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3359  393367  393373  393377  393383  393385  393389  393395  393397  393403  393409  393413  393415  393419  393425  393427  393433  393437  393439  393443  393445  393449  393451  393453  393454  393455  393457  393458  393459  393461  393463  393467  393469  393473  393475  393479  393485  393487  393493  393497  393499  393503  393509  393515  393517  393523  393527  393529  393535  393539  393545  393553  447090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结合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师总结。) 六、小结本文。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七,知识点训练。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 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 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 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 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 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 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惟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3, 识记训练:背诵本诗。 八,作业 。 1, 背诵课文。 2,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试题详情

(一)培养学生学习写作兴趣

从初中开始,学生对翻译和写作在心理方面就存在恐惧心理,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信心不足和畏难情绪,培养写作兴趣是很关键的。一方面,使其明白,英文写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短文写作形式多样,写作课后张贴学生优秀论文,在称赞和肯定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这样,写作训练就可事半功倍。

试题详情

笔者近两年参加了浙江省高考书面表达阅卷工作,学生习作中常见的错误有以下一些:

1、格式错误,有的考生不能正确地运用书信或日记格式。

2、词序错误:修饰语错位,没有弄清真正主语等。

3、时态错误,动词时态错误是高考书面表达中最常见错误之一,也是考生运用语言能力差的显著标志之一。

4、句子不完整,令意思表达不清。

5、内容表达错误,审题不清。

6、句子与句子之间缺少衔接造成意思过渡不平稳。

7、习惯用语使用错误。

8、没有利用恰当的代词,给人于重复的感觉。

9、词汇知识贫乏,单词拼写错误,词汇辨识不清,搭配不当,画蛇添足等方面。

10、母语痕迹明显,相当多考生没有注重平时的积累,写出的句子汉语化明显。

试题详情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如下一些问题:

1、心理因素方面。学生对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持害怕态度占75%,喜欢的只占10%,畏难情绪和信心不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生感到写作费时多,见效慢,影响了写作有效训练的动力。

2、写作基础方面。学生感觉写作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词汇贫乏,遣词造句能力差74%,写不出好的句子,写出的句子错误也比比皆是。

3、写作内容方面。学生对作文内容感到无话可说的占68%,大部分作文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内容单词平淡,苍白无力。

4、写作技巧方面。学生在写作前不审题不构思的占64%,他们常常想一句,写一句,东拼西凑,语无伦次,忽视前后句子的衔接,重题不清,段落不分,写完文章后进行修改的不足10%,学生不懂如何修改,导致明显或低级错误较多。

试题详情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已习惯了“分析语言点加语法知识”这一教学套路,面对写作教学的需求,感到无所适从,从教师现状而言,以下几点颇具代表性:

1、对“成品”过于重视,对“过程”指导不足

在写作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将注意力集中于学生的“一次性成品”(上交作业),并将主要精力用于批改、评判这些成品,如要点是否全面,用词是否恰当,语法是否正确等等,而往往忽略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当然更不用说有效的指导了。

2、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高一、高二时对写作普遍重视不够,常常到了高三阶段才针对性进行写作训练以应付高考,其结果是,学生学习了多年却在高考中连100个词左右的英语短文都错误百出,失分较多。

3、批改方式陈旧

教师在学生写作成文后,批改的重点在语法词汇、拼写等句子水平上的正误,不仅耗时且费力,更收效不大。

试题详情

新课标指出,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写作目标是:具备初步的实用写作能力(七级),具体要求为:

1、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描述;2、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3、能描述事件和文物,并进行简单评论;4、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表格;5、能做简单的笔头翻译;6、能在以上写作过程中做到文字通顺,格式正确。同时详细列出写作技能和试题设计的要求和写作评价标准。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了解了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并运用到平时写作训练教学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试题详情

5. C。推断题。根据最后一段The husband then begins to build a solid brick wall against the closet. His wife watches, knowing that her lover will never… 得知她的情人将死在墙里,自然成为骷髅了。故选C。

试题详情

4. A。细节题。根据全文可知B、C、D是错误的,再从 It became very important in his work可知 A 为正确答案。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