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换底公式的概念,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换底公式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倾听并接受别人意见的优良品质.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换底公式,并通过换底公式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
(2)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培养学生学会共同学习的能力.
(3)通过应用对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思想,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换底公式,会用换底公式将一般的对数化为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化简和证明.
(2)能将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对数问题并加以解答.
教学 环节 |
教学内容 |
师生互动 |
设计意图 |
提出 问题 |
1.提出问题 (P72思考题)中,哪一年的人口数要达到10亿、20亿、30亿……,该如何解决? 即:在个式子中,分别等于多少? 象上面的式子,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对数(引出对数的概念). |
老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启发学生从指数运算的需求中,提出本节的研究对象--对数, |
由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概念 形成 |
合作探究:若1.01x=,则x称作是以1.01为底的的对数.你能否据此给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一般地,如果ax=N(a>0,且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ogaN,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举例:如:,读作2是以4为底,16的对数. ,则,读作是以4为底2的对数. |
合作探究 师:适时归纳总结,引出对数的定义并板书. |
让学生经历从“特殊一一般”,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概念 深化 |
1.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在对数的概念中,要注意: (1)底数的限制>0,且≠1 (2) 指数式对数式 幂底数←→对数底数 指 数←→对数 幂 ←N→真数 说明:对数式可看作一记号,表示底为(>0,且≠1),幂为N的指数工表示方程(>0,且≠1)的解. 也可以看作一种运算,即已知底为(>0,且≠1)幂为N,求幂指数的运算. 因此,对数式又可看幂运算的逆运算. 2. 对数的性质: 提问:因为>0,≠1时, 则 由1、0=1 2、1= 如何转化为对数式 ②负数和零有没有对数? ③根据对数的定义,=? (以上三题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个别提问解答) 由以上的问题得到 ① (>0,且≠1) ② ∵>0,且≠1对任意的力,常记为. 恒等式:=N 3. 两类对数 ① 以10为底的对数称为常用对数,常记为. ② 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常记为. 以后解题时,在没有指出对数的底的情况下,都是指常用对数,如100的对数等于2,即. |
掌握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而且要明确对数运算是指数运算的逆运算. |
通过本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用联系的关点观察问题. |
应用 举例 |
例1 将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 (1)54=625; (2)2-6=; (3)()m=5.73; (4)log16=-4; (5)lg0.01=-2; (6)ln10=2.303. 例2: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 (1) (2) (3) (4) 课本P74练习第1,2,3,4题. |
例1分析:进行指数式和对数式的相互转化,关键是要抓住对数与指数幂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个量在对应式子中扮演的角色. (生口答,师板书) 解:(1)log5625=4; (2)log2=-6; (3)log5.73=m; (4)()-4=16; (5)10-2=0.01; (6)e2.303=10. 例2分析:将对数式化为指数式,再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求出x. 解:(1) (2) (3) (4) 所以 练习(生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解答:1.(1)log28=3; (2)log232=5; (3)log2=-1; (4)log27=-. 2.(1)32=9;(2)53=125;(3)2-2=;(4)3-4=. 3.(1)设x=log525,则5x=25=52,所以x=2; (2)设x=log2,则2x==2-4,所以x=-4; (3)设x=lg1000,则10x=1000=103,所以x=3; (4)设x=lg0.001,则10x=0.001=10-3,所以x=-3. 4.(1)1;(2)0;(3)2;(4)2;(5)3;(6)5. |
通过这二个例题的解答,巩固所学的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提高运算能力. |
归纳 总结 |
1.对数的定义及其记法; 2.对数式和指数式的关系; 3.自然对数和常用对数的概念. |
先让学生回顾反思,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完善. |
巩固本节学习成果,形成知识体系. |
课后 作业 |
作业:2.2 第一课时 习案 |
学生独立完成 |
巩固新知 提升能力 |
备选例题
例1 将下列指数式与对数式进行互化.
(1) (2) (3) (4)
[分析]利用ax = Nx = logaN,将(1)(2)化为对数式,(3)(4)化为指数式.
[解析](1)∵,∴x =64
(2)∵,∴
(3)∵,∴
(4)∵logx64 = –6,∴x-6 = 64.
[小结]对数的定义是对数形式与指数形式互化的依据,同时,教材的“思考”说明了这一点. 在处理对数式与指数式互化问题时,依据对数的定义ab = Nb = logaN进行转换即可.
例2 求下列各式中的x.
(1);
(2);
(3);
[解析](1)由
得= 2–2,即 .
(2)由,得,
∴.
(3)由log2 (log5x) = 0得log5x = 20 = 1.
∴x = 5.
[小结](1)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是求真数、底数的重要手段.
(2)第(3)也可用对数性质求解.如(3)题由log2(log5x) = 0及对数性质loga1=0.
知log5x = 1,又log55 = 1. ∴x = 5.
启发式
启发学生从指数运算的需求中,提出本节的研究对象--对数,从而由指数与对数的关系认识对数,并掌握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而且要明确对数运算是指数运算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过程中,加深对于定义的理解,为下一节学习对数的运算性质打好基础.
(1)重点: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及对数的性质
(2)难点:推导对数性质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数的运算法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思维品质 .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4)让学生理解平均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引出对数定义与性质 .
1.知识技能:
①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②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
③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 .
12.(21分)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木板C,在C上左端和距左端x处各放有小物块A和B,A、B的体积大小可忽略不计,A、B与长木板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C的质量均为m,开始时,B、C静止,A以某一初速度v0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B与板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物体A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要使物块A、B相碰,物块A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