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3346  393354  393360  393364  393370  393372  393376  393382  393384  393390  393396  393400  393402  393406  393412  393414  393420  393424  393426  393430  393432  393436  393438  393440  393441  393442  393444  393445  393446  393448  393450  393454  393456  393460  393462  393466  393472  393474  393480  393484  393486  393490  393496  393502  393504  393510  393514  393516  393522  393526  393532  393540  447090 

1.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在“三民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国的民主进程取得了很大进展。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并取得军事成功。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同年2月12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试题详情

2.“三民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1)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这是三民主义的前提

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但是,民族主义所反的只是满族贵族封建统治,且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在革命派看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由于中国的积弱,只要推翻清政府使中国振作起来,帝国主义各国就会与中国平等相待,并且可能会赞助中国革命,甚至幻想以承认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和特权,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不能不说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2)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义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但是,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

(3)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也是三民主义的补充与发展

孙中山认为,在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后,实行民生主义,就可以“思患预防”西方社会的弊端。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封建剥削依然存在,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尽管当时的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试题详情

1.“三民主义”理论提出的背景: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2)(政治)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3)(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邹容、陈天华等,积极宣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中心。

(4)(现实)救国探索不断碰壁。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方案时都以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为前提,改良方案在两半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5)(个人)孙中山个人转变。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遭到冷遇。他深刻感到,清政府已腐朽不堪。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的革命道路。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在《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中,痛陈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危机局面:“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在中国人民面前树起了革命大旗。

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通缉,被迫流亡海外。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他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试题详情

3.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已经知道,解决城市中交通线路拥堵的办法是进行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而解决交通环境污染的方法课文中提到了三种,看大家能不能再提出一些具体的办法来?

 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到的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交通环境污染是近年来在城市(尤其在大城市)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最近十几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在城市中各种车辆(尤其私人汽车,如出租车等)大量出现,给城市的交通安全、环境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但有些问题已经得到治理或正在治理,如有些城市的汽车已使用无铅汽油,有的城市禁止大型客车、摩托车驶入市区,有的禁止各种机动车辆在市区鸣喇叭等有效措施等。交通建设是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地方的交通主管,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交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呢?同学们下课后可围绕这个课题进行分组讨论、社会调查、分析,写出一个研究课题。

 

小结:

试题详情

 学生活动归纳、分析城市交通运输有哪些主要特点。

 提问学生,教师概括、解释:我们在第六单元一开始就讲过,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城市是由于人口多,再加上流动人口大,所以交通运输也比较繁忙,城市交通运输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

 解释:点是指各个车站、码头,线是指铁路、公路以及地铁、航道等,面是指城市中的各个区域。

 第二,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是变化的。

 解释:在城市尤其大城市里,许多职工上班、学生上学路途较远,大多乘坐客车,购买月票,因此在客运高峰时期由于人多,造成紧张、拥挤的状况。

 第三,行人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交叉,形成典型的混合交通。

 解释:在大城市里有许多环行道、立交桥,在一些大城市的重要交通要道(如北京)还有天桥、地下隧道(地洞)等。

 第四,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是城市的组成部分。

 解释:在城市的重要交通要道(如十字路口)都有红绿灯、交警。

 承转:可见,城市交通是一个大问题。那么,城市交通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 二、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对策

1.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交通拥挤,二是交通环境造成的污染,包括大气污染(主要是尾气)和噪声污染。

承转: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样解决呢?

试题详情

6、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污染给本已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的严重危害,从现象上看,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从本质上看,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粮食安全、甚至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总结]化肥、农药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过度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与农药。

[布置作业]P35 第1、2、3、4、5题

试题详情

5、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恶性肿瘤发病率持续升高

(2)加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3)婴儿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性提高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农村高于城市。

试题详情

3、部分农产品安全质量下降

  目前影响我国农产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和硝酸盐污染。

农产品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出口不畅的主要原因和影响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农产品的质量问题。

试题详情

1、水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1/5,而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及畜禽粪便的管理不利造成的农业污染,致使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对我国的水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土壤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及污水灌溉等多种原因,一方面,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另一方面,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等物质的污染且情况严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