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在文化上存在较大差别,形成这种差别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 A.种族差别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C.自然条件的差别 D.体质进化程度差别
3. 促使我国境内远古居民定居生活的最重要因素是: ( )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掌握建房的技术 C.自然环境的变化 D.贫富贵贱分化的出现
2. 远古社会我国先民掌握的纺织技术是: ( ) A.棉纺、丝织技术 B.麻纺、丝织技术 C.麻纺、棉纺技术 D.棉纺织技术
△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我国的先民在同自然界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不断进化。回答:
1. 下列各项中,生活在不同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是: ( ) A.元谋人与蓝田人 B.蓝田人与北京人 C.北京人与山顶洞人D.山顶洞人与半坡人
15.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频繁爆发禽流感疫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已经设立了专门的防治基金。科技部宣布我国已研制成功人用禽流感疫苗。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转基因微生物细胞内合成禽流感病毒抗体要经过 两个阶段。
(2)当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时,较好的治疗方法是直接注射康复患者的血清,因为血清中含有抵抗该病毒的抗体。请问产生抗体的细胞可以由 增殖分化而来。
(3)为了防患于未然,应对养殖厂的健康家禽采取 方法,原因
是 。
(4)禽流感病毒存在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两种类型,某同学想探究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是否可以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目的:探究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是否可以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和用具: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健康家禽若干只、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特殊培养液、注射器等(提示:可用特殊培养液配制一定浓度的禽流感病毒,但浓度和剂量不作要求)。
实验过程:
第一步:取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健康家禽若干只,均等地分为两组,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第二步: 。
第三步: 。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 ;
② 。
解析:本题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因变量为注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家禽的存活情况,据此可确定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能否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
答案:(1)转录和翻译 (2)B细胞和记忆细胞 (3)注射疫苗 可刺激家禽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第二步:在甲组体内注射用特殊培养液配制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在乙组体内注射等量的特殊培养液 第三步:假如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组家禽均存活,再分别给甲、乙两组注射等量的用特殊培养液配制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观察两组家禽的生活状况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甲组家禽存活,而乙组家禽死亡,说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可以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 ②若甲、乙两组家禽都死亡,说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不能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
14.下图是高致病型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C为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物质B的化学本质是 。
(2)物质A由效应T细胞分泌,又能诱导生成更多的效应T细胞,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3)物质C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结合,而被效应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中的C来源是 。
(4)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 ,并使其 发生改变,最终裂解死亡,释放出的病毒与抗体结合后,将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
(5)T细胞形成于 ,并随血液和淋巴在体内流动。T细胞在人体免疫应答中除具有图示增殖分化的功能外,还能 。
解析:(1)物质B存在于效应T细胞膜表面,作用是与靶细胞抗原相识别,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2)物质A由效应T细胞分泌,又能诱导生成更多效应T细胞,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3)由图示可知,物质C是病毒侵染细胞以后在靶细胞内产生的物质,那么宿主细胞中的C就是以病毒核酸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内原料合成的抗原分子。(4)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并使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病毒,病毒与抗体结合后,将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5)T细胞形成于胸腺,T细胞在人体免疫应答中除具有图示的功能外,还能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识别和呈递抗原。
答案:(1)糖蛋白 (2)(正)反馈 (3)以病毒核酸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内原料合成的抗原分子 (4)溶酶体酶 通透性、渗透压 (5)胸腺(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 识别和呈递抗原
13.(2010·南通调研)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各种“异己”的抗原,并给予排斥,这是人和动物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下列细胞参与构筑机体免疫的防线。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细胞中,属于体液免疫的以及属于细胞免疫的细胞分别是 。图中B可以是 细胞经抗原刺激分化而来。
(2)图中①-⑧中,属于抗原的是 。
(3)A细胞图中显示,细胞膜形成伪足将①包围,形成内吞泡进入细胞质,这种内吞作用与细胞膜结构的 性有关;内吞泡与 (结构名称)融合,其杀灭病原体的物质是 。
(4)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 类细胞。
(5)用简图表示HIV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
解析:(1)A细胞为吞噬细胞(能吞噬、处理抗原①)。细胞B是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C是效应T细胞,D为靶细胞。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浆细
胞可以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3)细胞内吞反映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内吞
后需要溶酶体利用相关水解酶将抗原进行处理。(4)HIV是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T
细胞。
答案:(1)B、C B细胞和记忆细胞 (2)①④⑦
(3)流动性 溶酶体 溶菌酶和蛋白质水解酶 (4)C
(5)
12.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免疫功能不表现为 ( )
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
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C.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
D.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
解析:缺少胸腺的“裸鼠”,其体内不能形成T淋巴细胞,但仍能产生浆细胞,吞噬细胞仍能吞噬细菌并导致其裂解。
答案:B
11.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a是子代H5N1
B.c的作用是进入靶细胞内,释放淋巴因子使靶细胞裂解
C.b是抗体
D.合成H5N1蛋白质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都是人体细胞提供的
解析:c是效应T细胞,H5N1→吞噬细胞→T细胞→c属于细胞免疫过程,大方框表示的是H5N1的宿主细胞,是c作用的靶细胞。X细胞是浆细胞,b是抗体,a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子代病毒。c是效应T细胞,不能进入靶细胞,所以B错误。
答案:B
10.我国人用疫苗“大流行流感疫苗”获准生产,专家称,这对防控禽流感以及可能的流感大流行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有关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禽流感病毒的衣壳制成的疫苗,能使机体产生抗体
B.禽流感病毒与HIV一样,都是以RNA作为遗传物质
C.当禽流感疫苗接种后再追加一剂时,第一次残留的具专一性的抗体会大量增加
D.当禽流感疫苗接种后再追加一剂时,机体产生抗体所需的时间变短
解析:禽流感病毒的衣壳蛋白质可引起人体对禽流感病毒发生免疫反应,故可直接利用它的衣壳蛋白质制成疫苗,可引起同样的免疫反应,以预防禽流感;当第二次注射疫苗时,在第一次注射疫苗时产生的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而不是残留的抗体大量增加。
答案: 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