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2013  392021  392027  392031  392037  392039  392043  392049  392051  392057  392063  392067  392069  392073  392079  392081  392087  392091  392093  392097  392099  392103  392105  392107  392108  392109  392111  392112  392113  392115  392117  392121  392123  392127  392129  392133  392139  392141  392147  392151  392153  392157  392163  392169  392171  392177  392181  392183  392189  392193  392199  392207  447090 

1.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氕 H、氘 H、氚 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C.它们的核子数相等

D.它们的中子数相等

答案:AB

试题详情

6.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能量E1=-13.6 eV,已知电子的电荷量e=1.6×1019 C,质量m=0.91×1030 kg,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处于量子数为n的氢原子具有的能量En= (n=1,2,3…).

(1)若要使处于n=2的氢原子电离,则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电磁波照射?

(2)已知钠的极限频率为6.00×1014 Hz,今用一群处于n=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谱照射钠,试通过计算说明有几条光谱线可使钠发生光电效应.

解析:(1)要使处于n=2的氢原子电离,照射光的光子能量应能使电子从第2能级跃迁到无限远处,最小频率的电磁波的光子能量应为:=0-

得:ν=8.21×1014 Hz.

(2)由于钠的极限频率为6.00×1014 Hz,则能使钠发生光电效应的光子的能量至少为:

E0= eV=2.486 eV

由ΔEEmEn(mn)知,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可能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分别为:

E43=-=0.66 eV

E42=-=2.55 eV

E41=-E1=12.75 eV

E32=-=1.89 eV

E31=-E1=12.09 eV

E21=-E1=10.2 eV

故能使钠发生光电效应的有4条谱线.

答案:(1)8.21×1014 Hz (2)4

第74讲 原子和原子核

体验成功

试题详情

5.图示是利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原理示意图,用一定强度的某频率的可见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 )

A.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到a端,电流表中一定无电流通过

B.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由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可能会减小

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置于b端,改用紫外线照射阴极K,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

D.若将电源反接,光电管中一定无电流通过

解析:若滑动触头移到a端,UKA=0,但由于光电子具有初动能向A端运动,电流表中仍有电流通过,故选项A错误;在滑动触头由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电流增大,达到饱和电流后不变,故选项B错误;紫外线的频率大于可见光,一定有光电流,故选项C正确;电源反接后,若UKA<,仍有光电流通过,故选项D错误.

答案:C

试题详情

4.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1 eV-3.10 eV 范围内,若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n的低能级的谱线中有可见光,根据如图所示的氢原子能级图可判断n为[2007年高考·重庆理综卷]( )

A.1  B.2  C.3  D.4

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若n=1,则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出的光子的最小能量EE2E1=10.2 eV;若n=2,则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出的光子的最小能量EE3E2=1.89 eV;若n=3,则释放光子的最大能量E=1.51 eV.由此可知,只有选项B正确.

答案:B

试题详情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无规则的亮点;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下列与这个实验结果相关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曝光时间不长时,光的能量太小,底片上的条纹看不清楚,故出现无规则的亮点

B.单个光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

C.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

D.只有大量光子才能表现出波动性

解析:少量的光子表现为粒子性,波动性不明显,大量的光子才表现为波动性,光子表现的波动性为一种概率波,故选项B、C、D正确.

答案:A

试题详情

2.已知氢原子的能级为:E1=-13.6 eV,E2=-3.4 eV,E3=-1.51 eV,E4=-0.85 eV.现用光子能量介于11 eV-12.5 eV之间的某单色光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射光的光子一定会被某一能级态的氢原子吸收

B.照射光的光子可能会被几个能级态的氢原子吸收

C.激发后的氢原子发射的不同能量的光子最多有3种

D.激发后的氢原子发射的不同能量的光子最多有2种

解析:单色光的能量等于E1E2=11.2 eV或E1E3=12.09 eV时才能被基态原子吸收,此外不能被吸收,故选项A、B错误.

