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氕 H、氘 H、氚 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C.它们的核子数相等
D.它们的中子数相等
答案:AB
6.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能量E1=-13.6 eV,已知电子的电荷量e=1.6×10-19 C,质量m=0.91×10-30 kg,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处于量子数为n的氢原子具有的能量En= (n=1,2,3…).
(1)若要使处于n=2的氢原子电离,则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电磁波照射?
(2)已知钠的极限频率为6.00×1014 Hz,今用一群处于n=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谱照射钠,试通过计算说明有几条光谱线可使钠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1)要使处于n=2的氢原子电离,照射光的光子能量应能使电子从第2能级跃迁到无限远处,最小频率的电磁波的光子能量应为:hν=0-
得:ν=8.21×1014 Hz.
(2)由于钠的极限频率为6.00×1014 Hz,则能使钠发生光电效应的光子的能量至少为:
E0=hν= eV=2.486 eV
由ΔE=Em-En(m>n)知,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可能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分别为:
E43=-=0.66 eV
E42=-=2.55 eV
E41=-E1=12.75 eV
E32=-=1.89 eV
E31=-E1=12.09 eV
E21=-E1=10.2 eV
故能使钠发生光电效应的有4条谱线.
答案:(1)8.21×1014 Hz (2)4
第74讲 原子和原子核
体验成功
5.图示是利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原理示意图,用一定强度的某频率的可见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 )
A.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到a端,电流表中一定无电流通过
B.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由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可能会减小
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置于b端,改用紫外线照射阴极K,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
D.若将电源反接,光电管中一定无电流通过
解析:若滑动触头移到a端,UKA=0,但由于光电子具有初动能向A端运动,电流表中仍有电流通过,故选项A错误;在滑动触头由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电流增大,达到饱和电流后不变,故选项B错误;紫外线的频率大于可见光,一定有光电流,故选项C正确;电源反接后,若UKA<,仍有光电流通过,故选项D错误.
答案:C
4.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1 eV-3.10 eV 范围内,若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n的低能级的谱线中有可见光,根据如图所示的氢原子能级图可判断n为[2007年高考·重庆理综卷]( )
A.1 B.2 C.3 D.4
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若n=1,则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出的光子的最小能量E=E2-E1=10.2 eV;若n=2,则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出的光子的最小能量E=E3-E2=1.89 eV;若n=3,则释放光子的最大能量E=1.51 eV.由此可知,只有选项B正确.
答案:B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无规则的亮点;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下列与这个实验结果相关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曝光时间不长时,光的能量太小,底片上的条纹看不清楚,故出现无规则的亮点
B.单个光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
C.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
D.只有大量光子才能表现出波动性
解析:少量的光子表现为粒子性,波动性不明显,大量的光子才表现为波动性,光子表现的波动性为一种概率波,故选项B、C、D正确.
答案:A
2.已知氢原子的能级为:E1=-13.6 eV,E2=-3.4 eV,E3=-1.51 eV,E4=-0.85 eV.现用光子能量介于11 eV-12.5 eV之间的某单色光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射光的光子一定会被某一能级态的氢原子吸收
B.照射光的光子可能会被几个能级态的氢原子吸收
C.激发后的氢原子发射的不同能量的光子最多有3种
D.激发后的氢原子发射的不同能量的光子最多有2种
解析:单色光的能量等于E1-E2=11.2 eV或E1-E3=12.09 eV时才能被基态原子吸收,此外不能被吸收,故选项A、B错误.
