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布置作业(2分钟)
1. 预习剩下的自然段
2. 就作者的游山经历写一写你的心得体会。(500字以内,可写作者游山经历对你的启发,或结合自己以往的经历写一写自己的体会,不提倡照书本的观点陈述,能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为佳。)
第二课时
目标:1.读懂剩下的自然段,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人生哲理,并能谈谈自己的体会。
2.继续积累文言知识
(四)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着重讲解1、2自然段。(23分钟)
1. 串讲“褒禅山亦谓之华山……谓之后洞也。”并请同学上黑板画出观光路线图,使之对褒禅山的人文自然风光留有深刻印象。 (形式:请同学轮着逐句翻译,老师点评个别字词句,并在点评期间请其一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当下翻译句子中的景物的位置。台下的同学们判断指正。 )
2. 一二段的重点字词句:
(1)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
(2)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 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6)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7)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8)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9)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0)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11)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12)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3)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14)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三) 作者及课文背景介绍(3分钟)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现江西省临川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祐三年(公元1085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强化统治力量,以防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迭遭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其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ppt上展示) 时代背景资料: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
(二) 指导自读(4+5分钟)
1. 放课文录音,并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完成下面要求:
(1) 注意字音与句读(舍 庐冢 谬 瑰怪 胜道 咎 穴 窈 相)
(2) 圈出所有“其”字(20处)
(3) 找出文中最触动你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2. 提问(2)
听完录音了,现在同学们清楚了王安石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了吗?
(请同学回答/全班齐答。提示:游褒禅山及其游后的所感)好,那么回到刚才的问题,文中最能触动大家心灵的句子是哪一句呢?(…………,在老师第一次学者文章的时候,我拿笔画下的是下面的句子“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简单讲一下自己的感受……。好了,不知道大家听了那么多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有没有发现一个共同点呢?(都是王安石议论的内容居多,提出这篇游记与一般游记的不同之处,即事明理,叙议结合)。面对同一篇课文,同学们也各有不同的触动点,面对同一样的景色,不同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就如我们的作者王安石。)
(一) 导入新课(3分钟)
3、 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翻译、理解、感悟、背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作者“深思慎取”“尽吾志”的思想,明白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借鉴意义。(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重点难点:
1.掌握古文的字词句篇 2.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深思慎取”“尽吾志”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类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授+课件展示
教具:ppt和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两课时
预习布置: 1、朗读全文,掌握注释。 2、试画出作者游褒禅山的路线及沿途风景图(慧空禅院、华山洞、碑、后洞),课上抽查
教学程序:导语、导读,然后就是具体课文的解读
第一课时
目标:
1. 准确朗读课文,(字音、句读、感情)
2. 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初步理解文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3. 掌握古文的字词句篇(主要是1.2段)
4. 准确掌握作者的旅游经历(为理解下面议论作铺垫,并可让同学就此阐发个人的感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