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⑴京杭运河 丹江口 ⑵南方资源丰富,北方缺乏;北方用水量大,供需矛盾尖锐;改善生态、加强生态建设。 ⑶输水过程中要注意沿线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确保清水北上。北方要注意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质。
5、(1)B(2)C (3)B(4)D(5)长江出三峡后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荆江段河道弯曲,水流变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容易泛滥成灾。三峡水库具有巨大的调蓄功能,能减轻荆江段的洪涝灾害。(6)二 三 带动华中、西南乃至整个流域的经济发展。(7)水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三峡工程的建成发电可有效地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能源结构,用水电取代煤、油等能源,可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4、地表径流、京杭大运河、海河、黄河、淮河、A、节约、综合利用、防治水污染
右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完成1-3题:
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 )
A.冲击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3.该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
D.河流的综合整治
4.我国“十五”计划提出,要“加强南水北
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读
“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回答:
(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
程体现人类活动对
施加的影响。
(2)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 河
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
(3)东线方案主要能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缺
水的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为) 河、 河、 河三大流域用水的紧张情况。
(4)在图中A、B、C各段输水道中,可依靠自流输水的是 段。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是: 、 与 。
5.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首次倡议在三峡地区兴建水利工程。
世纪交替,风雨沧桑,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孙中山先生的夙愿已经变成现实,世界最大
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已经成功实现了蓄水、发电和航运。读材料,运用所学知
识有关三峡工程的问题。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慨。”《长江之歌》中的“雪山”是指 ( )
A.昆仑山脉 B.唐古拉山 C.巴颜喀拉山 D.横断水脉
(2)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是因为 ( )
①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③水能资源丰富④与多条铁路和京杭大运河相交 ⑤河流沿岸经济发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3)离三峡工程最近的一个峡谷是: ( )
A.瞿塘峡 B.西陵峡 C.小三峡 D.巫峡
(4)三峡工程竣工后的生态效益有: ( )
①防洪 ②开发性移民 ③净化环境 ④旅游 ⑤养殖⑥供水灌溉
A.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
(5)“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为什么长江荆江河段洪水威胁特别严重?三峡工程建成后,对荆江段的防洪有何作用?
(6)从自然区位看,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级和第_____级阶梯过渡地带,从经济战略区位看三峡所起的作用是
。
(7)从三峡工程的输电范围看,三峡工程的建设对我国东部沿海的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有何积极意义?
6.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启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主要通过 河;中线调水起自三峡,经过 (河流)上的丹江口水水库,调往北京。
⑵试分析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 。
⑶试分析南水北调输水和北方用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输水:
用水:
7.读下列某地区地形图(图1)以及图中B点所在地区的气温降水分布图(图2),回答下
列问题:
(1)A处地形区名称是 ,它在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是(至少答出三项):
(2)B处地形区的名称是 ,其成因是 。
根据图1和图2所示资料,分析B所在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3)C所在地形区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分析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4)C所在地形区工业结构按其优先重点发展的顺序是: (填字母)
A.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电力、煤炭
B.煤化学工业、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电力
C.煤炭、煤化学工业、电力、有色金属冶炼
D.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
8.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黄河源头,三年跨年度断流》
据玛多县水文站观测,1997年1月至3月,玛多县附近黄河干流出现首次断流;1998年10月20日至1999年6月3日,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断流持续近8个月。其后,黄河源区连续两年出现黄河干流跨年度长时间断流。2000年河源区沼泽湿地及湖泊面积比1976年减少2748.53平方千米。1998-2001年,河源区原有的6000多个湖泊,干涸了约一半。仅2001年夏季,玛多县境内就有800多个湖泊干涸。同时地下含水层变薄,水循环模式改变,对地表水的调蓄功能降低。
2004年,北京市政府将把农业的节水作为重点。现在北京市每年的用水大概是37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了40%。明年政府的大量投资将用在农业节水上,要把浇灌和漫灌技术改为滴灌技术。同时,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把农业用水量降下来在开源节流上。据统计,北京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5年干旱,目前密云水库蓄水量仅有7.7亿立方米,官厅水库蓄水量只有1.9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回答:
(1)引起黄河断流现象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能力训练答案]
1、A 2、B 3、C
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1)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中下游: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调节局地气候。此外,与火力发电相比,还可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库区: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水库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区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三峡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等
(2)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一是不可逆转的影响,但仍可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淹没耕地、文物古迹、水生生物
二是影响较大,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如水土流失问题、泥沙问题等
三是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水库地震、陆生动植物的影响等