若光子能量为12.09 eV时,被激发后的氢原子处于n=3能级,可能发射3种光子,故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C
1.下表给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材料 |
铯 |
钙 |
镁 |
铍 |
钛 |
逸出功(×10-19 J) |
3.0 |
4.3 |
5.9 |
6.2 |
6.6 |
现用波长为400 nm的单色光照射上述材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有(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光速c=3.0×108 m/s)(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解析:λ=400 nm光子的能量为:
E=h=4.97×10-19 J
故可使铯、钙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A
13.图示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m,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O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长为l.开始时,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滑块刚好被一表面涂有黏性物质的固定挡板粘住,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减为零,小球继续向左摆动,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 时小球达到最高点.求:
(1)从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的过程中,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
(2)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
解析:(1)解法一 设小球摆至最低点时,滑块和小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对于滑块和小球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mv=mgl
同理,滑块被粘住后,对于小球向左摆动的过程,有:
mv=mgl(1-cos 60°)
解得:v1=v2=
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的过程,由动量定理得:
I=0-mv1
挡板对滑块的冲量I=-m,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解法二 设小球摆至最低点时,滑块和小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1-mv2=0
对于小球向左摆动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mgl(1-cos 60°)
解得:v1=v2=
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的过程,由动量定理有:
I=0-mv1
解得挡板对滑块的冲量为:
I=-m,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解法三 设小球摆至最低点时,滑块和小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mv=mgl
又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1+m(-v2)=0
解得:v1=v2=
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的过程,由动量定理得:
I=0-mv1解得挡板对滑块的冲量为:
I=-m,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解法四 由全过程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可得(滑块在碰撞时损失的能量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滑块碰前的动能):
ΔE=mgl-mgl(1-cos 60°)=mv2
解得滑块碰前的速度为:v=
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的过程,由动量定理得:
I=0-mv
解得挡板对滑块的冲量为:
I=-m,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2)解法一 对小球下摆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l+W=mv
解得细绳对其做的功为:
W=-mgl.
解法二 绳的张力对小球所做功的绝对值等于滑块在碰前的动能(或等于绳子的张力对滑块做的功),则有:
W′=mv或W′=mv-0
解得:W=-W′=-mgl.
解法三 绳子的张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小球在全过程中的机械能的增量,取滑块所在高度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有:
W=(-mg·)-0=-mgl(取水平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
或W=mgl(1-cos 60°)-mgl=-mgl(取最低点为重力势能零点)
或W=0-mg·=-mgl(取小球运动到的最高点为重力势能零点).
解法四 对小球运动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W+mglcos 60°=0或W+mg·=0
解得:W=-mgl.
解法五 考虑小球从水平位置到最低点的过程:
若滑块固定,绳子的张力对小球不做功,小球处于最低点时的速率v球′=(由mgl=mv球′2得到)
若滑块不固定,绳子的张力对小球做功,小球处于最低点时的速率v球=(v球应由前面正确求得)
则绳子对小球做的功为:
W=mv-mv球′2=-mgl.
答案:(1)-m,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2)-mgl
12.如图甲所示,有一个竖直固定在地面的透气圆筒,筒中有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其下端固定,上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薄滑块,圆筒内壁涂有一层新型智能材料--ER流体,它对滑块的阻力可调.起初,滑块静止,ER流体对其阻力为0,弹簧的长度为L.现有一质量也为m的物体从距地面2L处自由落下,与滑块碰撞后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为保证滑块做匀减速运动,且下移距离为时速度减为0,ER流体对滑块的阻力须随滑块下移而变.试求(忽略空气阻力):
(1)下落物体与滑块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滑块向下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3)滑块下移距离d时ER流体对滑块阻力的大小.
[2008年高考·重庆理综卷]
解析:(1)设物体自由下落的末速度为v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gL=mv
解得:v0=
设碰后共同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2mv1=mv0
解得:v1=
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ΔE=mv-×2mv=mgL.
(2)设加速度的大小为a,有:2as=v
解得:a=. 乙
(3)设弹簧的弹力为FN,ER流体对滑块的阻力为FER,滑块的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则有:
FN+FER-2mg=2ma
FN=kx
x=d+
解得:FER=mg+-kd.
答案:(1)mgL (2) (3)mg+-kd.
11.总质量为80 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 m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 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图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试根据图象求:(g取10 m/s2)
(1)t=1 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和所受阻力的大小.
(2)估算14 s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及克服阻力做的功.
(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
[2008年高考·上海物理卷]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t=2 s内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
a== m/s2=8 m/s2
设此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
得:f=m(g-a)=80×(10-8) N=160 N.
(2)从图中估算得出运动员在14 s内下落的高度为:
h=40×2×2 m=160 m
根据动能定理,有:mgh-Wf=mv2
所以有:Wf=mgh-mv2
=(80×10×160-×80×62) J
≈1.27×105 J.
(3)14 s后运动员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t′== s=57 s
故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需要的总时间为:
t总=t+t′=(14+57) s=71 s.
答案:(1)8 m/s2 160 N
(2)160 m 1.27×105 J (3)71 s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