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1824  391832  391838  391842  391848  391850  391854  391860  391862  391868  391874  391878  391880  391884  391890  391892  391898  391902  391904  391908  391910  391914  391916  391918  391919  391920  391922  391923  391924  391926  391928  391932  391934  391938  391940  391944  391950  391952  391958  391962  391964  391968  391974  391980  391982  391988  391992  391994  392000  392004  392010  392018  447090 

14.材料1:由于连年超载过牧,草原草本植物由上世纪80年代前的130多种减少到30种;草场植被覆盖率30年间降低了50%-80%;每亩平均生物量不足20公斤,草场载畜量下降了46%。

材料2: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从2002年开始,额济纳旗开始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截至目前,该退牧还草工程总投资达到9867万元,工程包括围栏封育、饲草料地、青贮窖等,目前围栏封育的草原植被覆盖率已由8%提高到15%,植物高度也由原先的平均10厘米增至平均40厘米以上,退化草地均已得到有效治理,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1与材料2有何联系?

答案:(1)材料1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我国牧区存在着无视自然界客观性的现象。材料2反映了我国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取得了巨大成效。

(2)材料1是材料2的原因。正是由于材料1中人们无视自然界客观性才给自己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才有材料2中人们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做法。材料2中人们的正确做法有助于改变材料1中的现象,使人们免受其害。

试题详情

13.“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明,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

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改变经济规律客观性的说法错误,故不选①。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摆脱物质条件的制约,③说法错误,也不选。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试题详情

12.“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解析:选D。材料中“法”是指规律,“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说明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故D符合题意。A是规律的含义,与题意无关。B错误。C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试题详情

11.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是( )

①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无动亦无静,无静亦无动

④动和静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⑤静也是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解析:选B。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②③⑤正确,①④观点错误。

试题详情

10.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 )

A.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

B.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C.客观事物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趋势

D.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解析:选D。A、B是对运动的片面理解,C明显不科学,缩小了运动的范围,D观点正确,是对哲学上“运动”的正确理解。

试题详情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据此回答8-9题。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解析:选C。A、B、D观点在题干中均未体现。

9.“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解析:选B。材料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应选B。

试题详情

7.列宁说,物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是指( )

①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②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③物质具有可知性

④有了物质,就有了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本题考查物质的属性。列宁的话表明物质具有可知性,故选②③。①观点错误,④表述不科学。

试题详情

6.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人的意识永远落后于客观物质世界

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D.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解析:选C。A不是最佳选项,不选;B观点错误,人的意识可以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C观点正确,符合题意;D观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5.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解析:选A。“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属于辩证法的观点;“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故选A。

试题详情

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解析:选B。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是说法度、事例、风气都是运动变化的,说明不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所以A错误,B符合题意。C正确但与题干不符。D错误,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