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解析:该疫苗在人体内作为抗原,可刺激效应B细胞产生并分泌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而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和效应T细胞分泌的,T细胞可以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答案:D
8.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
解析: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是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过程;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属于特异性免疫;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属于动物细胞工程,不属于免疫过程。
答案:C
7.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
解析:⑤过程是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而是通过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切除胸腺的个体会丧失细胞免疫,但仍会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答案:A
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①④⑤⑦ B.①②③⑦
C.③④⑤⑦ D.②③⑥⑦
解析: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自身的癌变、衰老的细胞也能成为抗原。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感应阶段,对部分的抗原进行初步处理。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在组织液、外分泌液(乳汁)中也有分布。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答案:C
5.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
B.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
解析:抗原进入机体后,处理并暴露抗原的是吞噬细胞。效应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只能增强其他免疫细胞的杀伤力。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记忆细胞不可以产生抗体。
答案:D
4.(2010·苏州模拟)下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 )
A.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疫苗,妇女B没有
B.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
C.妇女A免疫系统可以清除病毒并能长期产生保护作用
D.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
解析:妇女A免疫系统可清除病毒,其对该种病毒的免疫时间取决于体内相关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的长短。由图示A、B曲线在2月份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疫苗,妇女B没有。两人体内4、5月份均产生了大量抗体,说明她们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妇女A产生的抗体量较大、速度较快,说明妇女A体内存在相应的记忆细胞。
答案:C
3.日本熊本大学研究小组开发出利用胚胎干细胞高效培养免疫细胞的新技术,一个干细胞能培育出100-200个树突状细胞(一种免疫细胞),其广泛存在于皮肤等组织中,一旦病原体等外敌侵入机体,树突状细胞会及时通知T细胞等免疫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胚胎干细胞培育树突状细胞利用了其全能性
B.树突状细胞只能参与细胞免疫
C.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特有蛋白质的树突状细胞,有可能找到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D.能够识别抗原的有浆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解析: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树突状细胞在机体内既能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浆细胞的功能是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
答案:C
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 )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B.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
解析:由题干“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知,肠道病毒引起的免疫为细胞免疫,与靶细胞接触的是效应T细胞,不是效应B细胞和抗体。最终消灭肠道病毒的是抗体,不是干扰素,干扰素属于淋巴因子,仅起增强其他免疫细胞杀伤力的作用。
答案:C
1.(2010·青岛质检)科学研究揭示,与病毒和肿瘤作战的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和长期保护的分工。当研究人员捕捉到刚刚分化的T细胞时,T细胞相反的两极分别生成了两类不同的蛋白,一类蛋白带有“战士”的分子标记,另一类显示“记忆细胞”的特性,而记忆T细胞能潜伏多年,以防备未来的异物入侵。下列关于记忆T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地产生大量的抗体
B.记忆T细胞一旦产生就能够永久记忆
C.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D.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相比,细胞中的DNA相同,RNA不同
解析: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不是效应T细胞;抵抗天花病毒的记忆细胞可以存留一生,但并非所有的记忆细胞都可以存留一生,这也是脊髓灰质炎、乙肝等很多疫苗都需要加强的原因;呈递抗原的是T细胞,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能和靶细胞结合,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
答案:D
8. (2010·东莞联考)两位同学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实-10-16(a)所示的电路测定定值电阻R0、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某一方向移动时,一个同学记录的是电流表A和电压表V1的测量数据,另一同学记录的是电流表A和电压表V2的测量数据.并根据数据描绘了如图实-10-16(b)所示的两条U-I图线.回答下列问题:
图实-10-16
(1)根据甲、乙两同学描绘的图线,可知 ( )
A.甲同学是根据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的数据
B.甲同学是根据电压表V2和电流表A的数据
C.乙同学是根据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的数据
D.乙同学是根据电压表V2和电流表A的数据
(2)图象中两直线的交点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
A.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滑到了最右端
B.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C.定值电阻R0上消耗的功率为0.5 W
D.电源的效率达到最大值
(3)根据图(b),可以求出定值电阻R0= Ω,电源电动势E= V,内电阻r= Ω.
(4)该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能否达到0.6 A,试说明理由.
解析:(1)从电路连接可以看出,电流表A的读数增大时,电压表V1的读数减小,电压
表V2的读数增大.甲同学是根据电压表V1和电流表A的数据绘制图象的,B错误,A
正确;乙同学是根据电压表V2和电流表A的数据绘制图象的,C错误,D正确.
(2)图象中两直线的交点表示电压表V1的读数与电压表V2的读数相等,即滑动变阻器
的阻值为0,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滑到了最左端,A错误;从图象可以得出电阻
R0的阻值大于电源的内阻,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减小,电源的输出功率增大,两直线的
交点对应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0,即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B正确;定值电阻R0消耗
的功率为:P=U2I=1.0×0.5 W=0.5 W,C正确;电源的效率为:η=UI/(EI)=U/E,U
越大,效率越大,D错误.
(3)从图象可以得出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R0=U2/I=1.0/0.5 Ω=2.0 Ω;从甲同学的图
象可以得出图象在U轴上的截距为1.50 V,即电源的电动势为1.50 V,图象斜率的绝
对值为:k=ΔU1/ΔI=0.5/0.5=1.0,即电源的内阻为r=1.0 Ω.
(4)该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为:I=E/(R+R0+r),当R最小时,电流最大,最大值为:
Im=E/(R0+r)=1.5/(2.0+1.0) A=0.5 A,该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不能达到0.6 A.
答案:(1)AD (2)BC (3)2.0 1.50 1.0 (4)见解析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