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3442  393450  393456  393460  393466  393468  393472  393478  393480  393486  393492  393496  393498  393502  393508  393510  393516  393520  393522  393526  393528  393532  393534  393536  393537  393538  393540  393541  393542  393544  393546  393550  393552  393556  393558  393562  393568  393570  393576  393580  393582  393586  393592  393598  393600  393606  393610  393612  393618  393622  393628  393636  447090 

(四)第三阶段的较量(20世纪80年代)

1、背景:

(1)苏联:全球扩张陷入内外交困之中;与美长期争霸经济被拖垮;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调整外交政策,提出“新思维”。

(2)美国:里根上台后的新遏制政策及强硬立场,如“星球大战计划”;强大的经济后盾。

星球大战计划使外太空同陆地,海洋,天空一样成为了“第四”战场。

2、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始转攻为守。

3、重大事件:“缓和”--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收缩力量,不干涉东欧和与西方缓和);1987年与里根签署“中导条约”。

戈尔巴乔夫与里根于1987年12月8日在华盛顿正式签署《销毁中程和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双方进入“第二次缓和”期。

4、人物:戈尔巴乔夫;里根

5、结局:1989年的东欧年;1991年12月苏联的正式解体--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两极“冷战”格局结束。

问题:这一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为什么要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1)从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上比较苏联仍落后于美国。为了达到在军事力量方面领先的目标苏联不得不加大国民经济军事化程度,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向军事部门严重倾斜。实际上,苏联的军事大国地位缺乏相应经济力量的支撑,是不稳固的。

(2)美苏争霸加剧了苏联自身的经济困难助长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也增加了通过改革来医治国内各种弊病的难度。

问题: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实力的崛起等。

试题详情

(三)第二阶段的较量(20世纪60年代后至70年代末)

问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双方的对外战略有什么重大调整?试分析各自调整的原因。

(1)苏联采取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

原因:改革后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军备上赶上了美国。

(2)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尼克松主义)。

原因:经济增长趋缓;滞胀;越战受挫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保住霸权。

1、背景:

(1)国际: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反霸呼声的增强;两大阵营的分化等。

(2)美国:长期全球扩张的负担;越南战争困境导致霸主地位动摇。

(3)苏联: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缩小,军备上局部超过美国;勃列日涅夫的新外交。

2、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尼克松主义的外交方针和勃列日涅夫的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70年代外交政策的首位),也有对抗。苏联力争军事优势的积极进攻战略。

尼克松主义:

1)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2)内容:

①调整与欧、日、中国的的关系,实行必要的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

②维持与苏联的均势,从实力出发,以谈判为手段, 继续与苏展开争霸斗争。

3)实质: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保住已有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策略。

3、重大事件:

“缓和”:

1972年的尼克松访苏(缓和的高潮)和1975年的欧安会的召开;

对抗: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苏联霸权政策的顶峰;美国提出武力遏苏的“卡特主义”和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美苏关系紧张。

4、人物:勃列日涅夫;尼克松和卡特和里根

5、结局:长期缓和;苏联处攻势;美苏关系重陷低谷。

试题详情

(二)第一阶段的较量(20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

1、特点:表面上的短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

2、重大事件:

“和解”--1959年的赫氏访美与戴维营会谈;美国艾森豪威尔的两手政策。

戴维营会谈:1959年9月15日至28日,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总统别墅戴维营举行了为期三天的会谈,并发表了会谈公报。这是赫鲁晓夫上台后,苏美两国首脑的第一次会晤。

赫鲁晓夫在戴维营会谈中同艾森豪威尔就德国、柏林、美苏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讨论,但会谈本身未取得成果。苏联此后大肆宣扬“戴维营精神”,鼓吹苏美两国领导人坐在一起,人类历史就进入了“新的转折点”。

但会后仅七个月,就发生美国U-2飞机入侵苏联的事件。苏联宣布取消对艾森豪威尔访苏的邀请,苏美关系趋于紧张,两国展开新的争夺。

争夺--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最具代表性的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一触即发的核战危机。

古巴历史上长期依附于美国,美国资本控制着古巴经济。1959年1月,卡斯特罗领导的民族主义武装推翻了旧政权。 美国希望能够维持原来的关系以保护美国资本的利益,与此同时,苏联利用美国与古巴的矛盾开始向古巴渗透,导致1961年美国与古巴的断交。1961年在美国策划古巴流亡分子入侵古巴,企图推翻卡斯特罗政府,导致古巴进一步倒向苏联。1962年起,美国对古巴实行了全面的经济封锁,苏联则积极向古巴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古巴从而成为美苏在西半球争夺势力范围的热点。

核战争的危害:

首先,核武器直接攻击的地区,方圆几公里内的人员死亡

其次,造成长时间大范围核污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规模核战争会致使地面上的大量尘埃上升到大气层中,遮蔽阳光,引起“核冬天”,时间可能长达几个月到几年,地球上95%的植物因缺乏阳光而死亡,生物链中断,人类也大量死亡,幸运的话,还会有少数人存活下来,在一片废墟中重建文明,如果情况严重,人类会就此灭亡。

3、人物:赫鲁晓夫(1960年联合国大会上,赫鲁晓夫发表了著名的“让帝国主义见鬼去吧!”的演讲,由于他有悖常理的行为和无遮拦的攻击而在西方声名狼藉。他甚至在联大上将皮鞋当众脱下猛击讲台);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

4、结局:重点在欧洲;美国处攻势;战争未发生。

试题详情

(一)美苏争霸的形成和概况

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的上台)

2、概况    20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

(三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至7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

3、美苏争霸形成的原因:问题:美苏争霸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1)苏联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①经济方面: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占美国的31%,到1960年上升到58%,10年内缩小了27个百分点。

②军事方面:50年代初期苏联的总兵力达到550万人以上,而美国在1952年只有363万

③核力量方面: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从而结束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

2、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新的领导人,开始调整对外政策。

3、想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政策就是一种称霸政策,导致美苏争霸。

随着苏联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苏联的对外政策开始出现调整--即要争夺世界霸权,导致了30多年的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试题详情

1、特征: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三个世界格局出现。

2、表现:中苏关系恶化,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第三世界崛起。

3、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苏联的霸权政策,民族解放运动的纵深发展。

4、影响:美国霸权动摇,殖民体系崩溃,第三世界作用越来越大。

试题详情

4、影响:世界不得安宁,德国分裂,朝鲜分裂,世界殖民体系趋于瓦解。

试题详情

3、原因: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霸主,苏联成为政治经济大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两国存在严重冲突。

试题详情

2、表现:美苏两分世界,雅尔塔体系建立,美苏由战时的同盟转为对抗。(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华约组织、共产党情报局等)

试题详情

1、特征:两极格局形成,两大阵营对峙,殖民体系受冲击。

试题详情

32、孟买和洛杉矶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32分)

资料一:见图18。

资料二:见图19。

(1)孟买位于洛杉矶的     方向。

(2)夏季,甲海域近岸洋流的流向为     ,乙海域近岸洋流的流向和性质分别为

         

(3)下列有关孟买和洛杉矶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孟买夏季高温多雨

B.洛杉矶夏季高温多雨

C.孟买冬季高温少雨

D.洛杉矶冬季温和多雨

E.洛杉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F.孟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4)随着城市的发展,孟买市在老城区之外建了一个新城区。主要是为了缓解哪些城市问题?

(5)洛杉矶市城区分散,占地面积广,“空心化”现象突出。分析其今后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