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3106  393114  393120  393124  393130  393132  393136  393142  393144  393150  393156  393160  393162  393166  393172  393174  393180  393184  393186  393190  393192  393196  393198  393200  393201  393202  393204  393205  393206  393208  393210  393214  393216  393220  393222  393226  393232  393234  393240  393244  393246  393250  393256  393262  393264  393270  393274  393276  393282  393286  393292  393300  447090 

本文的诵读要把握好节奏,叙述的句子,要读得平缓;描写的句子,要读出意境;抒情

的句子,要随文中情感的变化而变化。乐则节奏明快,悲则节奏低慢。

在朗读时,应读出停顿,同时在句中可稍加延长。如:“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一些带“兮”字的句子,更要在“兮”字后稍做延长,以舒缓语气。如:“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试题详情

景中有情:“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山,徘徊于斗牛之间”。按照魏晋

南北朝的一些文人写作的风格,就得将这四句话繁衍成一段或几段,极尽优美辞藻之能事。苏轼的四句则不然,他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用了极为简练的笔墨,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意。清风轻拂人面,江上风平浪静。这两句话创造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环境,为下文写“乐”奠定了基础。“月出”两句,又活画出天上的情景。这“徘徊”真是神来之笔!从东山升起的月亮,似乎很理解人意,它慢慢升起,又不愿意离去,只在斗牛之间“徘徊”,好象愿意让人们尽情欣赏这美景;当然人们也希望月亮不要离去,他们需要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写景带上了感情色彩,抒情又借助了景物的描写,真是情景交融。

   情中有景:“纵一叶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那个“纵”字“凌”字,多么传神!多么尽兴!这都非常真切地表现了苏轼泛游长江时的愉快心情。但同时又是写景,长江水平如镜,碧波万顷,一叶小舟在水上纵情飞驰,作者完全兴致勃勃,放飞心灵,忘情自然,飘飘欲仙。通过作者的想象,描绘出作者欲飞升成仙的情景,情中有景。

试题详情

3、  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无穷无尽的宝藏,我们可以共同享用。

三层意思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怀。尽管政治失意,被贬黄州,但作者能以一种超脱的心境对待它,找到自己心理平衡的支撑点。

第五节,     客人转悲为喜。(由“悲”而“喜”)

试题详情

2、  人与天地万物一样,都是永存的,对天地没有什么可羡慕的。

试题详情

1、  天地万物变与不变,只是两种不同的认识而已。

试题详情

3、  哀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永恒。

第四节,     作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试题详情

2、  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无为者。

试题详情

第一节,     写作者和朋友泛游长江,尽情尽兴。(“乐”)

第二节,     写箫声哀怨,使客人的情感骤转。(由“乐”而“悲”)

第三节,     吹箫客人论述了曲调哀怨的原因:

1、  当年舳舻千里横槊赋诗的英雄现在在哪里?有为者尚且如此。

试题详情

4、成语: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

  月明星稀、横槊赋诗、一世之雄、沧海一粟、逝者如斯、杯盘狼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