(3)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总的来说,三峡景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奇峰秀色还在,峭壁陡岩尚存。建成后还会出现新的景观。
通过迁移重建、原地保护、开发新的旅游区等加以保护
[能力训练]
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1)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因落后,特别是人多地少,产业劳动力容量低,使移民环境容量不足,这是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困难
三峡地区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加上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给移民安置增加了一定难度和障碍
移民得不到妥善安置,可能会留下闹返迁的后遗症,成为影响地区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2)移民安置条件
三峡地区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环境容量(从宏观、库区移民结构、土地资源三方面分析)
三峡移民大多可以就地后靠、就近安置,这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
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使得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工作有足够的时间从容进行
三峡移民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全国的支援。对三峡库区移民,国家首次实行了开发性移民的方针
(3)开发性移民
过去水库移民长期沿袭按被淹没的实物量,向移民一次性发放赔偿费的做法。由于没有帮助移民开发新的生产出路,等赔偿费用完,移民的生活往往仍没有着落,从而产生种种问题和矛盾。
开发性移民也就是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即除去一次性补偿外,移民投资作为开发资金,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广辟生产安置门路,拓展环境容量,对移民迁建后的生产生活安置作全面安排
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防洪
长江洪水灾害:主要是由于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再加上河道宣泄能力不足所致。造成洪灾的原因。首先是自然因素。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如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遭遇叠加在一起,长江干流就势必会出现特大洪水。其次人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过度砍伐,陡坡开荒等造林水土流失的加剧和围湖造田等)
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日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人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并且对整个中下游洪水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及其他防汛措施,也可以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决造成的毁灭性灾害。同时,由于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大大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分蓄洪水乱的巨大损失。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特别巨大,这是其他防洪措施所难以替代的,防洪的需要,成为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
(2)发电:长江三峡段位于我国地势从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水量大。建成后将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长江流域特别是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不中。修建三峡水电站对于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
(3)航运: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从而使航道的通过能力提高,运输成本可降低1/3
(4)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三峡水库提水流往丹江口水库,再引水到华北)以及库区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2.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
(1)荒漠化的成因
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2)荒漠化的防治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整治模式:
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3)治理措施和经验
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
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有毛或细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范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
干旱原因: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时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景观特征:水分条件自东向逐渐变干,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要特征
荒漠改造: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水资源比较缺陷乏,改造难度大。人类活动形成的荒漠,其实质是类似于荒漠景观的严重的土地退化,表现为土地下伏沙层裸露,原因固定的半固定的沙丘活化,例如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等。这些荒漠的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容易治理和利用
(2)荒漠化的发展
移民开垦一方面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带来荒漠化问题,其中与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最为严重
在半干旱的旱农耕区周围,如科尔沁沙地和内蒙古后山地区,沙质草原遭到过度农垦,或者固定沙丘在被开垦后活化,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在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等地,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
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主要是过度樵柴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造成沙丘活化,例如塔里木盆地边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和河西走廊等地区的绿洲周围
在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使得河流下游或者扇缘植被缺乏水原而生长衰退,加上樵柴破绿洲周围的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例如塔里木河下游和石羊河下游等地
近年来,在工矿开展、居成点和道路等基本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等造成荒漠化发展迅速。这种荒漠化土地呈点、线状、邻过城镇或者在矿开发区,面积小而分散,但对人类生活和生存环境危害较大。相参集中分布的地区如内蒙古的东胜和准格尔煤田等
4.水流域的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可以看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从泥沙的生产到输水输沙,均在小流域内完成。可以利用小流域的经验,进行更大流域的治理。
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秤体系。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工程见效快,工程养林草,林草治根本,林草固工程;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技术是关键
模式:见第二册选修课本P63页
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