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2628  392636  392642  392646  392652  392654  392658  392664  392666  392672  392678  392682  392684  392688  392694  392696  392702  392706  392708  392712  392714  392718  392720  392722  392723  392724  392726  392727  392728  392730  392732  392736  392738  392742  392744  392748  392754  392756  392762  392766  392768  392772  392778  392784  392786  392792  392796  392798  392804  392808  392814  392822  447090 

2.在C4H10S中,S原子以两个单键与其它原子相连接,它具有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A、  7    B、    6   C、   5     D、  4

试题详情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质子数相同的两微粒,一定属于同一元素

B、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  只含一种分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D、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试题详情

2.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对昆虫具有强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其中对光稳定的溴氰菊酯的结构简式如右图:

 

下列对该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烃   (B)属于卤代烃

(C)在酸性条件下不水解  (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随堂作业]

试题详情

1.  在常温下,10mLpH==10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加入pH ==4的一元酸HA溶液至pH刚好等于7(假设反应前后总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 ==c(K+)   (B)c(H+)==c(OH-)<c(K+)<c(A-)

(C)V≥20mL    (D)V≤20mL

试题详情

2. 短周期元素单质A和B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酸,在A中加入盐酸,在B中加入稀H2SO4,反应完全后,生成相同状况下的H2的体积分别为VA和VB,而且VA≠VB若要确定反应生成物中A和B的化合价,至少还需知道的数据是        

A.VA∶VB的值

B.VA或VB的值

C.A或B的物质的量

D.HCl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题型二] 筛选法 

[例1]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Mg2+ 、SO42- 、Cl-  (B)Ba2+、 K+ 、OH-、NO3-

(C)Al3+ 、Cu2+ 、SO42- 、Cl-   (D) Na+ 、Ca2+ 、Cl- 、AlO2-

[点拔]

离子共存题是高考题的常考点之一。本题有两个限定条件,一是pH=1,表明溶液为强酸性溶液,二是无色溶液。按此两个条件再加上离子是否共存对各个选项进行逐项分析。(A)组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且为无色,符合题意;(B)组离子为无色,可以共存,但其中的OH-与H+不能共存,应予排除;(C)组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其中的Cu2+ 在水溶液中显蓝色,也应排除;(D)组离子中AlO2-在酸性条件下会迅速水解而不能共存,也应排除。

[例2]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玻璃态,体积缩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玻璃态水是分子晶体

[点拔]本题是一个信息给予题,读懂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由题给信息知,玻璃态水的“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表明水由液态变玻璃态其体积不变;此外,“玻璃态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因而答案(A)(B)(D)错误,

[规律总结]

又称排除法或淘汰法。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要求,将选项中不合题意的答案,逐个排除,加以淘汰,剩下来的就是正确答案。

[巩固]

试题详情

1. 混合下列各组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加热蒸干产物并在300℃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为纯净物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

(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H4)2SO4与BaCl2溶液

(C)等物质的量的NaHCO3与Na2O2固体

(D)在NaBr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

试题详情

11(16分) 如图所示,质量为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8 N,当小车向右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块从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g=10m/s2).

12. (18分) 如图所示,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υ=lOm/s运动,已知传送带与水平面成θ=37°

角,PQ=16m,将一小物块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上P点,物块与此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g=lOm/s2,求:(sin37°=0.6 cos37°=0.8)  

   (1)当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小物块运动到Q点的时间为多少?

  (2)当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小物块运动到Q点的时间为多少?

13(20分) 一个弹簧放在水平地面上,Q为与轻弹簧上端连在一起的秤盘,P为一重物,已知P的质量M=10.5kg, Q的质量m=1.5 kg,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 k=800N/m,系统处于静止,如下图所示,现给P施加一个方向竖直向上的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s以后,F为恒力,求力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取g=10m/s2).

试题详情

10.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必须平衡摩擦力.

(1)某同学平衡摩擦力时是这样操作的:将小车静止地放在水平长木板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慢慢垫高,如图(乙),直到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木板向下滑动为止.请问这位同学的操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当如何进行?

  答:                              .

(2)如果这位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然后不断改变对小车的拉力F,他得到M(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情况下的a-F图线是下图中的     (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3)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f=50Hz. 下图是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E每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写出用s1、s2、s3、s4以及f来表示小车加速度的计算式:a=       . 根据纸带所提供的数据,算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题详情

9. 现要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木板(如图)、木块、计时器一个、米尺.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

①让木块从斜面上方一固定点D从静止开始下滑到 

斜面底端A处,记下所用的时间t

   ②用米尺测量D与A之间的距离s,则木块的加速度a      

③用米尺测量长木板顶端B相对于水平桌面CA的高度h和长木板的总长度l.设木块所受重力为mg,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木块所受的合外力F =_____ .

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入测量值计算求出的值.

⑤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上述测量和计算.

⑥求出的平均值.

(2)在上述实验中,如果用普通的秒表作为计时器,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某同学提出了以下的方案,其中合理的意见是      .(填写代号)

A.选用总长度l较长的木板.    B.选用质量较大的木块.

C.使木块从斜面开始下滑的起点D离斜面底端更远一些.

D.使长木板的倾角尽可能大一点.

试题详情

8. 如图所示,一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一质量为0.05kg的木块B固定在弹簧的上端,一质量为0.05kg的木块A置于木块B上,AB两木块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2cm;再在木块A上施一向下的力F,当木块A下移4cm时,木块AB静止,弹簧仍在弹性限度内,g取10m/s2.撤去力F的瞬间,关于BA的作用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N    B.0.5N    C.1.5N    D.1N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