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87年,邓小平提出:“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
根据材料回答:
(1)邓小平这里强调“现在”应该要讲什么?(4分)
(2)邓小平这个时候在对市场作用的认识方面有哪些创新?(6分)
解析:回答本题注意1987年这个时间界限。1987年召开了党的十三大,结合十三大“要求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统一”的政策回答,注意和“单纯地搞计划经济”这个政策比较,简要指出其理论意义。
答案:(1)邓小平这里讲的“现在”应该要讲的是“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4分)
(2)这个时候,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相比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来说,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商品经济,突破了一直以来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6分)
3.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中有两次重大的改革调整,一次是美国于1933年实施的罗斯福新政,一次是中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
(1)请简要说明这两次重大的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5分)
(2)这两次重大的经济改革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如何正确对待计划与市场?(5分)
解析:本题以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两次重大经济改革的史实为背景材料,围绕“计划”和“市场”设置了相互联系的两个问题。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的了解情况。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答案:(1)①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②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分)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消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5分)
2.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材料二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经济体制?(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6分)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历史上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社会变革为切入点,考查知识迁移及对材料信息的提炼运用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对重要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综合分析归纳能力。
答案:(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分)
(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6分)
1.《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指出,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的以高度集中统一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这种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邓小平同志立足中国实际,规划了从农村到城市、从个体到国有、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和文化改革的渐进式改革蓝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最终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弊端?(5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5分)
答案:(1)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过度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5分)
6.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问题,曾经是困扰着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问题才得以真正解决。毛泽东在探索实践中,对商品经济理论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也有难以避免的缺点和失误。
(1)毛泽东对商品经济理论的精辟论述有哪些?(5分)
(2)毛泽东对商品经济理论的认识存在着哪些历史局限性?(5分)
答案:(1)①商品经济适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消灭商品生产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必须利用商品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并强调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②不能把商品生产同资本主义生产混为一谈。③商品生产的命运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密切关系。④生活资料是商品,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5分)
(2)①对商品经济的范围界定的还较小。其实生产资料都可以是商品。②对价值规律作用的看法也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起作用,还要利用它;另一方面又认为它不能起决定作用,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计划。(5分)
5.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集中阐述了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成果。其中多数政策主张直到今天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贯穿《论十大关系》全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4分)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所强调的对待外国经验的正确态度是什么?(6分)
答案:(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这是贯穿《论十大关系》全篇的中心思想。(4分)
(2)要正确对待外国经验,洋为中用,对于加速本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6分)
4.苏联理论界有人认为,由于历史赋予了苏维埃国家特殊的作用,它的领导人能够依靠政权的力量废除现存的政治经济学规律,制定、创造新的规律。
针对上述观点,斯大林指出,这是完全不对的,不能把我们的年度计划和五年计划跟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混为一谈。
前一种观点的实质是什么?(4分)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与客观经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6分)
解析:设计此探究意在认识斯大林对列宁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理解斯大林在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否起作用等问题上的突破。通过探究,体会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的艰难历程,感悟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
答案:材料反映了斯大林与一些经济界人士对经济规律认识的不同观点。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人们只有认识、利用规律,而不能消灭、创造规律。(2分)
前一种观点认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就是苏维埃政权创造出来的,其实质是否认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唯意志论的表现。(2分)
斯大林认为经济发展规律是反映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但是不能消灭这些规律或创造新的经济规律。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要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4分)
国民经济的计划必须建立在符合规律的基础上,计划本身不是规律,但是,计划和规律并不是对立的,计划不是臆测的计划,不是想当然的计划。(2分)
3.比较苏联“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0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两者的相同点可以从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取得的效果以及实施的背景上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得出启示:如何看待计划和市场;如何看待传统思想和理论创新等。
答案:①苏联“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两者实施的政策都和传统的理论相违背,但是都适应了新的时代要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两者的政策都做到了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结合。(5分)
②启示: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本国实际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在经济发展中,既要注重市场的调节作用,也要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把两者结合起来,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5分)
1.(2009·江苏)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曾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过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有何变化?(4分)
(2)简述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创新及其意义。(6分)
答案:(1)实施新经济政策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主张消灭商品经济,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实施新经济政策后,列宁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由国家调节商业。不过,列宁仍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4分)
(2)①邓小平认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6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