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2762  392770  392776  392780  392786  392788  392792  392798  392800  392806  392812  392816  392818  392822  392828  392830  392836  392840  392842  392846  392848  392852  392854  392856  392857  392858  392860  392861  392862  392864  392866  392870  392872  392876  392878  392882  392888  392890  392896  392900  392902  392906  392912  392918  392920  392926  392930  392932  392938  392942  392948  392956  447090 

4.下列哪个材料不是对古时男耕女织生产模式的描述           

A.张籍《采樵吟》:“上山采樵选枯树,深处樵多出辛苦” 

B.汉代谚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C.孟郊在《织妇词》中说:“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D.荀阐之,官给事中,《南史·荀伯玉传》中对其女记云:“当嫁,明日应行,今夕逃随人去,家寻求不能得。”

试题详情

3、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试题详情

2.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试题详情

1.促使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因素是

A.私田的大量出现  B.各国的税制改革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商鞅变法  

试题详情

(一)、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对这一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

 大堰河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她还是博大的,她能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

 她又是悲苦的,贫苦的,劳累的。多年的贫苦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健康,年仅40多岁就含泪地去了。

 她是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是普通母亲的代表,也是对全中国劳动人民的赞美。(二)诗中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是一首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全篇不断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隽永。

 诗中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节的“大堰河”,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节的“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10、11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

试题详情

1、《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由诗。

 “什么是‘自由诗’?简单说,这种诗体,有一句占一行的,有一句占两行的;每行没有一定音节,每段没有一定行数;也有整首诗不分段的。‘自由诗’有押韵的,有不押韵的。‘自由诗’没有一定的格式,只有旋律,念起来流畅,象一条小河,有时声音高,有时声音低,因感情起伏而变化”(艾青《诗的形式问题》)。

 “自由诗”,绝非“放荡不羁”,而是一种“自由”其外,“诗神”其中的富有“散文美”的现代诗歌的精品。

2、《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

 就这首诗的总的倾向而言,作者并没有向读者讲述有关他乳母的完整的或大体完整的故事,他利用这些片断的故事或画面,目的是倾吐对大堰河的深情。所以这首诗是抒情诗,不是叙事诗。

试题详情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试题详情

 从回忆过渡到现实,诗人的感情也达到了高潮。一连串的排比句,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礼赞。

 最后一节,句式又整齐的排比,转为长短错落,语气也又急促变舒缓。

试题详情

第一层:第3—4节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点明了时间和环境,既是写实,借写景来烘托压抑而悲愤的氛围。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诗人以深情的的笔调描写这位贫苦的农民保姆,没有正面刻画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而是在环境、气氛上多用笔墨,写了一大串与大堰河相关的事物:压着雪、满是荒草的坟墓;因无人出入而关闭了的破旧农舍;仅仅一丈平方而又早已变成别人的园地;无人光顾而长满了青苔的石椅……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令人伤感的悲凉画面。而开篇就写大堰河的墓地,则为全诗罩上了悲剧的气氛。

第二层,第5—6节

 描写“我”在大堰河家里的情景。

 诗人深情地回忆起大堰河厚大的手掌。这是一双勤劳、温暖的母亲的手。诗人没有用抽象的词句,而是用鲜明的画面,把她的繁重劳动表现出来。

 问:通过“搭”“拍”“放”“补”“拿”等动作表现什么?

 表现出保姆的辛苦和劳累。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堰河仍然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通过对比表现了深厚的母子情意。

 第6节

 问:为什么艾青走了,本来,可以卸下一付负担,应该高兴,但是她却流泪了。

 答:在这泪水里,包含了贫苦的保姆对乳儿无比真挚深厚的感情。

第三层、第7—8节

 写回到父母家后的感受和大堰河的生活。

 第7节:

 问:从哪些方面描绘自己的家?

 答: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描绘了自己的家,和大堰河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问:为什么要和大堰河的家做对比?

 答:他所回忆的一切都是在展现大堰河的淳朴善良。

 第8节:

 但是生活对大堰河是很残酷的,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了繁重的劳作。那大堰河为什么笑啊?

 答:反映了大堰河不向艰难生活低头的倔强性格,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她的麻木和不觉悟。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的笑,比满眼眼泪更凄楚。

 第四层:第9—11节

 描绘了大堰河的悲剧结局。

 第9节:展现大堰河死时的情景。

 她是在梦还没有醒来的时候死去的。也就是说,她是在没有弄清自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没有弄清解脱悲剧命运的道路时死去了。

 问:诗人强调:“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为什么?

 答:这样写加重了悲剧气氛,表达了自己非常遗憾之情。

 第10节:用几个排比句,描绘勤劳一生的大堰河死后的悲惨境遇。最可悲的是大堰河的悲剧还在他的丈夫和他的儿子身上重复和继续着,只有他的乳儿“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里的咒语”,这也许是给死去的大堰河一点宽慰吧!

 由此可见,诗人在主体部分,以自己的深情笔墨,尽情讴歌了“大堰河”勤劳、淳朴、善良的感人形象,并借此表达诗人对她的感激之情,这样的情感是人世间的大美。

试题详情

 第一节内容:交代了“我”与大堰河的关系以及大堰河悲惨的身世。这三句诗的容量很大,所交代的所给我们展示的内容都经过了作者精心选择和加工。诗人舍弃了大堰河的家世及其许许多多的生活遭遇,只写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问:分析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大堰河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明确:大堰河,和诗中说的一样,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河,大堰河是谐音,她从小就嫁到艾青的村庄里做童养媳,度过了悲苦的一生。作者仅仅抓住了人物的名字这个细节来描写,这个贫困保姆的名字问题,看似平淡无奇,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压迫下贫苦妇女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和价值。

 童养媳:领养人家的小女孩儿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再结婚,这样的小女孩叫童养媳。

 最后一句反复: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贫苦保姆的真挚同情。

 第二节,首先交代“我”的阶级出身。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实际上遭到了父母的变相遗弃。出身贫贱的大堰河,却给予了这位弃儿以深厚的母爱。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