  391611  447090 

(1)作者在这里写“芦柴棒”受虐待是为了说明什么?

(目的在说明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现她们受残酷的压迫。)

(2)场面描写着笔有轻重,表现有主次,14、15段的场面描写表达的重点是“芦柴棒”的惨,“打杂的”凶,还是老板娘的奸?

(“打杂的”凶)

(3)分析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写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

(摔、踢、泼三个词表现了“打杂的”凶狠。)

老师小结:这一段场面描写用词准确,文字紧凑,主次配合很好。摔、踢、泼三个动作,一个凶似一个。“芦柴棒”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芦柴棒”遭遇的悲惨。短短的一段文字读来催人泪下,使人发指。这一段“点”的描写与“面”的描写相配合,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三、老师提示:选材要选有典型性的材料。21-23段是点的描写,写“小福子”受惩罚,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材料很有典型性,大家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思考、讨论:

(1)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

(2)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

(3)小福子受到哪些人惩罚?

(4)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

大家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听这三段文字的表情朗读录音。(放录音)

同学议论、回答问题后老师小结: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表现出她们悲惨的处境。文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她只因为整好了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小事就遭打,“拿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小时,赶不出一天的活,带工老板又打她。此外还会被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惩罚。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

试题详情

老师提出下面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可用投影机显示,或用小黑板列出)

(1)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符合原文:

A 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

B 先写地下再写楼上

C 先写群体再写个人

D 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活动(答案:D)

(2)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凶恶)

(3)用扼要的词语概括一下这几段中所描写的包身工住宿的环境的特点。(地方狭窄、空气污浊)

(4)分析描写楼下包身工起床情况的这句话:“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a 试用一个词语概括句中所描写的情况。(乱哄哄)

b 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住的地方太狭窄)

c 这句话用了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按起床时动作先后的顺序排列,这一连串动作的记叙与描写具体表现了骚乱的情况)

(5)分析描写楼上的包身工起床后下楼的句子:“蓬头,赤脚,一边扣着钮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a 用一个短语概括这句子描写的情况。(狼狈不堪)

b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穿拷绸衫裤男子的威迫。)

c “冲”这一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提示:兴奋?害怕?冲动?还是鲁莽?正确答案应是:害怕。) d 这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到主语前边,突出了她们当时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

(6)第2段最后两句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表现?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的出现?

(表现了包身工长久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

(7)1-4段和第5段都写到包身工住的条件的恶劣,两者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前面用叙述、描写方式通过写起床情况表现了住地的狭窄,空气的污浊,后者用说明方式直接作介绍。前者形象、具体,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后者准确,使人有全面的了解。两者结合给人较完整的认识。这样写法显示了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技巧的熟练。)

试题详情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分析:(1)1-4自然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2)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3)21-23段“小福子”受到“文明的惩罚”这一段的叙述。

目的:让学生了解场面描写、点面结合的写法和选材的典型性,并赏析语言的运用。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板书设计 (可用投影机逐部分显示出来)

试题详情

(1)包身工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明确: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民无法维持生活,只好让儿女到上海当包身工。

(2)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

明确:三个原因: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3)由于吸收了廉价劳动力的滋养,日本纱厂的包身工制度有很大的发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明确:从日本纱厂的发展看,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由一个厂,不到两万锭子,发展到有六个纱厂、五个布厂,25万个锭子。从包身工人数看,上海三十间日本厂,包身工人数按最少占50%算,也有二万四千人以上。

试题详情

同学讨论后,老师小结: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试题详情

老师小结:第1段三个要点:

(1)体裁: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艺性的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要求有真实性和典型性,能迅速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我们学过的报告文学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地质之光》等。

(2)写作年代:1935年。作者经过两个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厂观察调查了解才写成这样真实的文章。 (3)中心思想:(见“预习提示”第1段第二句话)。

第2段的要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以记叙包身工一天生活为组织材料的线索,以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介绍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趋向作为配合。

第3段要点,本文写作特点:(1)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2)点面结合,既介绍面上包身工的生活、劳动情况,又对“芦柴棒”、“小福子”这两个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写。

试题详情

3、一些重要经纬线上的地形分布特点(熟记)

100°E                     40°N

0°                            20°E

40°N                     90°W

试题详情

2、世界重要国家的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及轮廓)

 
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
位置特征
中国
73°E-135°E
4°N-53°N
北回归线穿越南部,地处中、低纬度地带的东半球
印度
72°E-97°E
8°N-33°N
北回归线穿越中部,大范围地处低纬度地带的东半球。
日本
130°E-145.5°E
31°N-46°N
地处太平洋西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群岛国家。
德国
6°E-15°E
48°N-55°N
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东半球和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上。
俄罗斯
28°E-170°W
43°N-78°N
北极圈穿越北部,地跨东、西半球和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位于中、高纬度地带
美国
125°W-73°W
25°N-49°N
本土大范围位于中纬度的西半球,有海外州:夏威夷。
巴西
74°W-42°W
34°S-5.5°N
南回归线穿越南部,大范围属低纬度,热带雨林最广。
埃及
25°E-35°N
21.5°N-31.5°N
北回归线穿越南部,大范围是低纬度的热带沙漠。
澳大利亚
113°E-153.5°E
41°S-10.5°S
南回归线穿越中部,位于中、低纬度的东半球,独占澳大利亚大陆。

试题详情

1、世界地理轮廓、重要经纬线及其附近的地理事物(如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地形区、河流、城市等)

(1)各大洲的经纬度范围及主要经纬线经过的位置(位置及地理事物)

 
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
位置特征
亚洲
26°E-169°W
10°S-80°N
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
非洲
17°W-51°E
35°S-37°N
南、北回归线通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
欧洲
10°W-66°E
36°N-71°N
处于中、高纬度
北美洲
170°W-20°W
7°N-72°N
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
南美洲
82°W-35°W
54°S-12°N
赤道、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广
大洋洲
110°E--130°W
47°S--30°N
赤道、日界线穿过,跨东西两半球、跨南北半球,同时存在二个日期
南极洲
360°
62°S以南
跨经度最大的洲,以南寒带为主

(2)主要的经线及其附近的主要地理事物(山脉、河流、城市、地形区等)

(3)主要纬线及其附近的主要地理事物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