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3631  393639  393645  393649  393655  393657  393661  393667  393669  393675  393681  393685  393687  393691  393697  393699  393705  393709  393711  393715  393717  393721  393723  393725  393726  393727  393729  393730  393731  393733  393735  393739  393741  393745  393747  393751  393757  393759  393765  393769  393771  393775  393781  393787  393789  393795  393799  393801  393807  393811  393817  393825  447090 

2.1+5.1+0.05+0.25-5)÷(4+9+0.5+2+2.1+5.1+0.05+0.25-5)≈15.6%。能量

  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要维持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输出,就需要为各营养级提供更多

  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1)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生产者 (3)15.6% (4)能量流动

  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能量输出量

试题详情

14.(2010·广东三校联考)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

  量值(单位为103 kJ·m2·a1)。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    

  形式贮存。

  (2)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固定的。

  (3)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约为  

  (4)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

  入越来越多的原因是                           

  解析:①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②为动、植物体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这些能量

  都来自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

试题详情

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

  是   kJ。

  (3)过程④表示  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

  共同构成了  

  (4)由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         。伴随着物

  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特点是      

  解析:图1中①为光合作用,②为摄食、③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④为分解者的

  分解作用,⑤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与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

  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及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

  现了物质的循环,与此相伴的能量流动,则是单向不循环的。

  答案:(1)CO2 有机物 (2)高 3.0×107 (3)分解者的分解 群落 (4)带有全球性

  的循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试题详情

13.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通过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  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  

  (2)图1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   。设过程②代表

  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

试题详情

12.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 Odum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

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

  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单位:102千焦/m2/年
 
GP
NP
R

15.91
3.68
12.23

871.27
369.69
501.58

0.88
0.34
0.54

141.20
62.07
79.13

211.85
19.26
192.59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

   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

   C.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

   D.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解析:食物链一般是指捕食链,分解者不是其营养级;能量在初级消费者与次级

   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91/141.2≈11.2%;④的粪便实际是其食物②的残渣,

   不属于其同化量。整个系统能量输入量大于总输出量,故系统的有机物总量会增

   多。

   答案:C

试题详情

11.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素循环

  如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

  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夏季:a>b+c+e

  B.秋季:e+f<g

  C.春季:g=b+e+f

  D.冬季:d>c+f

  解析:碳在大气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大气中的二氧化

  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合成含碳有机物,植物合成的含

  碳有机物为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利用,所以从整体上说,a(转移量)应该大于 b、

  c、d、e、f、g各种转移量的和。但北方森林生态系统在冬季,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减

  弱,有的基本停止,仅从给出的碳素循环图还难以判断,但在夏季供选答案A无疑

  是正确的。其他选项判断的依据都明显不足。

  答案:A

试题详情

10.(2010·深圳质检)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适当放牧,由于动物的植食作用,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

  D.“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的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解析:动物的植食作用可以促进植物的分化,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

  性;C正确,例如: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

  答案:B

试题详情

9.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

  B.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信息的流动只在生物之间发生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

  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大气中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

  解析: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

  机环境间的往返循环,能量流动是动力,但能量不能循环,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

  的。

  答案:B

试题详情

8.(2010·广州调研)酸雨有很大的危害,能直接破坏庄稼、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

  酸化,还会加速建筑物、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以下关于酸雨的

  说法正确的是                           ( )

  A.造成酸雨的气体主要是CO2、NO2和SO2

  B.对原煤采取脱硫技术是防治酸雨的措施之一

  C.用氨水吸收燃煤过程中的废气不仅有利于防治酸雨,而且可制铵态化肥

  D.火山爆发、雷电交加都可能形成酸雨

  解析:CO2不是造成酸雨的气体,酸雨主要由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中引起的;

  燃煤脱硫减少了SO2的排放;氨水吸收SO2生成铵盐;火山爆发产生SO2、雷电交

加可产生NO、NO2,都可能形成酸雨。

  答案:A

试题详情

7.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蝗灾,当地政府和农牧民常用喷洒农

  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2000年发生蝗灾时,新疆某地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

  只鸭子放养到虫害严重的草原上,收到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利用农药灭虫,农药对蝗虫起选择作用,生存下来的蝗虫都是抗药能力较强的

  B.利用鸭子消灭蝗虫,根本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

   鸭子

  C.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鸭子是次级消费者,鸭子与草原上的

   牛、羊的关系是种间互助

  D.利用鸭子消灭蝗虫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轻污染、保护其他

   生物

  解析:利用鸭子消灭蝗虫并非想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鸭子,根本目的是利用鸭子与蝗

  虫的捕食关系更好地消灭蝗虫,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答案: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