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根本,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与清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两者都 ( )
A.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当时社会进步
C.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D.不利于当时社会转型
7.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 ( )
⑴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⑵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⑶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⑷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⑴⑵ B.⑵⑶ C.⑶⑷ D.⑴⑷
6.郑和下西洋时进行的一系列贸易活动,从本质上看是 ( )
A.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
B.当时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
C.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表现
D.明政府加强对外交往的一种手段
5.明朝中后期,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主导地位。主要反映了 ( )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私营工商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C.明朝政府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D.国家对工商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4.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 ( )
A.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D.手工生产力水平提高
3.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最早开始于 ( )
A.南北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2.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据《齐民要术》叙述,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 )
①精耕细作技术的发达 ②小农经济体制的促进
③中央集权制封建政府的作为 ④民族融合的推动⑤北民南迁的影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1.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 “乞巧节” (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15.某无色透明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10-3mol/L,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MnO4-、NO3- B.Fe3+、A13+、Cl-、HS-
C:NH4+、[Al(OH)4]-、Na+、CH3COO- D.K+、Na+、SO42-、NO3-
14.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但当使溶液pH=0时会放出气体,当pH=14时又会产生白
色沉淀的是
A.Fe3+、Ba2+、k+、HCO-3、SCN-、Cl- B.Mg2+、Na+、K+、SO2-4、Br-、HSO-3
C.Ba2+、Al3+、K+、Cl-、HCO-3、NO-3 D.Fe3+、Na+、NH+4、SO2-4 、NO-3、Cl-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