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明朝中后期,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主导地位。主要反映了 ( )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私营工商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C.明朝政府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D.国家对工商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4.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 ( )
A.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D.手工生产力水平提高
3.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最早开始于 ( )
A.南北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2.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据《齐民要术》叙述,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 )
①精耕细作技术的发达 ②小农经济体制的促进
③中央集权制封建政府的作为 ④民族融合的推动⑤北民南迁的影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1.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 “乞巧节” (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23.(7分)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4.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20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800mol。(以下计算要有计算过程)
(1)求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求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22.(8分)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请根据甲同学的意图,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顺序:
b接________,__________接 _________,_________接a。
⑵U形管中所盛试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装置③中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中有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装置⑤。你认为装置⑤应加在_____________之间(填装置序号)。瓶中可以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丙同学看到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只需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溶液换成其他溶液。你认为可将溶液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则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
21.(8分)要配制450mL 0.2mol·L-1Fe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有:①在天平上称取a g绿矾(FeSO4·7H2O),将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②将所得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液都转入容量瓶 ⑤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填写下列空白
⑴a g绿矾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_g。
⑵上述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⑶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
A.若配制时遗漏步骤④;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称量时物、码放反了; D.绿矾样品已部分风化
E.摇匀后溶液低于刻度线,再加入蒸馏水使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F.引流时玻璃棒靠在刻度线上方
⑷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若操作步骤②时有溶液溅在容量瓶外,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0.(7分)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之一。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仪器或装置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的是 (填序号,下同)。
A.容量瓶 B.洗气瓶 C.分液漏斗 D.酸(碱)式滴定管
(2)下列关于不进行气密性检查可能导致后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收集不到气体
B.造成环境污染
C.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误
D.引发爆炸事故
(3)检查右图所示简易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操作是:___________
(4)该装置能做到关闭活塞,随后反应停止。它的原理是:_________
19.(10分)某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下列离子:K+、Al3+、Fe3+、Ba2+、NO3-、SO42-、HCO3-、Cl-等,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该溶液,试纸显红色;
②取溶液少许,加人铜片和稀硫酸共热,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
③取溶液少许,加人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人过量氨水,沉淀不消失;
④取溶液少许,滴人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⑤取实验 ④ 后的澄清溶液,滴人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人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①中,下图所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2)根据上述实验判断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与实验②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