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 )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解析:血浆pH保持在7.35-7.45之间。原因是血液中有成对的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和NaH2PO4/Na2HPO4,体内产生的大量乳酸可以和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使pH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A
6.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解析:胰蛋白酶由消化腺分泌到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浆蛋白、淋巴因子、葡萄糖、胰岛素在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D
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 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A
4.(2010·广州质检)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③⑤
解析: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强,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液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过多时,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液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答案:C
3.(2010·临沂质检)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过多引起的,导致组织液过多的原因有:过敏反应、肾 炎、营养不良、淋巴管阻塞以及毛细血管壁破损等。
答案:D
2.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 )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解析:神经递质在神经元的细胞内合成,激素在核糖体或是细胞质中合成;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线粒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因此①③⑥不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血浆或是组织液中,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中,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
答案:D
1.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③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下图所示: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解析:脑细胞代谢消耗动脉血带来的O2,排出的CO2使血液变为静脉血,即⑤处O2浓 度高于①,CO2则相反。组织细胞与外界交换的过程为:
饭后大量食物消化,经血液循环流入肝脏代谢或转化为糖原,而流出的血中血糖降至正常水平,此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降糖激素--胰岛素则进入血液经静脉流出。
答案:B
2.5 V”挡时指针位于b,则被测电压是 V.
图实-11-10
(2)如图实-11-11甲所示为一黑箱装置,盒内有电源、电阻等元件,a、b为黑箱的两
个输出端.
①为了探测黑箱,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几步测量:
A.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量a、b间的电阻;
B.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测量a、b间的输出电压;
C.用多用电表的电流挡测量a、b间的输出电流.
你认为以上测量中不妥的有: (填序号).
②含有电源的黑箱相当于一个“等效电源”,a、b是等效电源的两极.为了测定这个等
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该同学设计了如图实-11-11乙所示的电路,调节变阻器的
阻值,记录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在方格纸上建立了U-I坐标,根据实验数据
画出了坐标点,如图实-11-11丙所示.请你做进一步处理,并由图求出等效电源的电
动势E= V,内阻r= Ω.
图实-11-11
③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会产生系统误差,则采用此测量电路所测得的电动势与
实际值相比 ,测得的内阻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
同”).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指针位于a时,示数为50,被测电阻的阻值为50×10 Ω=500
Ω;从图中可以看出指针位于b时,所测电压为2.0 V.
(2)①A中不能用欧姆挡直接测量含电源电路的电阻;C中可能会造成短路,不能用多
用电表的电流挡直接测量a、b间的输出电流.
②作出等效电源的U-I图线,如图所示,把图线延长得出
在U轴上的截距为1.45,即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为1.45 V,求出
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0.75,即等效电源的内阻为0.75 Ω.
③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采用此测量电路所测得的电动势与
内阻都偏小.
答案:(1)500 2.0 (2)①AC ②1.45 0.75 ③偏小
偏小
()
8. (2010·河源月考)(1)多用电表是实验室和生产实际中常用的仪器.使用多用电表进行了两
次测量,指针所指的位置分别如图实-11-10中a、b所示.若选择开关处在“×10 Ω”
的欧姆挡时指针位于a,则被测电阻的阻值是 Ω.若选择开关处在“直流电压
7. 测量一只量程已知的电压表的内阻,器材如下:
A.待测电压表(量程3 V,内阻未知)一块
B.电流表(量程3 A,内阻0.01 Ω)一块
C.定值电阻(阻值5 kΩ,额定电流0.5 A)一个
D.电池组(电动势小于3 V,内阻可忽略)一个
E.多用电表一块
F.开关两只
G.导线若干
有一同学利用上面所给器材,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1)用多用电表进行粗测: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有3种倍率,分别
是×100 Ω、×10 Ω和×1 Ω.该同学选择×10 Ω倍率,用正确的操
作方法测量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太小.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
量,应选择 倍率.换挡后,应注意 .若重新测 图实-11-8
量的结果如图实-11-8所示,那么测量结果大约是 .
(2)为了更准确地测出该电压表内阻的大小,该同学设计了如图实-11-9甲、乙所示
的实验电路.你认为其中较合理的是 (填“甲”或“乙”)电路,其理由是
.
图实-11-9
(3)用你选择的电路进行实验时,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用上述
所测各量表示电压表内阻,其表达式应为RV= .
解析:(1)指针偏角较小,说明所选量程较小,应选用较大的挡位,即选×100,测量结
果为3 kΩ.
(2)电压表内阻太大,甲图中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太小,读数误差较大,故选乙图.
(3)在乙图中,先闭合S1,测出S2闭合前后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U1、U2,则U2近似等
于电源的电动势.
所以有: ,
解得:RV=U1R/(U2-U1).
答案:(1)×100 Ω 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3 kΩ
(2)乙 因为甲图中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太小,读数误差较大
(3)S2闭合前后电压表的读数U1、U2 U1R/(U2-U1)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