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2592  392600  392606  392610  392616  392618  392622  392628  392630  392636  392642  392646  392648  392652  392658  392660  392666  392670  392672  392676  392678  392682  392684  392686  392687  392688  392690  392691  392692  392694  392696  392700  392702  392706  392708  392712  392718  392720  392726  392730  392732  392736  392742  392748  392750  392756  392760  392762  392768  392772  392778  392786  447090 

1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

   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其中:甲图表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

   群增长曲线;乙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

   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放牧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研究者发现,适当放牧________(“促进”、

   “抑制”)牧草生长。

   (2)甲图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斗争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段是________。

   (3)乙图中的A点所对应的放牧量为该草原的最大的控制放牧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C点以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列举两点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应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放牧演替是次生演替,草本植物是群落演替中重要的物种。正常的放牧,

   能促使牧草的发育,增强其再生性,提高营养价值。因此,适当的放牧,对草原

   植被的发展和维持,畜产品产量的提高都有好处。如果天然草场长期不利用,则

   会枯草宿存、蚊蝇孳生,植株变得稀疏、细弱,春季萌动的时间也会大大地推迟。

   但是如果过度利用,长期过度的啃食及践踏,超出了草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则常常引起草场的退化,即植被的“逆行演替”。环境变化最明显的是土壤变得

   坚硬,侵蚀作用加剧,严重时可导致荒漠化,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根

   据放牧演替的规律,对草场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消除无价值的植物物种,提高  

   有价值牧草的生产率,可以防止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一般情况下,简单的封

   育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但是积极的方法是对退化的草场进行改良和改造,建

   立起保护与合理利用天然草场的制度。在草场建设上实行“划区轮牧”,通过轮

   牧,缩短家畜的啃食期,延长草类休整期,并可使优良牧草开花结实,自然落籽,

   为提高植物覆盖度创造条件。

   答案:(1)次生演替 促进 (2)C-D

   (3)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保持较高的畜产品产量

   (4)草原退化,严重时可导致草原沙漠化

   (5)培育优良牧草,消除有害植物,提高牧草产量;合理确定载牧量,防止过度放

   牧;发展季节性放牧;提倡划区轮牧;采取合理灌溉、施肥、灭鼠、防旱等措施;

   积极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等(答对两条即可)

试题详情

12.右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

   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

   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M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

   D.M、N将呈现“J”型增长

   解析:这两个物种处于共同的区域内,生态位重叠,有竞争关系;题中b是指每

   一物种摄取食物种类的多少,该值越大,食物链越复杂,表示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d越小表示这两个物种共同的食物越多,竞争越激烈,故C项正确。此为有限的

   环境,两物种的种群增长曲线只能是“S”型。

   答案:C

试题详情

11.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植被分布状况是:山麓热带雨林,山腰常绿阔叶林,上层温

   带针叶林,顶部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状况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

   A.阳光  B.土壤

   C.温度  D.水分

   解析:地球表面温度演变的特征是:从赤道开始向两极大致是逐渐下降的,在空

   间垂直高度上,每上升100 m,温度约下降0.6℃。温度影响植物类群的分布,特

   殊地貌特征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山麓为亚热带气候、山顶为高寒气候,从而

   形成了从热带雨林到高山草甸的植被分布特征。

   答案:C

试题详情

10.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

   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

   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

   动物类群
样地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类
密度
物种类
密度
物种类
密度
物种类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1
18
32
7
52

   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物减少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解析:从表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有机肥田中的土壤动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

   复杂,其物种数远远大于化肥田。使用有机肥,可为土壤生物提供更多的有机营

   养,有利于土壤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异养微生物的大

   量繁殖,使土壤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有机质减少),长期使用化肥,可导致土壤板

   结,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A

试题详情

9.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解析: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食物的分布。植物的垂

  直分层与光照有关,阳生植物分布在上层,阴生植物分布在底层,动物的垂直分布

  主要与植物的分层及其栖息方式和食物来源有关。

  答案:D

试题详情

8.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

  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饲养方式
植丛中的动物
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
其他
鱼种a
单养
0.42
0.12
0.01
0.45
混养
0.05
0.35
0.05
0.55
鱼种b
单养
0.43
0.23
0.01
0.33
混养
0.40
0.12
0.04
0.44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种鱼

  多出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 ⑤混合放

  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解析:混合放养有利于资源和空间的充分利用。由表格中单养和混养时检测出的鱼

  胃内食物可知:单养时鱼种a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鱼种b也主要以植丛中的 

  动物为食,说明单养时鱼种a与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养时鱼种a主要以底栖

  动物为食,说明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混养时鱼种

  b仍多出没在植丛中。

  答案:A

试题详情

7.(2010·威海质检)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

    数

  解析:生物丰富度是指生物种类的多少,而不是个体数量的多少。

  答案:C

试题详情

6.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但乳酸积累到一定

  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这些现象中包括的生态因素有    ( )

  A.竞争和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竞争和种内斗争

  C.竞争和种内互助

  D.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解析:据题意:“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推出该过程包

  含了种内互助、竞争;另外“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

  推出该过程明显发生种内斗争。一般情况下,只要有同种的其他个体存在就存在种

  内斗争。

  答案:B

试题详情

5.(2010·苏州调研)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

  绿藻(浒苔)。下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

  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解析:藻类种数越多,多样性越高,从图中看出滨螺密度超过一定值时,滨螺密度

  越大,藻类种数越少。

  答案:B

试题详情

4.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

  A.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B.影响因素不同

  C.起始条件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解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初生演替是在从未有过生

  物或存在过生物却被彻底消灭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