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2108  392116  392122  392126  392132  392134  392138  392144  392146  392152  392158  392162  392164  392168  392174  392176  392182  392186  392188  392192  392194  392198  392200  392202  392203  392204  392206  392207  392208  392210  392212  392216  392218  392222  392224  392228  392234  392236  392242  392246  392248  392252  392258  392264  392266  392272  392276  392278  392284  392288  392294  392302  447090 

25.(11分)(2010·如皋调研)某同学在观察自制淡水生物装片时,结合所学的知识绘图如下。请分析回答:

(1)上图是  细胞,图中含有DNA的结构是  (填标号)。

(2)图中具有单层膜的细胞结构是   (填标号),膜的化学成分有 。

(3)图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膜是 

       

(4)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要通过结构2进行,其方式有:①胞吞和胞吐,这与膜的   有关;②    ,与膜的   有关。

(5)最新研究发现,如果去掉动物细胞膜中的某种蛋白,把该细胞置于30%的氯化钾溶液中,细胞形态没有变化,说明该蛋白质参与  运输。在人体内,    通 过调节该种蛋白质的功能,来维持体内此物质的平衡。

(6)科学家在研究豚鼠胰脏腺泡细胞分泌物形成过程时发现,分泌蛋白合成之后是按照   的方向运输的。

解析:(1)从图中看,该细胞有3叶绿体和7中心体,为低等植物细胞,含有DNA的结构为3叶绿体、5细胞核、9线粒体;(2)具有单层膜的结构是2细胞膜、4液泡膜、6内质网膜、8高尔基体膜;膜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脂质(磷脂)、糖类;(3)参与能量交换的膜是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膜;(4)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有膜泡运输,即内吞、外排,与膜的流动性有关;跨膜运输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5)如果去掉动物细胞膜中的某种蛋白,把该细胞置于30%的氯化钾溶液中,细胞形态没有变化,细胞没有失水,说明该蛋白质参与(物质)水的运输;在人体内,能够调节细胞水的运输的是抗利尿激素;(5)分泌蛋白合成后,依次经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排出体外。

答案:(1)低等植物 3、5、9 (2)2、4、6、8 蛋白质、脂质(磷脂)、糖类(缺一不给分) (3)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缺一不给分) (4)流动性 自由扩散、主动运输 (缺一不给分) 选择透过性 (5)水 抗利尿激素 (6)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试题详情

24.(5分)(2010·安徽八校联考)对一种海藻细胞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其细胞中的成分与海水的成分如图所示:

(1)K+和Cl在细胞内积累,而Na+、Ca2+等在细胞中的含量低于海水,这表明  

                                     

(2)K+和Cl的运输方向是  ,这种吸收方式叫做    ,这种吸收方

式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与这两个基本条件直接相关的细胞器分别是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运输方式和细胞膜的生理特性。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答案:(1)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主动运输 载体 能量

核糖体 线粒体

试题详情

23.(10分)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2块马铃薯进行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如下:

马铃薯在蒸馏水        
质量改变百分比(%)    时间(h)
 
 
   温度(℃)
0
0.5
1.0
1.5
2.0
2.5
3.0
20
0
+5
+7
+9
+12
+14
+16
40
0
+0.03
0
-2
-3
-3.5
-4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2)在20℃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主要与细胞具有  (细胞器)有关。

(3)在40℃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实验原理: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温度均会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滤纸、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4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50 mL蒸馏水,编号为A、B、C、D;

第二步:取2块质量为50克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入A、B两烧杯中,C、D两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                                 

                                     

第四步:1.5小时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使烧杯中的溶液各保持或恢复至20℃。

第五步:                                

结果预测:                               

                                    

讨论:实验步骤中设计C、D两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             

                                      

解析:“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因变量则是“电导度”。但需注意的是空气中CO2是干扰测定值准确性的一个因素,故需设置空白对照,以排除CO2的干扰。

答案:(1)温度 (2)液泡 (3)第三步:将A和C两烧杯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B和D两烧杯置于50℃的恒温水浴中(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第五步:用电导仪分别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预测:B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减去D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的值大于A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减去C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的值 讨论:排除空气中的CO2等因素干扰实验结果

试题详情

22.(6分)下图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请回答:

(1)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填字母)  ,细胞间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植物细胞间可通过    结构进行信息传递。

