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2625  392633  392639  392643  392649  392651  392655  392661  392663  392669  392675  392679  392681  392685  392691  392693  392699  392703  392705  392709  392711  392715  392717  392719  392720  392721  392723  392724  392725  392727  392729  392733  392735  392739  392741  392745  392751  392753  392759  392763  392765  392769  392775  392781  392783  392789  392793  392795  392801  392805  392811  392819  447090 

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发现对数函数的图象的特点.

试题详情

2、难点:底数a对图象的影响.

试题详情

1、重点:

(1)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2)对数函数性质的初步应用.

试题详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倾听、接受别人意见的优良品质.

试题详情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和与人合作精神.

(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试题详情

1.知识技能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实际中的简单应用.

试题详情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复习
引入
 
复习:对数的定义及对数恒等式
  (>0,且≠1,N>0),
指数的运算性质.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对数的概念和对数恒等式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学习新知前的简单复习,不仅能唤起学生的记忆,而且为学习新课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提出
问题
探究:在上课中,我们知道,对数式可看作指数运算的逆运算,你能从指数与对数的关系以及指数运算性质,得出相应的对数运算性质吗?如我们知道,那如何表示,能用对数式运算吗?
如:
.
于是 由对数的定义得到




即:同底对数相加,底数不变,真数相乘
提问:你能根据指数的性质按照以上的方法推出对数的其它性质吗?
 
学生探究,教师启发引导.
 
 
概念
形成
(让学生探究,讨论)
如果>0且≠1,M>0,N>0,那么:
(1)
(2)
(3)
证明:
(1)令
   则: 
  
又由

即:
(3)

  



=0时,显然成立.
  
 

让学生多角度思考,探究,教师点拨.
 
让学生讨论、研究,教师引导.
让学生明确由“归纳一猜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是发现数学结论的有效方法,让学生体会“归纳一猜想一证明”是数学中发现结论,证明结论的完整思维方法,让学生体会回到最原始(定义)的地方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策略.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字母的认识和利用,体会从“变”中发现规律.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进一步体会上一环节的设计意图.
概念
深化
合作探究:
1. 利用对数运算性质时,各字母的取值范围有什么限制条件?
 

 

 
2. 性质能否进行推广?
 

 

 

 
 
(师组织,生交流探讨得出如下结论)
底数a>0,且a≠1,真数M>0,N>0;只有所得结果中对数和所给出的数的对数都存在时,等式才能成立.
 
(生交流讨论)
性质(1)可以推广到n个正数的情形,即
loga(M1M2M3Mn)
=logaM1+logaM2
+logaM3+…
+logaMn(其中a>0,且a≠1,M1M2M3Mn>0).
 
 
 
应用
举例
例1 用表示下列各式
(1)  
(2) 
 
 
 
 
 
 
 
 
 
 
 
 
 
 
 
 
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例3计算:
(1)lg14-2lg+lg7-lg18;
(2)
(3).
 
 
 
 
 
 
 
 
 
 
 
 
 
 
 
 
 
 
 
 
 
 
 
 
课本P79练习第1,2,3.
 
 
 
 
 
 
 
 
 
 
 
 
 
 
 
 
 
 
 
 
 
 
 
 
 
 
 
 
 
 
补充练习:若a>0,a≠1,且xy>0,N∈N,则下列八个等式:
①(logax)n=nlogx
②(logax)n=loga(xn);
③-logax=loga();
=loga();
=logax
logax=loga
an=xn
⑧loga=-loga.其中成立的有________个.
 
学生思考,口答,教师板演、点评.
例1分析:利用对数运算性质直接化简.
(1) 
 
(2)



   =

小结:此题关键是要记住对数运算性质的形式,要求学生不要记住公式.
 
