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1520  391528  391534  391538  391544  391546  391550  391556  391558  391564  391570  391574  391576  391580  391586  391588  391594  391598  391600  391604  391606  391610  391612  391614  391615  391616  391618  391619  391620  391622  391624  391628  391630  391634  391636  391640  391646  391648  391654  391658  391660  391664  391670  391676  391678  391684  391688  391690  391696  391700  391706  391714  447090 

1. 对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应注意: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永远不会抵消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5)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既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场”力

定律内容可归纳为:同时、同性、异物、等值、反向、共线

试题详情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对于惯性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跟物体的受力无关,跟

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其运动状态难以改变。

(3)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

[例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B.物体只有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C.物体的运动速度大时惯性大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故只有D项正确。

点评:处理有关惯性问题,必须深刻理解惯性的物理意义,抛开表面现象,抓住问题本质。

[例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反映的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所遵循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A是错误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显然C不正确.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必须有力的作用,答案为B、D

[例3]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一运动员做立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相同的力,则   (  )

A.向北跳最远

B.向南跳最远

C.向东向西跳一样远,但没有向南跳远

D.无论向哪个方向都一样远

解析:运动员起跳后,因惯性其水平方向还具有与船等值的速度,所以无论向何方跳都一样。因此应选答案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惯性及惯性定律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运动员起跳过程中,水平方向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原有匀速运动的惯性,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例4]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

A.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C.力是使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原因

D.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

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可知,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只要没有加速或减速的原因,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根据这种观点看来,力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即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故选项C正确。

[例5]如图中的甲图所示,重球系于线DC下端,重球下再系一根同样的线BA,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CD线拉断

B.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AB线拉断

C.在线的A端突然猛力一拉,结果AB线拉断

D.在线的A端突然猛力一拉,结果CD线拉断

解析:如图乙,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使得重球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向下的微小位移,以至拉力T2逐渐增大,这个过程进行得如此缓慢可以认为重球始终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即 T2T1+mg,随着T1增大,T2也增大,且总是上端绳先达到极限程度,故CD绳被拉断,A正确。若在A端突然猛力一拉,因为重球质量很大,力的作用时间又极短,故重球向下的位移极小,以至于上端绳未来得及发生相应的伸长,T1已先达到极限强度,故AB绳先断,选项C也正确。

试题详情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

(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  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点评:

①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

速度的原因”。)

 ②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

的。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

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

试题详情

12.由地球的半径R=6.4×106m及大气压强值p0=1.0×105Pa估算大气层空气的总重。(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

试题详情

9.如右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内外壁都光滑的气缸,活塞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外界大气压强为Po,现对活塞施一个水平恒力F,当活塞与气缸无相对滑 动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为多少?

图8.3-8
 
10.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内壁光滑的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内装有质量为m2的水银。管外壁与斜面的动磨擦因数为,斜面倾角为θ=30º.当玻璃管与水银共同沿斜面下滑时,被封闭的气体压强为多少(设大气压强P0)?

图8.3-9
 
11.如右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横截面积为S的试管,管内有质量为m,可在 管内无摩擦滑动的活塞。现用活塞封住一段空气柱,并把试管用绳子系在桌面上以角速度ω 作圆周运动,设大气压为Po.活塞距离圆心为l,则试管内

气柱压强为多少?

试题详情

7.如右图所示,天平右盘放砝码,左盘是一个水银气压计,玻璃管固定在支架上,天平已调节平衡,若大气压强增大,则(  )

图8.3-6
 
A.天平失去平衡,左盘下降. B.天平失去平衡,右盘下降.

C.天平仍平衡.     D.无法判定天平是否平衡。

图8.3-7
 
8.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暧水瓶经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中主要原因是(  )

A.软木塞受潮膨胀

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白天气温升高,大气压强变大

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

试题详情

6.分子流以平均速率vo和面积为S的器壁碰撞,分子流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为n,每个分子的质量为m,如果分子的运动方向与器壁垂直,且碰撞后按原速率反向弹回.则分子流对器壁的作用力为       ,压强为       

试题详情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压强随体积减小而增大的微观原因是:每个分子撞击器壁的作用力增大

B.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压强随体积增大而减小的微观原因是: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少

C.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微观原因是: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D.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微观原因是:分子的密度增大

试题详情

4.如下图所示,气缸的质量M=10kg,活塞的质量m=2kg,活塞横截面积s=100cm2, 弹簧的倔强系数k=200N/m,外界大气压强Po=1.0×105Pa,求在下列条件下气缸内气体的压强.

图8.3-5
 

(a)活塞上加重力为G=200N物体时,Pa=     

(b)活塞上加重力为G=200N物体且弹簧伸长10cm,Pb=     

(c)拉力F拉活塞,气缸离开地面,Pc=      

(d)活塞上加重力为G=200N物体且弹簧被压缩2cm,则Pd=     

试题详情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此时压强为P,有人设计四种途径,使气体经过每种途径后压强仍为P,这四种途径是:

(1)先保持体积不变,降低压强,再保持温度不变,压缩体积。

(2)先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再保持温度不变,让体积膨胀。

(3)先保持温度不变,让体积膨胀,再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

(4)先保持温度不变,压缩体积,再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  

A.(1)、(2)    B.(3)、(4)不可能

C.(1)、(3)不可能   D.(1)、(2)、(3)、(4)都可能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