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2623  392631  392637  392641  392647  392649  392653  392659  392661  392667  392673  392677  392679  392683  392689  392691  392697  392701  392703  392707  392709  392713  392715  392717  392718  392719  392721  392722  392723  392725  392727  392731  392733  392737  392739  392743  392749  392751  392757  392761  392763  392767  392773  392779  392781  392787  392791  392793  392799  392803  392809  392817  44709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换底公式的概念,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换底公式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倾听并接受别人意见的优良品质.

试题详情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换底公式,并通过换底公式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2)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培养学生学会共同学习的能力.

(3)通过应用对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思想,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试题详情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换底公式,会用换底公式将一般的对数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化简和证明.

(2)能将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对数问题并加以解答.

试题详情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提出
问题
1.提出问题
(P72思考题)中,哪一年的人口数要达到10亿、20亿、30亿……,该如何解决?
即:在个式子中,分别等于多少?
象上面的式子,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对数(引出对数的概念).
 
 
老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启发学生从指数运算的需求中,提出本节的研究对象--对数,
   由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概念
形成
合作探究:若1.01x=,则x称作是以1.01为底的的对数.你能否据此给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一般地,如果ax=N(a>0,且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ogaN,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举例:如:,读作2是以4为底,16的对数.
,则,读作是以4为底2的对数.
 
合作探究
师:适时归纳总结,引出对数的定义并板书.
 
让学生经历从“特殊一一般”,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概念
深化
1.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在对数的概念中,要注意:
(1)底数的限制>0,且≠1
(2)
指数式对数式
幂底数←→对数底数
指  数←→对数
幂   ←N→真数
说明:对数式可看作一记号,表示底为(>0,且≠1),幂为N的指数工表示方程(>0,且≠1)的解. 也可以看作一种运算,即已知底为(>0,且≠1)幂为N,求幂指数的运算. 因此,对数式又可看幂运算的逆运算.
2. 对数的性质:
提问:因为>0,≠1时,

则  由1、0=1   2、1=   如何转化为对数式
②负数和零有没有对数?
③根据对数的定义,=?
(以上三题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个别提问解答)
由以上的问题得到
①    (>0,且≠1)
②  ∵>0,且≠1对任意的力,常记为.
   恒等式:=N
3. 两类对数
①  以10为底的对数称为常用对数,常记为.
②  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常记为.
以后解题时,在没有指出对数的底的情况下,都是指常用对数,如100的对数等于2,即.
 
掌握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而且要明确对数运算是指数运算的逆运算.
通过本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用联系的关点观察问题.
应用
举例
例1 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
(1)54=625;
(2)26=
(3)()m=5.73;
(4)log16=-4;
(5)lg0.01=-2;
(6)ln10=2.303.
 
 
 
 
 
 
例2: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
(1)  
(2)  
(3)  
(4)
 
 
 
 
 
 
 
 
 
 
 
 
 
 
 
课本P74练习第1,2,3,4题.
 
例1分析:进行指数式和对数式的相互转化,关键是要抓住对数与指数幂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量在对应式子中扮演的角色.
(生口答,师板书)
解:(1)log5625=4;
(2)log2=-6;
(3)log5.73=m
(4)()4=16;
(5)102=0.01;
(6)e2.303=10.
 
例2分析:将对数式化为指数式,再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求出x.
解:(1)


(2)


  (3)

  (4) 

所以
 
练习(生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解答:1.(1)log28=3;
(2)log232=5;
(3)log2=-1;
(4)log27=-.
2.(1)32=9;(2)53=125;(3)22=;(4)34=.
3.(1)设x=log525,则5x=25=52,所以x=2;
(2)设x=log2,则2x==24,所以x=-4;
(3)设x=lg1000,则10x=1000=103,所以x=3;
(4)设x=lg0.001,则10x=0.001=103,所以x=-3.
4.(1)1;(2)0;(3)2;(4)2;(5)3;(6)5.
 
 
通过这二个例题的解答,巩固所学的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提高运算能力.
归纳
总结
1.对数的定义及其记法;
2.对数式和指数式的关系;
3.自然对数和常用对数的概念.
 
先让学生回顾反思,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完善.
巩固本节学习成果,形成知识体系.
课后
作业
作业:2.2 第一课时  习案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新知
提升能力

备选例题

例1 将下列指数式与对数式进行互化.

(1)       (2)      (3)     (4)

[分析]利用ax = Nx = logaN,将(1)(2)化为对数式,(3)(4)化为指数式.

[解析](1)∵,∴x =64

(2)∵,∴

(3)∵,∴

(4)∵logx64 = –6,∴x-6 = 64.

[小结]对数的定义是对数形式与指数形式互化的依据,同时,教材的“思考”说明了这一点. 在处理对数式与指数式互化问题时,依据对数的定义ab = Nb = logaN进行转换即可.

例2  求下列各式中的x.

(1);  

(2)

(3)

[解析](1)由

= 2–2,即 .

(2)由,得

.

(3)由log2 (log5x) = 0得log5x = 20 = 1.

x = 5.

[小结](1)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是求真数、底数的重要手段.

(2)第(3)也可用对数性质求解.如(3)题由log2(log5x) = 0及对数性质loga1=0.

知log­x = 1,又log55 = 1. ∴x = 5.

试题详情

启发式

启发学生从指数运算的需求中,提出本节的研究对象--对数,从而由指数与对数的关系认识对数,并掌握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而且要明确对数运算是指数运算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过程中,加深对于定义的理解,为下一节学习对数的运算性质打好基础.

试题详情

(1)重点: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及对数的性质

(2)难点:推导对数性质的

试题详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数的运算法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思维品质 .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4)让学生理解平均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详情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引出对数定义与性质 .

试题详情

1.知识技能:

①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②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

③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 .

试题详情

12.(21分)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木板C,在C上左端和距左端x处各放有小物块ABAB的体积大小可忽略不计,AB与长木板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C的质量均为m,开始时,BC静止,A以某一初速度v0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B与板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物体A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要使物块A、B相碰,物块A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