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3117  393125  393131  393135  393141  393143  393147  393153  393155  393161  393167  393171  393173  393177  393183  393185  393191  393195  393197  393201  393203  393207  393209  393211  393212  393213  393215  393216  393217  393219  393221  393225  393227  393231  393233  393237  393243  393245  393251  393255  393257  393261  393267  393273  393275  393281  393285  393287  393293  393297  393303  393311  447090 

   (1)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体现在:一是分子骨架中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排列方式固定不变;二是每个DNA分子具有稳定的双螺旋结构,将易分解的含氮碱基排列在内侧;三是

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严格不变。

   (2)其分子结构的多样性是指组成DNA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总结为4n种,指具有n对碱基对的排列方式,不同的DNA分子其碱基对的数量也不尽相同,这样就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3)DNA的多样性决定了DNA的特异性,DNA的特异性是指不同的DNA分子所具有的独特的碱基数目和排列顺序。

经典例题剖析

例1.假设一个DNA分子片段中含碱基T共312个,占全部碱基的26%,则此DNA片段中碱基G所占百分比和数目分别是  ( )

  解析:DNA的碱基数目和比例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DNA中有一个A,必须有一个和其互补的T,有一个C,必有一个G,据这个原理可知G=(1-26%*2)/2=24%,又知T共312个,占26%,则可知DNA中共有碱基312/26%=1200,前面已计算出G占24%,则G的数目是1200*24%=288个。

解此类题关键在于充分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运用A=T,G=C的原理,只要告知任何一种碱基的比例,就可求出任意一种或几种碱基的比例。答案:24%  288个

例2. 分析一个DNA分子时,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该分子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 ) A.20%      B.30%      C.40%      D.70%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鸟嘌呤占DNA碱基总数为(1-30%×2)÷2=20%。双链中G+C=40%,推知单链中G+C=40%,一般情况下DNA双链上都应有G分布,所以G≤40%,但也有一种极端情况,使G集中分布在一条链上(无C),而另一条链上没有G(只有C)。所以该分子一条链上鸟嘌呤最大值可占该链的40%。答案:C

例3.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比鸟嘌呤多40%,两者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则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目的( )    A.44%       B.24%      C.14%      D.28%

解析:画出DNA简图。(如右图)

依题意,列出等量关系:

→A1=1.4G1……………①

→A1+G1=48…………②

联立①②得:A1 = 28

(3)依“等量代换”有:T2=Al=28,即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目的28%。 答案:D

例4(2004年春季全国理综,3)现有一待测核酸样品,经检测后,对碱基个数统计和计算得到下列结果:(A+T)/(G+C)=1,(A+G)/(T+C)=1。根据此结果,该样品(   )

   A.无法被确定是脱氧核糖核酸还是核糖核酸

   B.可被确定为双链DNA

   C.无法被确定是单链DNA还是双链D\A

   D.可被确定为单链DNA

   解析:双链DNA分子中,A=T,G=C,所以(A-G)/(T十C)=(A+C)/(T+G)=1。(A+T)=(G-C)的碱基比率在特殊情况下等于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等于l;在单链DNA分子中,A和T,G和C之间无对应关系,其(A-G)/(T十C)的比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等于1,特殊情况下等于1,所以题干给出的情况无法判断该核酸是单链ONA还是双链DNA。考查单、双链DNA分子中的碱基比率,能力要求B。

基础试题训练

1.(08海南)下列与生物体内核酸分子功能多样性无关的是(  )

A.核苷酸的组成种类   B.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C.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核苷酸的数量多少

试题详情

   (1)最根本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A十G=T+C或A+C=T+G;(A+G)/(T+C)=1。

   (3)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A十T与另一条链中的T+A的和相等,一条链中的G

  +C与另一条链中的C十G的和相等。

   (4)如果一条链中的(A十T)/(G+C)=a,那么另一条链中其比例也是a;如果一条链中(A十G)/(T+C)=b,那么在另一条链中其比例是1/b。

   (5)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两个非互补配对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50%,因为A十C=T+G、A+G=T+C。

   (6)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A+T的和占该链碱基比率等于另一条链中A+T的和占该链的碱基比率,还等于双链DNA分子中A+T的和占整个DNA分子的碱基比率。即(A1+T1)%=(A2+T2)%=总(A+T)%,同理:(G1+C1)%=(G2+C2)%=总(G十C)%。