(2)c分子的特点是                              

(3)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图中(填字母)  有关。

(4)借助图中d进出膜的方式是                       

解析:细胞识别与糖蛋白有关,植物细胞间可借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磷脂分子有亲水头(磷酸)和疏水尾(脂肪酸)构成;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其磷脂双分子层支架和蛋白质载体都有关;借助于载体出入膜的方式包括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答案:(1)a 胞间连丝 (2)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 (3)b、d (4)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试题详情

21.(8分)下图中的A图表示温度对植物吸收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影响;B图表示氧分压对大麦根吸收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影响。请据图分析回答:

(1)A图表明,温度超过了35℃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增高,根吸收两种离子的量都   ,其主要原因是                        

                                      

                                      

(2)B图表明,当氧分压增高时,根吸收离子的量  ,同时,细胞中的糖浓度  ,此时糖的主要作用是              

(3)植物吸收钾离子和铵根离子与温度、氧分压有关,从本质上看,是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     密切相关。

(4)即便是温度和氧分压等条件相同时,根细胞对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吸收量还是不同,这种吸收量上的差异与        有关。

解析: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它不仅需要载体,而且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如温度、氧气浓度等)都会影响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答案:(1)下降 高温抑制了酶的活性,导致呼吸作用下降,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从而使离子的吸收量下降

(2)增加 下降 作为呼吸作用的底物(能源物质)被分解,为离子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3)植物的呼吸作用

(4)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试题详情

20.右图为番茄根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图,分 

析此图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A、B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有所不同

B.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

C.在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根细胞对K+的吸收而表现为M1曲线

D.氧分压为8时,AB曲线将演变为M2曲线

解析:A点进行无氧呼吸,B点只进行有氧呼吸,所以酶有很大不同;A→B段,随氧分压增大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也增大;由于受载体数量的限制,氧分压增大到6以后,AB曲线只能演变为M2曲线,所以中耕松土也不会改变对K+的吸收速率。

答案:C

试题详情

19.一U形管中装有两种不同的溶液R和S,并为一半透性膜(X)隔开。与  

S相比,R溶液浓度较低。右图中阴影的深浅即代表浓度高低。当U形

管内达到平衡时,溶液表面与浓度的关系是          ( )

A.右侧较高,两溶液浓度相等

B.右侧较高,且右侧浓度较高

C.左侧较高,且右侧浓度较低

D.两侧高度相等,浓度相等

解析:由于R浓度低于S,因此开始时S液面会慢慢升高。随扩散的进行,R的渗透压增大,S的渗透压减小,液面差使S侧相对于R侧又产生了一个静水压,其中S侧的渗透压是使R侧水向S渗透的动力,而R侧的渗透压及S侧产生的静水压则是阻止水由R→S扩散的阻力,当S=R+静水压时,两溶液达到渗透平衡,而此时S>R,即S侧的浓度较高。

答案:B

试题详情

18.(2010·盐城质检)用一定剂量的α射线处理棉花幼苗,一段时间后,发现棉花幼苗不能再吸收K+了,其他离子却能正常吸收,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α射线杀死了K+载体

B.α射线改变了控制K+载体合成的基因

C.α射线破坏了催化K+载体合成的酶

D.棉花细胞已被杀死,不能再进行主动运输

解析:α射线引起了基因突变,改变了控制K+载体合成的基因,不能正常合成K+的载体,但是其它离子吸收的载体是正常的。载体是一种蛋白质,不会是α射线杀死了K+载体,因为其它的载体是正常的;也不可能是α射线破坏了K+载体合成的酶,因为其它物质的载体能正常合成,棉花细胞也没有被杀死,细胞的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

答案:B

试题详情

17.有一位科学家分离到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他将膜放在特制的仪器中,分隔两边装蒸馏水的槽。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于是他将动物细胞匀浆磨碎,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加到加过乙酸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侧的pH下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质子通过主动运输跨膜

B.质子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动

C.质子通过协助扩散跨膜

D.细胞滤液能溶解膜中的脂

解析:pH下降说明吸收了H+,离子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细胞匀浆含有ATP,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A

试题详情

16.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解析:由于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蒸馏水,因而开始时漏斗液面上升。加入酶后,蔗糖水解为单糖,溶液浓度增大,导致继续吸水,液面继续上升,但由于单糖分子可通过半透膜进入蒸馏水中,使外界溶液浓度增大,半透膜两侧浓度差减小,从而使液面下降。蔗糖酶是蛋白质,为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在玻璃槽中不能测出蔗糖酶。

答案: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