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2163  392171  392177  392181  392187  392189  392193  392199  392201  392207  392213  392217  392219  392223  392229  392231  392237  392241  392243  392247  392249  392253  392255  392257  392258  392259  392261  392262  392263  392265  392267  392271  392273  392277  392279  392283  392289  392291  392297  392301  392303  392307  392313  392319  392321  392327  392331  392333  392339  392343  392349  392357  447090 

13.(14分)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Ⅱ]

解析: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0.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得:

a=μg

设经历时间t,传送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等于v0,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有:

v0=a0t

v=at

由于a<a0,故v<v0,煤块继续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设再经过时间t′,煤块的速度由v增大到v0,有:

v0=v+at′

解得:t′=v0(-)

此后,煤块与传送带的运动速度相同,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不再产生新的痕迹

设在煤块的速度从零增大到v0的整个过程中,传送带和煤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0、s,有:

s0=a0t2+v0t′=+v(-)

s=

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的长度l=s0-s

联立解得:l=.

答案:

试题详情

12.(13分)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方,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 1 s 有一个小孩从某一起始线开始往下滑.一游客对着冰道上的孩子拍下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照片上有甲、乙、丙、丁四个孩子.他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推算出乙与甲、乙与丙两孩子间的距离分别为12.5 m和17.5 m,请你据此求解下列问题.(取g=10 m/s2)

(1)若不考虑一切阻力,小孩下滑的加速度是多少?

(2)拍照时,最下面的小孩丁的速度是多大?

(3)拍照时,在小孩甲上面的冰道上正在下滑的小孩子有几个?

解析:(1)图中乙、甲相当于丙在1 s前、2 s前所处的位置,故a==5 m/s2.

(2)图中乙的速度v2==15 m/s

故v丁=v2+a·2T=25 m/s.

(3)由(2)知图中乙已下滑的时间为:

t2==3 s

故甲上面正在下滑的小孩有1个.

答案:(1)5 m/s2 (2)25 m/s (3)1个

试题详情

11.(13分)一位旅客从常州到苏州旅游,他可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乘普客汽车经312国道到达;第二种方法是乘快客汽车经沪宁高速公路到达;第三种方法是乘火车到达.下面是三种车的发车时刻及里程表,已知普客汽车全程平均速度为60 km/h,快客汽车全程平均速度为100 km/h,两车途中均不停站;火车在中途需停靠无锡站5 min,设火车进站和出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400 km/h2,途中匀速行驶,速率为120 km/h.假设现在时刻是上午8点05分,这位旅客想早点到达苏州,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该选择乘什么车.

 
普客汽车
快客汽车
火车
里程/km
75
80
72
 
7:20
8:00
8:00
 
8:20
8:40
8:33
班次
10:30
9:20
9:00
 
14:30
10:50
9:43
 
……
……
……

解析:乘普客汽车需时t′= h=75 min

即他最快要9:35到;

乘快客汽车需时t″= h=48 min

即他最快要9:28到;

火车变速运动的路程为:

s1=·4t1=×0.2 km=12 km

火车匀速运动的路程s2=(72-12) km=60 km

火车匀速运动的时间t2== h=0.5 h

火车运动的总时间Δt3=4t1+t2+t3=47 min

即火车8:33发车,9:20到达.所以应该选择乘坐火车.

答案:他应该选择乘坐火车.

试题详情

10.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一物体以水平速度v2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返回光滑水平面,此时速率为v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v1<v2,则v2′=v1

B.若v1>v2,则v2′=v2

C.不管v2多大,总有v2′=v2

D.只有v1=v2时,才有v2′=v2

解析:物体向左运动的过程做减速运动,向右返回时先做加速度大小相等的匀加速运动,当v1≤v2时,v2′=v1;当v1>v2时,v2′=v2.

答案:AB

非选择题部分共3小题,共40分.

试题详情

9.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那么在刹车后的前3 s内与后1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1  B.3∶1  C.4∶1  D.15∶1

解析:汽车从刹车至停止经过的时间t= s=4 s

前3 s内的位移s1=20×3 m-×5 ×32 m=37.5  m

后1 s内的位移等于第4 s内的位移

s2= m-s1=2.5 m(或=×5×12 m=2.5 m)

故s1∶s2=15∶1.

答案:D

试题详情

8.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每次曝光时木块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2时刻以及t5时刻两木块的速度相同

B.在t3时刻两木块的速度相同

C.在t3时刻到t4时刻之间某瞬时两木块的速度相同

D.在t4时刻到t5时刻之间某瞬时两木块的速度相同

解析:设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t,记录木块位置的直尺的最小刻度间隔长为l,由图可以看出,下面木块间隔均为4l,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上面木块相邻时间间隔内两木块的间隔分别为2l、3l、4l、5l、6l、7l,相邻、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Δl=l=恒量,所以上面木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t2、t3、t4、t5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

v2==;v3==

v4==;v5==

可见速度v=介于v3、v4之间,选项C正确.

答案:C

试题详情

7.火车上某人用手表估测该火车的加速度.先观测3 min,发现火车前进了540 m;隔3 min后,又观测1 min,发现火车前进了360 m.若火车在这7 min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

A.0.3 m/s2  B.0.01 m/s2

C.0.5 m/s2  D.0.6 m/s2

解析:先观测的3 min内的中间时刻火车的速度为:

v1= m/s=3 m/s

后观测的1 min内的中间时刻火车的速度为:

v2= m/s=6 m/s

故a==0.01 m/s2.

答案:B

试题详情

6.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的时间间隔为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由以上数据不可求得( )

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解析:质点运动的加速度a==3 m/s2

第1、2次闪光中间时刻的速度vC== m/s=2 m/s

故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为:

v1=vC-a·=0.5 m/s

由s23-s12=s34-s23

可得:s23=5 m

质点的初速度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零,无法确定.

答案:D

试题详情

5.一滑块以某一速度从斜面底端滑到顶端时,其速度恰好减为零.若设斜面全长为L,滑块通过最初L所需的时间为t,则滑块从斜面底端滑到顶端所用时间为( )

A.t  B.(2+)t  C.3t  D.2t

解析:设滑块通过后半段位移的时间为t′

则t′=

故t总=t′+t=(2+)t.

答案:B

试题详情

4.某列车从北京西始发,途经郑州、武昌等城市,最后到达长沙,其时刻表如下.若列车准点到站和发车,则列车从郑州到武昌的运行过程中( )

停靠站
到达时刻
开车时刻
里程(km)
北京西
-
15:00
0
郑州
21:16
21:22
689
武昌
02:30
02:38
1225
长沙
06:10
-
1587

 A.时间为308 min   B.时间为316 min

C.平均速率约为29 m/s  D.位移为536 km

解析:时间为21:22至次日凌晨2:30,t=5 h 8 min=308 min,选项A正确;平均速率==29 m/s,选项C正确;位移小于路程,选项D错误.

答案:A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