例2解(1)


(2)

 
例3(1)解法一:
lg14-2lg+lg7-lg18
=lg(2×7)-2(lg7-lg3)+lg7-lg(32×2)
=lg2+lg7-2lg7+2lg3+lg7-2lg3-lg2=0.
解法二:lg14-2lg+lg7-lg18=lg14-lg()2+lg7-lg18=lg=lg1=0.
(2)解:
===.
(3)解:

=
==.
小结:以上各题的解答,体现对数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应注意掌握变形技巧,每题的各部分变形要化到最简形式,同时注意分子、分母的联系,要避免错用对数运算性质.
 
课本P79练习第1,2,3.
答案:1.(1)lg(xyz)=lgx+lgy+lgz
(2)lg=lg(xy2)-lgz
=lgx+lgy2-lgz
=lgx+2lgy-lgz
(3)lg
=lg(xy3)-lg
=lgx+lgy3lgz
=lgx+3lgylgz
(4)lg
=lg-lg(y2z)
=lgx-lgy2-lgz
=lgx-2lgy-lgz.
2.(1)7;(2)4;(3)-5;(4)0.56.
3.(1)log26-log23
=log2=log22=1;
(2)lg5-lg2=lg
(3)log53+log5
=log5=log51=0;
(4)log35-log315
=log3 =log3=log331
=-1.
 
补充练习答案:4
 
通过例题的解答,巩固所学的对数运算法则,提高运算能力.
归纳
总结
1.对数的运算性质.
2.对数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应掌握变形技巧:
(1)各部分变形要化到最简形式,同时注意分子、分母的联系;
(2)要避免错用对数运算性质.
3.对数和指数形式比较:
式子
ab=N
名称
a--幂的底数
b--幂的指数
N--幂值
运算性质
am·an=am+n
am÷an=amn
(am)n=amn
(a>0,且a≠1,mn∈R)
式子
logaN=b
名称
a--对数的底数
b--以a为底的N的对数
N--真数
运算性质
loga(MN)=logaM+logaN
loga=logaM-logaN
logaMn=nlogaM(n∈R)
(a>0,且a≠1,M>0,N>0)

  学生先自回顾反思,教师点评完善.
  通过师生的合作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形成知识体系.
课后
作业
作业:2.1 第四课时  习案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新知
提升能力

备选例题

例1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

(2).

[解析](1)方法一:

原式=

   =

   =

   =.

方法二:原式=

=

=.

(2)原式=2lg5 + 2lg2 + lg5 (2lg2 + lg5) + (lg2)2

     =2lg10 + (lg5 + lg2)2

     = 2 + (lg10)2

     = 2 + 1 = 3.

[小结]易犯lg52 = (lg5)2的错误.

这类问题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将式中真数的积、商、方根运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将它们化为对数的和、差、积、商,然后化简求值;

另一种方法是将式中的对数的和、差、积、商运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将它们化为真数的积、商、幂、方根,然后化简求值. 计算对数的值时常用到lg2 + lg5 = lg10 = 1.

例2:(1)已知lg2 = 0.3010,lg3 = 0.4771,求lg

(2)设logax = m,logay = n,用mn表示

(3)已知lgx = 2lga + 3lgb – 5lgc,求x.

[分析]由已知式与未知式底数相同,实现由已知到未知,只须将未知的真数用已知的真数的乘、除、幂表示,借助对数运算法则即可解答.

[解析](1)

0.4771+0.5 – 0.1505

= 0.8266

(2)

(3)由已知得:

.

[小结]①比较已知和未知式的真数,并将未知式中的真数用已知式的真数的乘、除、乘方表示是解题的关键,并且应注意对数运算法则也是可逆的;②第(3)小题利用下列结论:同底的对数相等,则真数相等. 即logaN = logaMN = M.

试题详情

针对本节课公式多、思维量大的特点,采取实例归纳,诱思探究,引导发现等方法.

试题详情

2.教学难点: 对数的运算性质发现过程及其证明.

试题详情

1.教学重点:对数运算性质及其推导过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