若光子能量为12.09 eV时,被激发后的氢原子处于n=3能级,可能发射3种光子,故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C

试题详情

1.下表给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材料





逸出功(×1019 J)
3.0
4.3
5.9
6.2
6.6

现用波长为400 nm的单色光照射上述材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有(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光速c=3.0×108 m/s)(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解析:λ=400 nm光子的能量为:

Eh=4.97×1019 J

故可使铯、钙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A

试题详情

13.图示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m,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O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长为l.开始时,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滑块刚好被一表面涂有黏性物质的固定挡板粘住,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减为零,小球继续向左摆动,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 时小球达到最高点.求:

(1)从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的过程中,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

(2)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

解析:(1)解法一 设小球摆至最低点时,滑块和小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对于滑块和小球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mvmgl

同理,滑块被粘住后,对于小球向左摆动的过程,有:

mvmgl(1-cos 60°)

解得:v1v2

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的过程,由动量定理得:

I=0-mv1

挡板对滑块的冲量I=-m,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解法二 设小球摆至最低点时,滑块和小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1mv2=0

对于小球向左摆动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mgl(1-cos 60°)

解得:v1v2

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的过程,由动量定理有:

I=0-mv1

解得挡板对滑块的冲量为:

I=-m,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解法三 设小球摆至最低点时,滑块和小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mvmgl

又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1+m(-v2)=0

解得:v1v2

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的过程,由动量定理得:

I=0-mv1解得挡板对滑块的冲量为:

I=-m,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解法四 由全过程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关系可得(滑块在碰撞时损失的能量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滑块碰前的动能):

ΔEmglmgl(1-cos 60°)=mv2

解得滑块碰前的速度为:v

对于滑块与挡板接触的过程,由动量定理得:

I=0-mv

解得挡板对滑块的冲量为:

I=-m,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2)解法一 对小球下摆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l+Wmv

解得细绳对其做的功为:

W=-mgl.

解法二 绳的张力对小球所做功的绝对值等于滑块在碰前的动能(或等于绳子的张力对滑块做的功),则有:

W′=mvW′=mv-0

解得:W=-W′=-mgl.

解法三 绳子的张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小球在全过程中的机械能的增量,取滑块所在高度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有:

W=(-mg·)-0=-mgl(取水平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

Wmgl(1-cos 60°)-mgl=-mgl(取最低点为重力势能零点)

W=0-mg·=-mgl(取小球运动到的最高点为重力势能零点).

解法四 对小球运动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W+mglcos 60°=0或W+mg·=0

解得:W=-mgl.

解法五 考虑小球从水平位置到最低点的过程:

若滑块固定,绳子的张力对小球不做功,小球处于最低点时的速率v′=(由mglmv2得到)

若滑块不固定,绳子的张力对小球做功,小球处于最低点时的速率v=(v应由前面正确求得)

则绳子对小球做的功为:

Wmvmv2=-mgl.

答案:(1)-m,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2)-mgl

试题详情

12.如图甲所示,有一个竖直固定在地面的透气圆筒,筒中有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其下端固定,上端连接一质量为m的薄滑块,圆筒内壁涂有一层新型智能材料--ER流体,它对滑块的阻力可调.起初,滑块静止,ER流体对其阻力为0,弹簧的长度为L.现有一质量也为m的物体从距地面2L处自由落下,与滑块碰撞后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为保证滑块做匀减速运动,且下移距离为时速度减为0,ER流体对滑块的阻力须随滑块下移而变.试求(忽略空气阻力):

(1)下落物体与滑块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滑块向下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3)滑块下移距离d时ER流体对滑块阻力的大小.

[2008年高考·重庆理综卷]

解析:(1)设物体自由下落的末速度为v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gLmv

解得:v0

设碰后共同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2mv1mv0

解得:v1

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ΔEmv-×2mvmgL.

(2)设加速度的大小为a,有:2asv

解得:a=.                          乙

(3)设弹簧的弹力为FN,ER流体对滑块的阻力为FER,滑块的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则有:

FN+FER-2mg=2ma

FNkx

xd+

解得:FERmg+-kd.

答案:(1)mgL (2) (3)mg+-kd.

试题详情

11.总质量为80 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 m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 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图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试根据图象求:(g取10 m/s2)

(1)t=1 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和所受阻力的大小.

(2)估算14 s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及克服阻力做的功.

(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

[2008年高考·上海物理卷]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t=2 s内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

a== m/s2=8 m/s2

设此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

得:fm(ga)=80×(10-8) N=160 N.

(2)从图中估算得出运动员在14 s内下落的高度为:

h=40×2×2 m=160 m

根据动能定理,有:mghWfmv2

所以有:Wfmghmv2

=(80×10×160-×80×62) J

≈1.27×105 J.

 (3)14 s后运动员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t′== s=57 s

故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需要的总时间为:

tt+t′=(14+57) s=71 s.

答案:(1)8 m/s2 160 N

(2)160 m 1.27×105 J (3)71 s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