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3343  393351  393357  393361  393367  393369  393373  393379  393381  393387  393393  393397  393399  393403  393409  393411  393417  393421  393423  393427  393429  393433  393435  393437  393438  393439  393441  393442  393443  393445  393447  393451  393453  393457  393459  393463  393469  393471  393477  393481  393483  393487  393493  393499  393501  393507  393511  393513  393519  393523  393529  393537  447090 

5.下列高原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是(   )  A.黄土高原   B.哥伦比亚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试题详情

右图为一典型褶曲剖面,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

4.图示山岭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试题详情

2.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褶皱作用        B.断裂作用

  C.风化与风蚀作用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试题详情

根据右图,回答l-2题:

1.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是   (   )

  A.背斜          B.断块山

  C.向斜          D.风蚀丘陵

试题详情

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
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
地下水储藏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洼,易汇集形成地下水。
水库坝址选择点
物质坚实,基础牢固
钻探应在向斜构造处
岩层中含有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避开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易渗漏。

[典型例题]

例1、读下图,回答: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      处,找地下水应在       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原因是            

 例2、下图为 “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读图完成(1)-(3)题。

(1).⑥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

A.喜马拉雅山     B.安第斯山      C.落基山      D.阿尔卑斯山

(3).主要位于①板块上的大陆的地理特征有(   )

A.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B.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

C.流经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流经大陆东岸的洋流为寒流

D.东海岸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课堂检测]                                                 

试题详情

3.根据地层相互关系 

地层状态
推知的地理环境
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
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
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甚至颠倒
 
地层出现缺失
原因可能有①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地壳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②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③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上下两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
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以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
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
围岩形成之后发生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试题详情

1.根据地层性质

根据地层,尤其是沉积岩层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组成成分和颜色,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如:

地层物质组成
推知的环境
石灰岩地层
海洋环境
红色页岩地层
湿热环境
含煤地层
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试题详情

   地球的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被--些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的板块又可分为若干个小的板块。

(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

   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方向
形成地貌
举  例
边界类型
板块张裂
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生长边界
板块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
台湾山脉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巨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4)板块边界与地貌

①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大西洋、红海等)、海岭(海底山脉、大洋中脊等)

②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等)―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等。

试题详情

6.以卤代烃为中间体的有机合成

   由于卤代烃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因而可作为引入其它官能团的中间体。

思考:如何由烃制备以下结构的物质?(X表示Cl和Br)

试题枚举

[例1]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存在的实验步骤、操作和顺序正确的是( )   ①加入AgNO3溶液 ②加入NaOH溶液 ③加入适量HNO3 ④加热煮沸一段时间 

 ⑤冷却    A、②④⑤③①  B、①②④   C、②④①   D、②④⑤①  解析:在溴乙烷分子中存在的是溴原子,直接加AgNO3无法鉴别,而卤代

烃的取代反应产物中有卤素离子,取代反应的条件是强碱的水溶液、加热。反应之后

检验溴离子时首先要加入HNO3作用有二:中和反应中可能过剩的碱,排除其它离子

的干扰

答案A.

[变式]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

A.加入氯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棕红色出现;

B.滴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HNO3,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HNO3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

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例2]分子式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有 (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解析:首先写出碳链的异构,在每一种碳链的基础下再把氯原子取代上去看共有几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D

[例3] 下列分子式只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3H6      B、C3H8     C、CF2Cl2     D、C2F2Cl2

解析:只表示同一种物质,说明这一分子式没有同分异构体,A选项可表示丙烯或

环丙烷,B选项表示的丙烷只有一种,C选项是多卤代烃,由甲烷的结构考虑可知

也只有一种结构;D选项可看作乙烯分子中的四个氢被两个氯两个氟取代,两个氯

(或氟)可以取代同侧碳上的氢也可以取代不同的碳上的氢,另外还可有顺反异构。

答案:BC

[变式]3,3,5,5-四乙基庚烷发生取代反应时,可得到一氯代物的种数是(  C  )

A.1   B. 2   C. 3    D.

[例4]从丙烯合成"硝化甘油"(三硝酸甘油酯)可采用下列四步反应,

⑴写出①、②、③、④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别注明其反应类型:

⑵请写出用丙醇作原料,制丙烯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解析:

 

水解(或取代)反应

酯化反应

试题详情

5.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判断依据--分析不等效氢的个数。具体有以下依据:①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②同一碳原子上所连甲基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③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思考:以下系列的烷其一氯代烷有几种?请写出第n种物质的通式。

      ①“球”系列:CH4、C(CH3)4、C[C(CH3)3]4、……

②“椭球”系列:CH3-CH3、C(CH3)3-C(CH3)3、C[C(CH3)3]3-C[C(CH3)3]3­­、……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