试题详情

21.(2008年保定一调)根据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张良在劝刘邦定都关中时说:“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候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材料二 关中地区在古代曾是最理想的建都之地,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和时间最多、最长的地区。关中一带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关中平原的承载能力,人们为了生存,长期大规模开发土地资源,茂密的森林被砍伐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力不断下降,土地荒芜,经济衰退,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我国的政治中心在关中地区前后达一千年之久,最终离开那里东移了。

(1)材料一中所指的“关中地区”位于下图 中的       地(A、B、C);甲城是    

 (2)说明该地域被确定为限制开发区的原因,并从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角度分析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协

调发展。

答案  (1)B  西安

(2)①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环境承载能力弱;本区的生态问题关系到黄河下游的生态与社会经济安全

   ②明确防治水土流失为本区域发展首要任务,要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开矿注意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加强土地复垦工作。

试题详情

20.(湖北省黄冈中学200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图a是华北地形结构图,图b-图f依次表示华北地区不同年份的人口密度图。分析图a-图f,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北地区的人口密度有何变化特点?

(2)结合材料分析,在华北地区,影响人口密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人口密度变化有何空间差异?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案  (1)从1953年以来,华北地区人口密度逐渐增大,呈上升趋势。

(2)地形。平原地区的人口密度有明显的增长,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人口密度变化不大。 

原因:平原地区易于发展农业,可成为农产品生产基地:便于发展交通和城市建设,城市化进程快,人口密度增长快。山区地形起伏大,农业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制约了人口的发展。

试题详情

(济南市2007年3月高三统一考试地理试题)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7-19题。

17.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

  A.①          B.②         C.③         D.⑥

18.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

  A.①          B.②         C.④         D.⑤

19.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①          B.②         C.④         D.⑥

答案  17.C  18. D  19.A

试题详情

(湖北省部分中学2007年2月份高三年级月考检测)读下图,回答15-16题。

15.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    )

A.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

B.环境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可以决定环境污染水平

C.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加重

16.关于人口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口数量增长是导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

B.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一样的

C.人口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D.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影响

答案  15.C  16.C

试题详情

(海南省2007年高中新课程综合检测地理科试卷)根据下表一、二完成11-14题

   表一:2004年部分省、市、区人口、城市、经济数据统计

省市
人口总数
(万人)
年净增人
口(万人)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城市人口
比重(%)
GDP
(亿元)
海南省
817.83
7.32
14.77
5.79
8.98
45.8
790.12
江苏省
7432.5
26.7
9.45
7.2
2.25
48.7
15512.4
北京市
1492.7
36.3
6.1
5.4
0.7
83.6
4283.3
上海市
1352.4
 
6
7.2
-1.2
90.3
7450.27
江西省
4283.57
 
13.61
5.99
7.62
35.4
3495.94
新疆
1963.1l
 
16
5.09
10.91
21.8
2200.15

表二:人口增长模式的数量界限

人口指标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出生率(‰)
43.7
45.7
20.4
死亡率(‰)
33.7
15.7
10.4
自然增长率(‰)
10
30.0
10.0

11.根据表一、表二中的相关数据,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                    (    )

  A.传统型       B.现代型         C.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期       D.无法判断

12.北京市2004年人口净增长36.3万的主要原因                       (     )

  A.自然增长      B.机械增长        C.逆城市化            D.死亡率下降

13.城市化发展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                             (     )

  A.人口政策      B.宗教因素        C.经济发展            D.政治因素

14.北京、上海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

  A.增长过快及其引起的就业难问题         

B.增长过漫及其引起的劳动力不足问题

  C.人口老龄化及其引起的社会问题         

 D.增长过快及其引起的社会问题

答案  11.B   12.B   l3.C  14.C

试题详情

(安徽师大附中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读图,回答8-10题。

8.若X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Y轴表示土地利用租金,且元/

平方米,则图中四地点最有可能为商业区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9.若X轴表示出生率,且,Y轴表示死亡率,且   ,则图中四点 

表示“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若X轴表示昼长,且小时,Y轴表示正午太阳高度,且,则6月22日,四点中纬度最低和最

高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8.C  9.D  10.A

试题详情

(汕头市六都中学高三级2007-2008模拟)读下图“2006年重庆市外来人口由外省(市)迁入人员分布图”,回答6-7题。

6.关于重庆市外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西部各省区都有大量人员迁往重庆市

B.50%以上的外来人员来自周边省区

C.重庆市劳动力短缺是吸引外来人员的主要原因

D.距离越远的省区迁往重庆市的人员越少

7.广东省大量人员迁往重庆市的原因主要是                         (     )

A.地缘联系密切      B.迁移距离短       C.投资创业经商       D.劳动力过剩

答案   6.B  7.C

试题详情

5.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答案  4.B  5.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